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坦福大学的学术殿堂中,心理学大师卡罗尔·德韦克以她深邃的洞察力在《终身成长》一书中阐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非源于天赋异禀,亦非勤奋与否,而在于思维模式的迥异。
个体的思维维度,如同人生的高度,决定了他所能触及的极限。而在此,她为我们揭示了七种卓越的思维模式,一旦内化于心,便能让我们离成功之路越来越近。
**01 蚊子思维**
在细雨绵绵的日子里,一只只轻盈的蚊子在雨幕中穿梭,似乎与这场突如其来的洗礼毫不相干。然而,当你凝视它们的身影,会发现这小小的生物身上蕴藏着惊人的智慧。
一滴雨的重量,相当于一只蚊子的五十倍,再加上下落的加速度,冲击力相当于一辆重型大巴车全速撞击人体。如此强大的力量,却难以撼动蚊子的生命。是什么让这些小小的生物在雨中安然无恙呢?
美国某大学教授,用高速摄像机捕捉到了蚊子在雨中逃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当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和腿部时,它们会被向击中一侧倾斜,随后侧身翻滚,让雨滴从身侧滑落。蚊子身上布满了疏水的材料,就像荷叶一样,只需轻轻挥动翅膀,便能优雅地摆脱困境。
而当雨滴直接击中蚊子时,它们会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后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雨滴再重,蚊子都能逃出生天,只因它们能随着环境和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
这也印证了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提到的观点:“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快速反应的。”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曾提出“十倍速变化理论”:外界变化永远比我们预料到的快10倍。
不信你看,多少看似稳定的铁饭碗,已经被变化摔了个粉碎,多少曾经风光无限的工作,正在被AI所取代。时代的潮水奔涌向前,想要立身稳固,不妨学学雨中的蚊子,主动拥抱变化。
人只有主动改变自己,才能在不确定中拥有确定性。
**02 弹孔思维**
二战时期,哥伦比亚大学统计研究小组负责为美国分析数据,制定最优战略。美国不希望自己的飞机被敌军击落,想要给飞机外层加盔甲,但这存在一个矛盾:盔甲覆盖不足,就会导致防御不足;盔甲过多,则会影响飞机的灵活性,依然会导致防御不足。如何找到一个最优解呢?
在整理各项数据后,军方发现飞机不同部位留有的弹孔的数量不一样。他们认为,如果不能全部加盔甲,那盔甲就应该加在飞机受攻击概率最高的地方。
乍听上去,好像完全正确。但数学天才瓦尔德却提出了反对意见:盔甲应该加在弹孔最少的地方,也就是飞机的引擎。瓦尔德解释说,从概率上看飞机各个部位受到攻击的可能性是均等的。但为什么在引擎上留有的弹孔数量远远少于其他的部位呢?
他猜测那些“消失的弹孔”都在未能返航的飞机上。许多飞机在机身被打得千疮百孔时仍然能够返航,可一旦引擎受损,飞机可能就回不来了。就像是军队医院病房里,腿部中弹的病人比胸部中弹的病人要多得多。这显然不是因为腿部更容易中弹,而是因为胸部中弹的人都死了。
普通人只能看见受伤的飞机,但顶级的牛人看见的是“消失的弹孔”,其差距就在于概率思维。拥有概率思维的人,往往能做出更正确的决策。
查理·芒格曾将自己投资的智慧比喻为钓鱼。钓鱼的第一条规则是,在有鱼的地方钓鱼。钓鱼的第二条规则是,请记住第一条规则。我们这一生所面临的问题,无非三个: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要重复做什么?
概率思维让我们明白: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情需要长期做。
**03 还书思维**
20世纪90年代,大英图书馆要从伦敦的旧馆搬迁到圣潘克拉斯新馆去。旧馆藏书有1300多万册,据估算搬家费高达350万英镑。如果你是馆长,能想到什么办法,降低工程预算?雇佣更便宜的工人?降低运输成本?
但在巨大的工程量面前,种种方案似乎都是杯水车薪。拥有顶级思维的人是怎么做的呢?
一位年轻的图书管理员找到馆长,对他说:“我有办法,而且只要给我150万英镑就可以了。”第二天,年轻人在报纸上刊登出了这样一条消息:
自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广大市民开放借阅,但因图书馆迁址,请借阅者把书还到指定新馆。
年轻人将“搬书”的固有思维,转化为“还书”的思维模式。花了不超过原预算一个零头的成本,就完成了90%的搬迁工作。
思维的杠杆就是如此之强大。《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思维是一堵墙,世界就在墙的另一边。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绝路,能挡住你的只有你的固化思维。
遇到问题走进死胡同的时候,不妨掉个头,说不定就能走到柳暗花明处。
04灯塔之光
美国著名作家迈克尔·西蒙斯,历经五载春秋,潜心研究那些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企业家。他发现,这些杰出创业者,在审视世界问题上,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共通之处——他们以四维视角洞察万物,而大多数凡人,却仅仅停留在单一维度的思考之中。
一维视角的个体,视线被局限在某一特定领域,犹如井底之蛙;而四维视角的智者,却能跨越时空,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展望未来。
一维视角的追随者们追逐眼前的利益,而四维视角的探索者们,则更注重长远的发展。
以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为例,为了那些可能失败或需耗时七年以上方能回报的实验,他毫不犹豫地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再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巴菲特,他只投资于那些他认为可以长期持有的公司。
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曾向下属提问:“为何大多数人难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下属们茫然无措,孙正义随即在纸上勾勒出一座高山,山脚下画了一个圆,山顶上也画了一个圆,并在山顶上标注了“理想”二字。
理想,犹如一盏灯塔,指引我们前行,使我们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保持耐心,更加从容坚定。
一时的成功不会使我们迷失方向,短暂的失败也不会让我们感到恐惧。
因此,不要过分高估一年的积累,也不要低估十年的蜕变。
只要始终坚持正确的道路,时间终将为我们揭晓答案。
05上游之水
得到的图书团队曾访谈国内顶尖程序员,询问他们:“这个职业的核心挑战是什么?”或许你想象,他们日以继夜地与代码为伴,面临的挑战不过是如何编写更优秀的代码,掌握更多编程语言。
然而,几位技术巨擘的答案却与这截然不同,他们一致认为,关键在于四个字——追问需求。
腾讯公司副总裁郄小虎分享了一个故事。
在他担任谷歌员工期间,负责提升从搜索到广告转化的成功率。
一次,公司业务团队发现中国用户的转化率偏低,便向技术部门提出需求:“把广告字体变大一些,背景色调得更醒目一些。”
他们并未直接调整,而是询问这样做想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沟通后发现,业务部门是想提升转化率。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当年国内的门户网站顶端常常放置一堆密密麻麻的banner,中国用户打开网页,几乎不看,直接浏览下方内容。
而谷歌广告的展示位,恰好位于最顶部。
后来,他们将广告调整至下方,转化率便有所提升。
顶尖工程师在解决问题时,不仅关注代码本身,更能洞察代码背后的人的需求,这正是“上游思维”的典范。
《麦肯锡图表思考法》中也提到一个工作原则——不要像打地鼠一样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不能像打地鼠一样,哪里冒出来就把它打下去。
这样问题永远也解决不完,也永远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遇到问题,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尖高手改变思维。
追本溯源,着眼全局,找到问题的关键节点,方能一击制胜。
06懒蚂蚁之思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进化生物研究小组曾进行一项实验。
他们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进行追踪,观察它们的分工情况。
他们发现,在族群里,大多数蚂蚁都非常勤快,忙着清理蚁穴、搬运食物、照顾幼蚁……
然而,一些蚂蚁却显得格外懒惰,在其他蚂蚁忙碌的时候,它们经常四处张望,探头探脑。
生物学家将这些蚂蚁称为“懒蚂蚁”,并在它们身上做了标记。
令人惊讶的是,当研究小组切断蚁群的食物来源后,那些勤快的蚂蚁仿佛失去了方向,乱作一团。
反倒是那些被打上标记的懒蚂蚁,从容不迫地带领蚁群寻找新的食物来源。
原来,懒蚂蚁并非真的懒惰,它们只是把勤奋的时间都花在了侦查上。
这就是著名的“懒蚂蚁效应”。
你是否也陷入过“勤奋的蚂蚁”的误区呢?心理学家Jordan Peterson教授曾列出一张自测表。
1. 花大量时间处理事情中最容易的环节,还自满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2. 以“准备”的名义拖延,看上去很忙但事情没有任何进展。
3. 从来不验证工作成果。
4. 读了很多书,但从不总结规律;即使总结了规律,也没有用到实践中。
如果你有以上迹象,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在埋头赶路时,记得时不时抬头看看远方。
07场域之韵
19世纪中叶,心理学家库尔特·考夫卡提出一个场域理论。
外在环境分为两类,一类是地理环境,另一类是行为环境。地理环境即现实环境,行为环境则是我们臆想中的环境。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们所处空间氛围的潜移默化。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夜幕低垂,风雨肆虐,一名骑士在狂风骤雨中疾驰,直至抵达一座破旧客栈的门前。
漫天飞雪将大地覆盖,仿佛世界被抹上了一层银装,他欣喜若狂,终于在这漆黑的夜色中找到了一处温暖的避风港。
客栈的店主,面露惊愕,走出门口迎接这位风尘仆仆的陌生人,好奇地询问他的来处。
骑士毫不犹豫地指向客栈之外的方向。
店主听闻此言,脸色骤变,声音颤抖地说:“你是否知道,你骑马穿越的,正是波涛汹涌的康斯坦斯湖?”
听到这番话,骑士顿时脸色苍白,身体无力地倒在了店主面前。
原来,当骑士骑马穿越湖泊时,他误以为那是一片广阔的平原,而事实上,他正身处一片汪洋之中。
若在此之前,他知晓自己将途径一片广阔的湖泊,恐怕他再无勇气在这片水域上策马奔腾。
正因为他的心中始终装着一片坚硬的平原,才会在得知自己骑马穿越湖泊时,惊恐不已,以至于当场丧命。
人,是环境的塑造者,也是环境的产物。想要改变自我,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自己置于一个能够滋养心灵的环境中。
若想提升专注力,不妨为自己打造一片宁静的天地,学会在纷扰中保持清醒。
若想提高认知力,请放下那些低俗无聊的短视频应用,沉浸在经典著作的智慧中。
若想保持积极的心态,远离那些让你心绪不宁的事物,少与人纠缠,多与大自然为伴。
若你对现状心生不满,不妨从改变周围环境开始。
改变自己,就从现在开始。
正如《认知红利》中所言,你这辈子的成就,最终取决于你的思维模式。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无法触及的高度,脚步也无法抵达。
你所阅读的书籍、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情、遇到的人,都是你思维升级的基石。
在事上磨练,在心上修行,在尘世中感悟,终有一天,你将挣脱束缚,看见更为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