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下水后,关于这艘国产新型航母的讨论,一直都是媒体最火爆的话题之一。而在万里之遥的英国纽卡斯尔市的一处墓地里,5座并不豪华的墓碑前,却摆上了“福建舰”下水的照片,并且从鲜花和其他照片来看,还不止一两个人去祭拜了。
这一幕被发到国内社交媒体上时,引发了大量的网友的转发和评论,而被用得最多的就是中国人都懂的那句诗——“家祭无忘告乃翁”。
原来,在英国纽卡斯尔市的这座圣约翰公墓中,长眠有5位清政府北洋水师的水兵。
修缮纪念碑前摆放的是“福建舰”下水的场景照片
1879年12月,李鸿章“一锤定音”,清政府委托英国纽卡斯尔市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建造2艘巡洋舰,这将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获得近代化的巡洋舰。一年后的1880年12月,这两艘下水的巡洋舰被李鸿章命名为“超勇”、“扬威”。
几乎与此同时,清政府提前几个月就筹备好的赴英接舰部队也出发了:其中丁汝昌、葛雷森等人乘法国船赴英;林泰曾、邓世昌等人则乘坐招商局“海琛”号商船从上海出发。而到达英国后,接舰部队中的袁培福、顾世忠两位水兵,却因为水土不服在纽卡斯尔去世。
1887年,清政府再次派北洋水师官兵到英国接受“致远”、“靖远”两艘巡洋舰,这次接舰行动中,陈受富、连成魁、连金源也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先后病逝于纽卡斯尔。
在当时的条件下,把水兵们的遗体带回来安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接舰部队向清政府的驻英使馆申请了资金,在隔海相望的圣约翰公墓买了一块墓地,让这5位水兵在异国他乡入土为安。
“超勇”舰(一说为“筑紫”舰)
1911年,乔治5世继承英国王位,邀请中国在内的18个国家、200多艘军舰参加庆祝仪式,这时的清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但是还是决定派出舰队前往英国。清朝海军到达英国后,还特意安排人员去了圣约翰墓园祭拜这5名水兵,并对墓地进行了修缮。
1912年5月初,当这支舰队回到上海杨树浦时,清政府却已经不存在了。
就这样,万里之外圣约翰墓园的5名中国水兵们,直到100多年后,才迎来他们的“后人”:2016年5月,这5人已经残破不堪的墓碑被一名中国留学生发现,并将其上报给了中国驻英国大使馆。
接到留学生的上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对此事极为重视,当他们确认了这件事的真实性后,立刻联系了国内的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决定要为这几位清朝水兵的墓进行修缮。
2019年6月14日,新华社发布通讯报道称,经过两年多施工,位于英国东北部纽卡斯尔市的北洋水师水兵墓14日正式修缮完毕,这是水兵墓自1911年重修以来的首次修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马辉在修缮竣工仪式上说的话最能代表这件事情的意义:给予为国献身者应有的尊严,帮助中国人民铭记历史。
英国图书中记载的清朝接舰海军
北洋水师的兴衰,与中国遭受列强欺侮的悲惨命运息息相关。遥想当年,为了购买军舰,他们不远万里跑到异国他乡苦苦等待,甚至客死他乡;而现如今,我们已经能建造世界一流的航空母舰了,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了。
家祭无忘告乃翁,希望这5位水兵,能够感受到百年后来自中国人对他们的关怀和思念!
强大的海军是告慰先人们最好的方式
我希望国家把他们带回国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