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与妻子在家里主要说俄语,与同学相比他不得志却很知足

静心百年录 2024-11-08 01:59:12

1921年,只有16岁的高岗在父母的操办下,与一个叫杨芝芳的女子结为夫妻。杨芝芳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所在的杨家印村和婆家的高家沟村距离仅十几里路。

因家境贫寒,杨芝芳不仅裹了小脚,而且没能上学堂读书。与高岗接完婚后,杨芝芳就开始在高家承担起了伺候公婆、打理家务的责任。1926年,高岗投身革命,与刘志丹一起创建陕甘宁边区。杨芝芳耳濡目染,思想得到了升华。

4年后,杨芝芳也参加了革命。与此同时,她和高岗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次子取名为“高毅”,小名叫“小虎”。在高毅前面,还有个哥哥。高毅的哥哥小名叫“海潮”,三岁的时候病死在了延安。

当年,高岗外出搞革命,杨芝芳和儿子高毅被地主盯上了,地主想把娘俩一起卖了。幸亏高毅的舅舅出面,才把母子二人从“虎口”营救出来。高岗在根据地站稳脚跟后,便把老婆孩子一起接了过去。

因为是包办婚姻的缘故,高岗和杨芝芳后来就离婚了。事后看这件事,对于杨芝芳来说,着实是件好事。杨芝芳的前半生是和高岗绑在一起的,若非因为高岗,她可能一辈子都很难走出小县城。

参加革命后,杨芝芳不再围绕高岗生活。在她的心中,有比丈夫、小家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革命信仰。当红军初期,杨芝芳裹着小脚,为组织传递情报。毛主席率军来陕北,杨芝芳负责后勤工作。她工作出色,受到了毛主席的夸奖。

杨芝芳不但工作认真,而且把儿子高毅教育的很好。高毅于1939年跟随周恩来一起去了苏联,在第二国际儿童院读书。当年,周恩来因马受惊摔伤了胳膊,前往苏联治疗。与高毅一起去的,都是干部子弟。

1947年,高毅回国,被安排在哈工大预科学习。高毅9岁时去的苏联,在那边生活了8年,这段时间正值孩子们努力学习的阶段。高毅似乎适应了俄罗斯的生活,一时间融不进东北圈子。

于是,当组织考虑派20个干部子弟去苏联学习建筑时,高毅马上报名参加。可去了以后,他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这个科目。待了2年后,他又返回了东北,在父亲的介绍下,他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机械。

上学期间,高毅认识了同校的一个叫宋丽达的女士。两人谈得来,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宋丽达在苏联长大,高毅与她交流起来感觉更加地亲切。于是,两人结为了夫妻。

因为父亲的事,高毅和宋丽达被安排到哈尔滨120工厂工作。当时,夫妻俩在工厂并未受到什么为难,工友们对两人特别友善。有些年长的工人还专门鼓舞宋丽达,让她坚强起来,不要被轻易打倒!

高毅和宋丽达的感情很好,两人经历了风雨,始终不离不弃。两个人经常会聊起苏联的生活,除了小时候在苏联长大留下的记忆,还有就是很多苏联的同学都会到家里来做客。据宋丽达称,他们夫妻回到家里,把门一关,两人就开始用俄语交流。

和高毅当年一起出国的同学,他们大都在各领域中成长为不可或缺的领军人物。高毅和同学们相比,成就算是比较低了。“十年动荡”时期,高毅被送到了咸阳纺织器械厂,他长期没有职务,始终是个普通的技术员。

对此,高毅也很看得开。他说他算是比较幸运地那个了。2009年,高毅接受采访的时候,透露了两个女儿的情况。那时候,他的大女儿已经从北京市委科委退休,小女儿则是在外地工作。高毅晚年特别喜欢看电视,很少出门。

对此,宋丽达经常埋怨,说“电视是高毅的命”。高毅每天都会收看天气预报,特别关注两个女儿生活的城市的天气情况。遇到一些恶劣天气时,他就会提醒女儿要注意冷暖。高毅对女儿的爱,体现在很多细节的地方。这或许是高毅在弥补当年那个得不到父爱的自己。

高毅作为高干子弟,前期一直在苏联生活,没有经历战争,过得比较平淡。回国之后,高毅结了婚,原以为能家庭、事业双飞升。不料,受父亲的影响,他长期处在很困难的境遇。1979年,高毅被调回北京,最后是以一个高级工程师的身份离职休养。

0 阅读:0

静心百年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