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服饰文化:太监的权力过大、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奢侈的风气

发刚谈历史 2023-01-11 23:24:59

全文共1638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在中国封建社会,衣着是最能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的标志。封建时代,等级森严,对服装的挑选也比较严格。

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等级和地位,来挑选自己想要的衣服。比如明朝,严苛的农业政策,让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很低,也不能穿丝绸,这就说明了他们的身份。

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服装文化,特别是明代。明代是汉族最后一个建立的朝代,在蒙古之前,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对骑射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文化观念的重视。

因此,在蒙古族的统治下,中原的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明代建国以后,先是恢复了礼乐教化,又沿用了以前的服装,并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为以后满族所确立的清代服装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代的服装制度表现在政治经济层面,政治经济层面的发展变迁也对不同群体的服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太监在明朝早期就遭到了压制,而当时的统治者则是吸取了唐代的经验,严禁太监参与政治。不过,随着太监身份的提高,他们的衣着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而且,随着海禁的解除,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节俭,到了现在的奢侈,服装的样式也发生了变化。

一、宦官地位的提升

1、宦官不得插手政治

明朝是封建社会的末年,朱元璋非常重视权势,他首先利用胡惟庸的案子,废除了宰相的制度,防止了皇帝和大臣之间的相互制衡,防止内政,防止内乱。

唐代晚期,太监的地位持续上升,甚至可以影响到皇帝的废除,朱元璋从一开始就将太监的等级降到最低,衣着也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2、朱棣对太监的使用

朱棣在靖难之战中夺取了政权,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得位不正,被许多朝臣嘲笑。

朱棣决定迁居北京,以削弱江南大族的力量,并在北京发展自己的势力。

因为朝中大臣们对朱棣的不信任,朱棣只好任用太监,不许太监乱世的祖训也就成了一种空话,太监们登上了明台,并开始对明末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皇帝对朝政的懈怠

明成祖年间,朱棣忙于北京之事,又要亲自出马,根本无暇顾及国事,所以他设立了一个内阁,挑选大学士,协助皇上处理政事。

内阁制成立后,历经几代人的发展,终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士官职节节攀升,与宰相平起平坐,由皇帝按内阁投票,拟行使朱批权,最后甚至把朱批权也交由太监。

万历年间,万历皇帝为了国家利益,一气之下三十多年没有上过朝堂,在这段时间里,张居正是他的幕僚,代为办理政事和表决,而他的贴身太监则是负责监督。

皇帝对朝政的懈怠,让太监和内阁大臣们互相勾结,就算是张居正,也要向皇上的太监献殷勤,由此可见,明代后期,太监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许多太监都是皇帝赏赐给他们的,他们的衣着和明初截然不同。

二、经济发展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1、初期追求节俭

明代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农业发展不佳,经济力量也十分有限,因此朱元璋倡导节俭的生活方式,并以身作则。

朱元璋出身寒门,节俭自然不在话下。这个时代的人,衣着朴素,讲究的是节俭。明代中叶,理学开始遭受打击,民众对“节俭”的态度感到不满。

2、中后期对奢侈的推崇

随着观念的发展,加上后来海禁的实行,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也越来越多,他们的货物不但来自国外,而且来自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观念也在不断地被异域的思想所影响,他们迫切地想要挣脱枷锁,获得自由。而商人们在海上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大部分人都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而由商人们滋生的奢靡之风也迅速蔓延到了民间,开始提倡奢侈,抛弃了原本的节俭。

许多人不再满足于朴素朴素的衣着,而转向了繁复繁复的款式和图案,色彩多变,形态各异,与明代初期迥然不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奢侈生活的向往。

发刚谈历史寄言

明代服装的变化与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它在对中华传统服装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既保持了传统文化,又进行了一些革新。

明代讲究等级,所以明前期对服装的要求非常严格,没有人敢违抗。然而,随着海禁的解除,海上贸易的兴盛,资本主义的兴起,人民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也为明代服装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资料:《明会典》

0 阅读:54

发刚谈历史

简介:精彩内容分享,畅读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