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顶级思维习惯,养成受用无穷

互联网嘴哥 2024-11-10 16:44:37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其著作《终身成长》中深刻地指出:“塑造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并非天生的才能,而是他们的思维模式。”诸多案例昭示,往往正确的思考方式,相较于辛勤的努力和出众的天赋,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行动的本身,却忽略了行动背后的思维方式。只有当思维方式正确,我们的行动才会准确无误;而当我们的行动正确无误,生活自然也会顺遂许多。

今日,愿与大家共同探讨十个助你变得更加出色的思维习惯,助你更好地把握人生之舵。

01借力思维

《塔木德》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犹太人在小岛上经营度假村,但游客却寥寥无几。他的朋友建议他在周围种植树木,打造一片绿色的生态胜地。然而,这一想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让他望而却步。后来,他灵机一动,告诉游客可以在岛上种植纪念树,用以纪念重要的日子。这一消息传开后,许多人纷纷前来种树留念。短短一年时间,岛上便绿意盎然,吸引了大量游客。犹太人不仅吸引了游客,还赚得盆满钵满。史学家陈寿曾言:“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 一个人纵然天赋异禀,也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纵然能力出众,也有无法完成的事情。真正富有智慧的人,懂得借助他人的长处,突破自我局限,取得更大的成就。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力而行,善于借力的人,往往能更快地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02上游思维

曾有一座美国小镇,火灾频发,消防队疲于救火。有人提醒消防队应重视防火,于是他们在救火之余,开始巡查容易引发火灾的隐患,检修救火设备。几个月后,火情明显减少。自此,消防队将更多精力放在巡查上,又过了一段时间,小镇几乎不再发生火灾。组织行为学家丹·希思提出了“上游思维”的概念:做好上游水土保持工作,下游洪灾发生概率就会大幅减少。生活和工作也是如此,遇到问题时,我们不仅要补救,还要深入探究原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能避免日复一日的“救火”生涯。只有学会防患于未然,生活才会变得更加轻松。

03概率思维

古人有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世上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的事情,但那些出色的人,总是优先选择成功率较高的项目。自媒体人木兵的师弟,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做编辑。木兵曾问他对工作有什么期望,师弟希望年薪能达到20万,买车买房。木兵立刻表示,这个期望大概率无法实现。因为传统报业正在走下坡路,能保证不失业都困难,更别提丰厚的收入。师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果断离职,去互联网公司做策划。当时互联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仅用了3年,他就年薪几十万,买了车房,而报社的同事正处在失业边缘。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曾说:“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概率问题。” 面对选择时,我们要结合社会趋势和自身情况,多做调查和思考,选择成功率较高的项目。然后通过学习和改进,将成功率变得更大。这样,我们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收获更好的人生。

04目标思维

美国作家托马斯·科里曾用5年时间,采访了数百位白手起家的富豪和一百多位穷人。他发现,80%以上的富豪都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的选择和行为,大多围绕目标展开。即使遭遇失败,也会朝着目标再次努力。而在那些穷人中,只有3%的人有目标,更多的人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整日浑浑噩噩。作家约翰·拉斯金曾说:“无目标而生活,犹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只有目标明确,我们才能避免被无意义的事物干扰前进的步伐,在挫折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相反,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不知该如何行动,甚至还会将精力用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难以看到成效。

05绿灯思维

成甲在《好好学习》中提出了绿灯思维的概念:拥有绿灯思维的人,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汲取新的知识,拓宽视野。有位金融自媒体达人,曾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一次,他与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见面,谈完正事后,他们聊起对教育行业的看法。没想到俞敏洪拿起本子和笔,开始做笔记,最终记了满满三页纸。这件事让他感慨万分:俞敏洪明明已是行业大佬,却仍能耐心倾听并记录他人的想法。在俞敏洪看来:“见识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愿意接纳身边人和事所产生的知识。” 社会在不断发展,技术和思想也在不断更新。我们要多倾听不同的声音、持续学习,不断拓宽视野和能力,才能拥有应对变化的底气。

06思维的迁徙

在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中,他讲述了一个关于袁媛的故事。

袁媛,一位毕业于建筑设计专业的才女,在万科这座高楼大厦里耕耘了四年。然而,在而立之年,她却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离职,投身于婚礼策划这一新兴领域。

面对身边人的惋惜,袁媛却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设计理念并非就此荒废。她将建筑师的空间美学巧妙地融入婚礼策划,于雪山之巅搭建起神圣的婚礼圣坛,在破旧的厂房里营造出北美风情;用十万米长的绣线,勾勒出“雕刻光线”的奇幻空间。

她独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客户的交口称赞,也为自己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正如比尔·盖茨所言:“学习和经验是可以迁移的,它们不会因为你变老而消失。”

人生道路千千万,我们随时都可能踏上新的征程,学习新的技能。而过往的经历,正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学会将过去的经验迁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新的领域绽放光彩。

07复盘的艺术

复盘,源于围棋术语,意指棋手在对弈结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找出双方的攻守漏洞。人生亦如此,不复盘,便难有进步。

足球巨星C罗,以其自律著称,却鲜有人知,他同样注重对比赛的复盘。纪录片《C罗》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每次比赛结束后,他都会仔细观看比赛录像,反复分析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从每一次传球、射门等细节中寻找不足,并思索如何改进。

正如德国诗人海涅所言:“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每一次经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懂得复盘,才能不断更新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

08思维的深度

猎豹移动创始人傅盛,曾是周鸿祎公司的员工。一次,他被安排做会议纪要。会议上,周鸿祎思维跳跃,讲了两个多小时。一般人只会将他的发言整理、罗列出来,但傅盛却不同,他花了好几个小时,对着纪要不断思考和推敲。

他不仅理清了周鸿祎的发言逻辑,写出了直观易懂的会议纪要,还学到了他的思考方式。在之后的工作中,傅盛始终保持深度思考的习惯,很快便成为公司高管。

正如《教父》所言:“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深度思考,是我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09思维的转弯

林语堂曾说:“明智的放弃,好过盲目的执着。”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遇到问题时,不必一条路走到黑。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一条。

成龙曾在采访中谈到自己刚出道时,立志成为第二个李小龙。然而,拍了几部功夫硬汉型的电影后,观众并不买单,票房十分惨淡。古龙甚至直言成龙从不是他心中的侠客形象,他的剧本是给英俊小生演的。

面对困境,成龙思索很久,最终决定放弃传统武打动作,将滑稽搞笑融入到打戏中,开创了独一无二的“功夫喜剧”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勇敢地换条路、换个角度思考,或许下一秒就会发现新机遇。

10思维的护城河

巴菲特提出过“护城河理论”,意思是搭建好自己的优势壁垒,才不会被对手淘汰。

博主@李苦李,在百度公司内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他意识到,如果不能花时间打造自己的专长,迟早会面临淘汰。于是,他放下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数据库的学习。

一年后,他重构了公司数据层,将系统负担降低了40%,受到内部关注。三年后,他成为数据库骨干,职级连升三级,收入大幅提升。后来,他离职回西安老家,凭着过硬的专业能力轻松入职华为。

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没有独特优势的人,将很难站稳脚跟。唯有找准立足点,并不断深耕,构筑出属于自己的护城河,才能更从容地面对未来。

刘润曾说:“只想取得一些小进步,就改变行为;想取得较大进步,必须改变思维。”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就是思维习惯。不同的思维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更决定了他的命运层次。

未来愿我们都能持续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成就更好的自己。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