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出土唐代手抄《金刚经》,堪称楷书“圣帖”,被法国佬骗走

立坤聊历史 2023-10-17 11:43:04

唐代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人们熟悉的唐诗、唐楷正是这一盛世的缩影。李氏皇族自诩为老子李耳的后人,道家因此极为繁荣。

另一方面,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在长安开坛讲法,释家也并未受到限制。同时,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儒家更是被大力推崇。可以说,儒释道在唐代都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

相比于儒道二家的“润物细无声”,释家极重功德,僧人、供养人和统治者在全国各地兴建寺庙、开凿石窟、抄写经文、绘制壁画、雕塑佛像,留给了后人丰富的文化遗产。

大家熟知的“四大石窟”,都是在唐代形成巨大规模的。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期间,敦煌莫高窟和龙门石窟成了两大中心。

如果说龙门石窟以大型石雕闻名于世,敦煌莫高窟则更为“全能”。莫高窟美轮美奂的壁画世人皆知,但这里还曾出土过一批更具价值的文物,它们被统称为“敦煌遗书”。1900年,看守此地的道士王圆篆意外在窟内发现了一处藏经洞,这如同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经过后人清点,总数超过5万件。

“敦煌遗书”也被称为“敦煌写本”,内容丰富且均为手写,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可惜的是,敦煌发现古文献的消息很快传遍世界,晚清无法妥善保存,便宜了列强,英、法、俄、日诸国以极低的价格带走了其中最精良的部分,尤其是法国人伯希和,只用了数千银元带走了十大车文物,相当于每一件只用了几块钱。

在他带走的文物中,有一件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内容最完备的手抄原稿《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此作全卷一字不缺,卷首还绘有“八大金刚”,这在中国整个文物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界盛赞它是一部楷书“圣帖”,抄写者一丝不苟,气韵精谨庄严。

“抄经体”是小楷一大体系,这种风格难在剔除“经生气”,这部作品就做到了。此作取法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和钟绍京,笔画尖入钝出,行笔中锋为主,楷中带有行书笔意。笔法丰富而严谨,相比于宋元以后书法家用笔直来直去,此作诠释了用笔的一波三折,顿挫、绞转、调锋、搭笔精熟有度。

此作结字舒展宽绰,用笔方圆兼备、棱角分明,转折处时而切笔,时而圆转带过,无丝毫雷同。“抄经体”中以“官方抄经生”所写作品水平最高,而这件作品正出自他们之手,此卷作者得到君主敕命,奉旨抄经,有着深厚的笔法功力。

这不仅是一部小楷佳帖,内容更是充满哲理与智慧,时常抄写和读诵此经,不仅能提高小楷功力,还能积累功德、福报无量。

0 阅读:0

立坤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