反华包围圈成型,美日想联手孤立中国,但孤立的可能是自己!以中美关系要挟中国不得援俄,美国有何资格对中国外交指手画脚?中美斗而不破,美国为何不敢翻脸?
美国构筑反华包围圈,围困的是自己就在4月3日,美国国务院常务国务卿坎贝尔在华盛顿“新美国安全中心”发表演讲时强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签署的核潜艇协议,有助于台湾海峡“和平稳定”。
筱林注意到,台湾媒体“中国评论新闻网”评论员乔新生认为,这一声宣言,可是了不得——这是美国政府官员第一次将南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合作与台湾联系在一起。
这就意味着,在太平洋西岸,从朝鲜半岛到台湾海峡再到中国南海乃至南太平洋地区,一个广泛的、由美国牵头、有中国周边多国参与的反华包围圈,已经初步形成。在平时,美国可以通过这个包围圈分散中国的精力,减轻自己的反华成本;一旦来到关键时刻,美国更可以依托这个包围圈控制中国出海通道,以美国的军事与技术优势,再加上盟友的群体力量,逼迫中国乖乖就范。
但,美国的这种美梦,真能得逞吗?筱林认为,美国显然是过于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同时过于低估了中国的实力:
要打赢这场与中国的“竞赛”,如今的美国摆明了是把筹码押在了军事上。但美国人也很清楚,自己本土距离中国太远,要避免劳师远征,就必须强化在太平洋西岸地区的基地建设,这也是其为何非要在中国周边大搞包围战略的主要动机之一。
但问题是,如今的中国军队已经具备了在短时间内摧毁这些建设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基地的能力。哪怕是美国自认为优势最大的航母战斗群,在中国的空间探测系统和反舰弹道导弹面前,也是不堪一击。
美国的对华军事包围圈,极有可能成为一场竹篮打水式的闹剧。
除此之外,美中战略对抗,考验的更是两国综合国力。但看看现在的美国吧,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产业发展步履维艰,基础设施建设困难重重,制造业衰败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是把经济发展当做第一优先,主动与中国等大国搞产业合作,反而是构筑“小院高墙”,打着对华搞技术封锁的名号,实际是把自己隔离于整个世界之外。
筱林是真想问问美国,就凭这种固步自封的心态,先不说能不能战胜中国,美国又如何说服中国周边的国家,为自己的反华包围圈战略真心服务?
筱林最后只能这样感叹:
在看到美国这个昔日想打谁就打谁的世界霸主,如今却把拉拢周边国家建设反华包围圈当做最主要的反华方式,我们就应该意识到,美国这个国家,的确已经沦落为一只真正的纸老虎了。
美国妄想团结盟友、孤立中国当然咯,要指望美国认清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显然是已经不可能了。相比之下, 抓紧时间强化与自己传统盟友的反华合作,才是当下美国政府认定的第一要务。
而在这么多亚太盟国中,美国最看中的,当然就是日本。
当地时间4月8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飞抵美国,开始其对美国的正式国事访问。按照计划,岸田文雄将在10日与拜登展开会晤,但据路透社报道,就在会晤前一天的9日,美国驻日本大使伊曼纽尔在接受美媒采访时,又炒作起所谓“中国威胁”。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这位从2021年12月才开始担任美国驻日本大使的政客,本就是个反华惯犯,甚至到了让拜登政府都有些害怕的地步。而现在,伊曼纽尔炒作的最新反华焦点词汇,是“孤立”——
伊曼纽尔表示,中国“最持久、最有害的经济战略是通过胁迫以达到政治目的”,因此美国的战略,就是要“团结”日本、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彻底调整印太军事姿态,“翻转整个形势,让中国在整个印太成为被孤立的一方”。
美国反华高层的恶意,我们确实感受到了,但有三个问题,筱林不得不好好问问这位伊曼纽尔大使:
其一,既然阁下如此斩钉截铁的宣称,美国要和日本一起孤立中国,那拜登怎么会在4月2日亲自打电话给中国,再次确认两国必须缓和彼此关系、继续经贸等领域的合作?
更搞笑的是,八成就是因为顶头上司的这通电话,伊曼纽尔又表示,美国愿意与中国合作,但若中国置之不理,“被孤立”的中国会“付出代价”、“承担后果”。
这种自以为是的“傲娇”人设,着实是让筱林看的冷汗直冒;
其二,在亚太地区,阁下真的确定,中国会被你们美国孤立?
就以日本自己为例,2023年,其与中国的双边经贸额相比上一年确实下降了10.7%,但也依旧有3179.9亿美元之多,而这也已经把日本方面吓的在今年1月时隔四年派出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
“孤立”中国,就等于至少是在经贸上“孤立”自己,一边是日本派出经济代表团求合作,一边是拜登亲自打电话求中国,结果现在,这两个活宝居然又说要一起“孤立”中国,这种言行不一的行为,只能让人摇头;
其三,美国和日本,又真的有共同合作对抗中国的真心吗?
筱林注意到,伊曼纽尔在9日的采访中,也提到美日具体的联合反华措施——美国将在日本设立新的军事联合指挥中心,从而确保与日本就军事威慑中国事宜进行无缝连接。
但所有人都清楚,美国人对联合军事抗华的理解,其实是让日本当自己的炮灰,所以就算把指挥中心搬到日本,这就等于真出事的时候,美国大兵会与日本自卫队一起冲锋在前吗?
并且有点“打脸”的是,同样在9日当天,岸田文雄压根没有提及联合军事反华的事,而是敦促美国企业高管加大对日本的半导体、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
筱林感叹,这样一对同床异梦的同盟组合,最后是谁利用谁,还真的说不定。
并且要注意,日本已经算是整个亚太甚至全球范围最配合美国反华战略的国家了。其它几个盟国,韩国的心思,其实完全在朝鲜半岛问题上;菲律宾,一心只打算靠美国给自己擦屁股;澳大利亚,一边喊着支持建设对华包围圈,一边却在挖空心思加大对华出口;东南亚人,更是只想在中美之间两头吃。
这一圈看下来,筱林倒是觉得,真正被孤立的,只有美国自己。
美高官威胁:中国援俄,触碰到了美国红线当然咯,既然要建设反华包围圈,那么除了加强己方的力量,阻止中国获得外援,同样也是美国当下的一个工作重点。而这个被美国重点警惕的对象,当然就是俄国。
而筱林认为,美国人挑选的攻击切入点,有点莫名其妙,但也确实有点聪明:
在伊曼纽尔做白日梦的同一天,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在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史蒂夫·欧伦斯对谈时,公然宣称,中国在俄乌战争问题上支持俄国,乃至与俄国发展更密切的关系,可能会触及美国“红线”与“最核心战略利益”,进而影响美中关系。
看到了吧?这就是美国人确实动了一点脑子的地方:坎贝尔不是一上来就放大话攻击中国,而是反过来说,中国在俄乌问题上坚持支持俄国,是在伤害美国,那么之后美国反制中国,那就是纯粹的“自卫反击”。
但毫无疑问,这种说法,实在是槽点太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核心问题:
其一,中俄深化彼此合作,怎么就等于是中国在战争问题上支持俄罗斯了?
其二,中俄发展更密切的关系,怎么就是在触及美国“红线”与“最核心战略利益”了?
关于第一个问题,由于这是美方早已使用过多次的经典谎言,这里筱林就不再重复;但对于第二个问题,筱林首先认为,站在拜登政府的角度,中俄交往,倒也确实是在触及他们的“红线”:
当下拜登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中国、不是俄国,而是特朗普。而在这位美国民粹头子看来,支持俄国、破坏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在全球范围制造一场右翼保守主义阵营的“大联欢”,就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那么在拜登眼中,“反对俄国、反对中俄走近=反对特朗普”的等式,也就此建立。而这个目的在坎贝尔嘴中,就被美化成了:“对于美国来说,我们最重要的使命是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要尊重美国的这种“红线利益”么?
筱林的回答是,不能。至于原因,香港《南华早报》4月10日的报道中就说的一针见血:
所谓“红线”、“核心战略利益”,都是坎贝尔对中方相关表述的鹦鹉学舌,是试图将中俄密切交往类比为台湾问题。
而在4月10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明确表示,“中国和俄罗斯有权开展正常的经贸合作,这种合作不应当受到干扰和限制,中方也不接受指责和施压。”
总而言之,中俄合作,是国与国之间合理也合法的正当权力,美国根本没有理由横加干涉,坎贝尔这种说法,明摆着是在把台湾问题从中国内政事务拔高到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光冲这种险恶用心,我们就决不能尊重美国的这种所谓“红线利益”。
事实上筱林注意到,就在坎贝尔发表这番大话的前一天,俄国外长拉夫罗夫就已经飞抵中国,先后与中国外长王毅和中国国家领导人会面,并达成共识——中俄两国将合作强化欧亚地区的安全。而有学者认为,这就是中俄两国要联手反制美西方霸权施压的信号。
一万句嘴炮反击,不如一次真正的行动。那么面对坚决以实际行动实践两国合作的中俄,拜登政府,又能有什么办法?
美国色厉内荏,中美斗而不破有趣的是,筱林注意到,在9日的讲话中,坎贝尔一通反华输出后,却又同时表示,美国正考虑放宽针对美国公民前往中国的旅行警示,坦言担心这些警告可能限制了美中人民之间的交流。
这其实足以表明,纵使嘴上说的再狠,美国这个国家,也必须把“斗而不破”当做与中国这场“大国竞争”的真正红线。
而对于“斗而不破”这四个字的理解,夹在中美斗争正中间的台湾,其实才是最深刻的。
当地时间4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将齐聚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首次美日菲三方领导人峰会。很大程度上说,这场峰会才是美日菲互动在今年的高潮,也标志着美日菲三国联手反华一事,开始正式向军事同盟的层次进发。
但这是否意味着,美国真就要开始与中国撕破脸了?
筱林注意到,国民党台北市“议员”徐弘庭在10日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没必要如此悲观,美日菲三国,其实都是各有退路。
比如日本,他们自己也很清楚,当“台湾有事”时,日本自己会不会有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此对于参与美国反华包围圈这件事,日本是有意给自己留一个“门槛”的,即只有超过这个界限,日本才会开始介入台海等对华问题;
再比如菲律宾,虽然小马科斯一直在以提供军事基地等实际行动支持美军干涉台湾,但对于他们自己是否要参与涉台,小马科斯的嘴巴一直都很小心。
而反过来说,美国自己又真的希望从一开始就把话说绝吗?当然不是。因此这次召开这场三国峰会,真正的目的就是先搞一个多边框架,把美日菲三国的合作关系“框”起来,之后彼此之间怎么斡旋、怎么互相留余地,都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慢慢磨合。
也就是说,三国峰会的举办,不等于美日菲马上就要对中国发动联合进攻,美日菲先要做的,是把内部分歧统合好。
筱林注意到,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退休教授周阳山也表示,美日菲三国内部均有重大压力——拜登要拉经济保大选、岸田文雄要保支持率、小马科斯更面临在南海随时翻车的危险。
这种情况下,三国在外交上结盟反华,其实也仅仅只是一种姿态,是给彼此打强心针——很大程度上,现在的美日菲三国,才是最害怕与中国彻底翻脸的。
而再往大了说,这个三国同盟虽然允许日本和菲律宾各取所需,但本质上还是为美国自己的反华战略服务的,这就意味着,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如何,才是能决定美日菲同盟,乃至整个对华包围圈是否能发挥真正效用的决定性因素。
总而言之,无论美国怎么造作,但“斗而不破”,的确是美国必须坚持的最基本对华底线。
而真正的问题,才会在这个时候浮出水面——
以现在的种种表现,美国要想越过“斗而不破”这道坎,真正具备对中国的压倒性势力,究竟得等到什么时候?
而这段时间内的中国,难道还会啥都不做、原地等死吗?
筱林觉得,美国被迫选择“斗而不破”,其实就已经宣告了自己反华战略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