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军都畏惧的八路军司令员,已看出敌人意图,却被这项规定害死

关河有五十州 2023-08-25 00:43:04

(电影《吕正操1942》,左为王远音)

在“五一大扫荡”中,冀中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主张应赶在敌人行动之前,于当晚跳出包围圈,转移至子牙河东,但他的意见却遭到了政委王远音的反对,两人为此争执不下,甚至还吵了起来。

王远音是学生出身,“一二九”运动的骨干、地下党员,抗战爆发后,曾参与组织北平西山游击队,后又在晋察冀一分区任政治部副主任。王远音为人精明干练,善讲善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知识分子干部,自从他和“打小受苦,没读过多少书,但人聪明”的常德善搭档后,两人平常相处甚好,配合也很默契,之所以会在这时候产生严重分歧,与部队所面临的形势过于严峻复杂有着很大关联。

在“反扫荡”中,部队所转移地方的群众基础好不好很重要,群众基础如果不好,正不压邪,汉奸去据点告密的事并不鲜见。据说当时日本人正用七千万日本票悬赏常德善的人头,这对一些利欲熏心的人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群众基础好的地方,特别是老根据地,邪不压正,即便有人起了歹念,也是有贼心无贼胆,王远音认为子牙河东是游击区,群众基础不如河肃这样的老根据地,去子牙河东还不如像三十团一样,继续在河肃与敌人周旋。

王远音是政委,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军事主官自然会稍有不同。河肃一带本为八路军常驻之地,军民关系非常融洽,同时日军对这些地方屠戮得也最狠最凶,老百姓乍见穿着军装的主力部队回来,人人欣喜不已。现在眼见得敌人可能又要合围上来,结果部队又丢下老百姓,一枪不放地悄悄走了,他们心里会怎么想?王远音因此对于提前突围抱有顾虑:“敌人一来就转出去,会有不好的反映,不好向群众交待。”他又以三十团举例,说三十团面临的作战环境这么艰苦和残酷,他们能坚持,为什么我们不能,怕什么?“要不,司令员出去,我带人留下!”

(电影《吕正操1942》)

常德善性格直爽,是个“很痛快、很豁亮的人”,一听顿时就来了火,立即回应道:“老子打了这么多年仗,挂这么多花,还没人说我怕死!”

常德善平时待人温和,很少发火,连他都生了气,动了怒,一时谁也不敢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常德善平复了一下情绪,对王远音说:“我是个老粗,弄集训计划非你不行,可这是战争!”至于王远音提议一个走一个留,他也予以了断然否定:“上级有指示,咱们俩不能分开活动。”

按照八路军的制度规定,政委拥有最后决定权,但规定是规定,落实到每个部队情形都各不相同,多数时候,其实还是像常德善所说的那样,政委料理政委那一摊子,指挥打仗主要还是军事主官的事。八分区机关的特殊情况是,王远音的嘴皮子和笔杆子都很厉害,后来知晓内情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王远音那多能说呀?要是王政委也像某军分区的某某一样,八竿子打不出个屁来,那还不得听军事干部的?”

常、王从大半夜就开始争论个不停,但谁也无法说服对方。夏天夜短昼长,转眼天就亮了,这时就算是想往子牙河东去,也过不了子牙河了。与会的侦察科长先前曾听群众讲,附近的雪村、顶旺还从未被敌人“扫荡”过,便顺势建议先去雪村宿营,三十团则扎营于顶旺。常德善见状也只好做出妥协,他看过地图后,决定照此方案执行,“要是人家不扫到我们,就不动,猫着”。

(电影《吕正操1942》)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敌后抗日战场》,尚未正式出版)

0 阅读:6

关河有五十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