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琵琶行》,没感觉琵琶女很可怜,不就是因为她的好逸恶劳吗

一介渝城小吏 2024-06-15 06:22:06

提这个问题的,是没读懂《琵琶行》,语文课要求你背完也给不了答案,唯有成长才能把答案教给你。

用现代诗歌打个比方:

此作是当代作家北岛在几十年后和老同学重逢时所作。是不是又要质疑了:同学聚会,彻夜吃喝,岂不美哉?为何跟“梦碎”又扯上关系了?

倘若你是个正常的中年人,在某个晚上独自落泪过就一定有同感了。

你四肢健全、有房有车,婚姻也正常,上班尽管很累但堪堪能扛住。身边的亲戚、好友关系还不错。假日能去个自驾游,周末一聚很开心——换到旁人眼中你也算可以了,问题是在某几个独处的晚上,你会莫名地暗自落泪。

小时候的梦想是作家,现在一到7点就得往公司赶。

你说了无数次要去一次欧冠现场,但一直抽不开身。

高中时的那位白月光,很久已没了联系。

人生步入中年,理想却渐行渐远。

生活的琐碎耗尽了精力,再热闹的聚会也会感到孤独,晚上的酒绿灯红、身边的声色犬马无非是逢场作戏。

10个世纪过去了,你跟那位半老的琵琶女没什么不同,到底还是成了年轻时最讨厌的模样。

作者在歌女的咏叹中,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场景。年轻时的白乐天,是多么的光彩夺目。

未满18,就留下“草”的名篇。

不到而立,就科举及第,是那一届年龄最小的进士。

30出头,就留下传世之作,扬名四海。

只不过,这位论才华盖过王、杨、卢、骆,声名直追李杜的神童,偏偏就于不惑之年从京城左迁到西南,领了个州府的虚衔。想想最后被封到重庆做正牌州官的宋江,也嫌这里是荒丘之地不得志,更别提天纵英才的作者了。

琵琶女是在吟唱她前半生可怜的身世吗?并不是,她不过是饱含着追思,唏嘘她曾拥有的美丽、能够虚耗的青春,便如同白居易年轻时的少年得意一般,永远地逝去了。

年轻人(学生)怎能体会这种心情呢?这个老妇女不就是以前好逸恶劳,现在衣食无忧,反倒在这里做作吗?

然而白居易能体会,任何一个在晚上暗自落泪的中年人能体会。

年轻时立下的壮志,怎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呢?

具体来讲,诗中的这句其实很容易造成误解(其实部分语文老师也没讲明白):

一般解读为:歌女年轻时沉湎于长安的夜场、放纵,头饰、戒指在放纵中摔坏、裙子在沉醉里被弄脏。

可只要好好想想,琵琶是由2只手操作,正在弹奏的歌女,怎会有第3只手去打拍作合?损坏她的首饰的,多半是在一边观看的主人、寻欢作乐的宾客吧?

全文里:琵琶女从来没有寻欢的资格,她只是作乐的对象而已。

她会因此而快乐吗?此时的她应该是什么心情?

是的,她也在笑,而且是天天在笑,天天都要让自己和周边的环境看起来很契合,其实还是在浪费青春。白居易也在诗中也介绍了她的出身背景:

一个未成年的女童,迫于生计练习乐器,辗转于京城夜场中,多半从小就失去了家庭。

在她的生活中,唯一值得称道的是自己的演奏能获得宾客的口哨和鼓噪。琵琶女或许也会很受用,甚至觉得自己的表演也是有价值的,这是一个能让大家开心的表演。

直到多年以后没人照顾她的生意时才明白,并非如此:

这些宾客的鼓噪和赞誉,哪里是针对她精湛的表演,不过是因为她年轻时的皮囊,就算她倔强地以为有了“弹奏完毕大家服气”的效果,有“富二代们为她整理头型”,而在观众的眼中的她,跟做皮肉的也差不了多少。

当然了,现在的小仙女们也许依然觉得这是一种美好。

甚至感觉这样的生活才叫不负青春。

知道什么叫“扬州瘦马”吗?

一个在古代迫于生计而不得不忍受各种折磨、玩弄最后因染病而被倒卖的行业,如今反倒成了被追捧的东西,只是如今的区别是自愿,还是打着“不讨好、做自己”的口号,做作捞金而已。

史书上能留下片言的名角只占1%,是谁给你勇气能卷到不是那99%的?

其实她们最该感谢的是现在还有“法律禁止”,这样才能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稀缺”,否则就算以解放前为例,在“作坊化”和“私有化”组织的操作下,单价只会越来越低。

0 阅读:9

一介渝城小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