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我国从2005年开始,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呈现一种快速上升的趋势,由2005年的11.30/10万上升至2017年的76.04/10万。
先讲一讲急性心肌梗死是怎么回事?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是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将冠状动脉完全的堵塞,导致该血管支配区域的心肌出现急性的缺血、缺氧。
心肌缺血缺氧20分钟后,心肌就开始出现坏死,而且时间拖得越久,心肌坏死的越多,病情也就越重。
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心肌。从患者出现症状开始,越早到医院,越早开通血管,那么对患者越有利,患者也就越有可能转危为安。
为什么我国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还在不断的升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PCI(心脏支架)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心肌梗死的救治能力是越来越强的。讲道理来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应该下降才对。为什么我国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不断上升呢?
确实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心梗的救治能力大大的升高。因此,心肌梗死患者在医院内的死亡率确实是不断的下降的,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顶级医院,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率可能在5%以下。
但是,我国心肌梗死死亡率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的送医院。从患者出现症状到入院的时间花的太多了。
根据China PEACE研究,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入院的平均时间是4小时,29.0%的患者超过6小时。
另外一个大型研究CAMI研究表明,我国心肌梗死患者从症状发作到接受急诊的PCI时间平均为5.5小时,明显的长于其他国家。有些地方可能由于交通拥挤的原因,时间更久。
对心肌梗死不了解,是导致入院时间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是China PEACE研究,对全国53家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5月收治的34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发现:
仅仅43.0%的患者认为胸痛或者胸部不适与心脏病有关。27.0%的人认为自己症状不严重而没有去急诊就诊,另外24.0%的人认为“等一等就会没事”。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上面说过了,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细胞的持续的缺血缺氧。细胞一旦缺氧就会出现无氧代谢,产生很多疼痛的介质,导致胸闷、胸痛。
我国94.0%的心肌梗死患者表现为胸痛或者胸部不适。其他的症状,比如有大汗症状的占67.2%,乏力症状的占31.0%、恶心症状占30.7%、呼吸短促症状的占29.1%,肩颈部放射性疼痛的占27.9%、心悸症状占22.3%。胃部不适或者疼痛的占12.8%。0.2%的患者没有急性的症状。
其中持续性的胸痛、大汗是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以下这些情况是尤其要注意的:
1、有稳定性心绞痛病史的人,突然在凌晨或者半夜出现心绞痛,大汗淋漓,疼痛比以前更加严重,持续不缓解,含服硝酸甘油也没有用。
2、家里老人家,有糖尿病的,如果发生心肌梗死,容易出现症状不典型。比如出现胃部不适或者疼痛,牙痛这些不典型的症状。
3、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如高血压、高血脂、抽烟等情况,近期有过经常熬夜、过度饮酒、抽烟,或者最近天气突然变化的很快。出现持续性的胸痛、大汗,要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至于发病的年龄,现在不少年纪轻轻的人就已经心肌梗死了,比如20多岁,30多岁的都有。
总结: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来说,及时的识别,尽快的送往医院是最重要的措施,抢救争分夺秒。有时候,我觉得判断不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