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来什么成人礼?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戏精给自己加戏

第一老土 2022-11-08 13:55:58

女儿18岁生日,有人缺席她的成人礼,女儿跟猫咪一起,告诉她自己好得很。

讲述者把自己感动到哽咽,用这段话希望感动大众,博取共情,仿佛在说:“为了工作,我都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你们这些键盘侠居然还敢质疑老娘。”

缺席女儿成人礼的刘女士

可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也算牺牲?

脑子不好的人肯定会说:成人礼,多重要啊,传统礼仪啊,不给孩子办成人礼,孩子心里一辈子都会有阴影。

有什么阴影?我们哪有成人礼这种传统。

探究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跟成人礼相近的东西有两种,男孩子的冠礼和女孩子的笄礼。

啥叫冠礼呢?就是一个男孩长到一定年纪,老爹带你到祠堂,请家族里有威望的老人(一般是族长)帮你把头发绑起来,再给你戴个帽子,就完事了。

古代男人有名有字,这个字号也是冠礼上由亲友商量出来给这个小孩的。小男孩参加完冠礼,意味着可以结婚了。最初周礼要求,冠礼要到男孩子20岁的时候才能举行,后来政策放宽,15岁就能办。

装模作样的冠礼表演

女孩的笄礼跟冠礼其实差不多,也是女孩长到一定年纪,老妈或者奶奶带她到祠堂,由族里的女性长辈将她头发绑起来,用一根一头粗一头细的棍子往头上一插,这事就成了。这根棍子就叫笄,后来发展成女子的发簪,长得跟筷子一样。

老太太一边插着筷子,一边教小女孩应该遵守三从四德,遵守女人的本份。因为教完这些东西,女孩子就能嫁人了。

周礼上规定,女子的笄礼要在15岁办,后来逐渐放宽到12岁,但是最晚不超过20岁。

汉服爱好者玩笄礼

另外,有爵位的人,在举办冠礼和笄礼方面有一定的优惠,他们举办仪式的时间可以提前,帝王之家、王侯公爵家里的孩子允许比其他人更早结婚。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所谓成人礼,但这两种礼仪压根就谈不上是我国的传统。

首先,冠礼和笄礼从来都不属于普通百姓。在周朝,冠礼和笄礼仅限于贵族,广大平民和奴隶根本就没有权力举办这种仪式。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后来,冠礼、笄礼适用范围稍有扩大,也只推广到官僚阶层。这样的人家,在古代人口比例不到万分之一。

冠礼和笄礼不像春节。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过,一直延续至今,影响范围广,时间长,当然可以称为传统。这两种所谓的成人礼在中国范围极小,实在撑不起传统这两个字。

其次,即使在那么小的范围内,冠礼和笄礼也仅延续到明朝。大清王朝要求人人剃头留辫子,每个人都是大秃瓢,在后脑勺留个尾巴,也就是所谓的金钱鼠尾,根本没有束发的余地,也就直接掐断了冠礼和笄礼。这个不存在的传统到今天已经断绝了数百年,根都断了。

大清早期标准发型

另外,新中国成立以后,主张移风易俗,斩断封建糟粕,冠礼和笄礼明显就是封建残余,尤其是笄礼,更是对女子的束缚,这样的所谓成人礼,更该抛弃。

因此,在中国,不要聊什么成人礼,很没文化。

很多人脑子里成人礼的概念其实来自西方,在盎格鲁·撒克逊传统文化里,一个人长到18岁,家里会办一个大派对,此后,这个人可以投票,购买烟草和酒精,结婚无需家人同意。

美国派,标准的美国成人礼电影

改开以后,许多人脑子不好,接触了这些概念以后,开始以文明人自居,以为自己贼有文化,也给自家小孩搞什么成人礼。只是不知道,这个生日过完以后,那位缺席孩子成人礼的家长是不是打算让女儿抽烟、喝酒、嫁人了?

0 阅读:11

第一老土

简介:写点历史,我写写,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