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毛泽东原配妻子,早逝多年后,族人将杨开慧第三子列在其名下

小奇葩说历史奇葩 2023-09-21 06:31:02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

前言:

毛泽东曾在一次采访简单追忆过自己的原配妻子,他说:“我十四岁的时候,父亲给我娶了一个二十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后来也没有。”

这是毛泽东对罗氏的唯一印象,一个比他年长的女子。

在所有资料中,对罗氏的描述很少,并不是人们对她有偏见,而是她的人生确实平淡而又短暂。不过,毛氏族人却始终记着她,在她死后多年,族人把杨开慧第三子列在了她的名下。

罗氏是毛泽东表亲

在文献记录中,都不曾记录毛泽东原配的真实姓名,只知她姓罗,故以罗氏称之。

根据《毛氏族谱》中记载,罗氏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己丑九月二十六丑时生,也就是1889年10月20日,由此推算,她比毛泽东大4岁零2个月6天。

毛泽东之所以说父亲给他娶了一个二十岁的女子,是按照当时虚岁算的。

毛泽东显然不喜欢父亲给他安排的这门亲事,不仅仅是因为对方比自己大,还是因为父亲给他说亲是为了圈住他。

从小时候,毛泽东就比寻常人家的孩子有主见,父亲希望他把精力管理家中的账务上,他却想要念书。

为此父亲便萌生了给他寻门亲事圈住他的办法。为何选罗家女儿呢?一是因为罗家与毛家有亲。

罗家与毛家是世交,两家上两辈就有亲戚关系。罗氏祖母毛氏,是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的堂姊妹,即毛泽东的姑祖母。

旧时社会视这种亲上加亲的婚事为美举,因此,罗家是与毛家结亲的首选对象。

二是因为罗家家境比较富裕,有田产,不乏读书之人,在当地比较有声望。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精明之人,勤俭持家,家境较佳,可谓门当户对。

不过,罗家其实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也就是后来的罗氏,二女儿与毛泽东岁数相当,三女儿略比毛泽东小一点儿,为何两家人选了罗氏呢?这里面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毛顺生希望儿子身边能有位姐姐,能够谦让和帮助她。另一种说法认为毛顺生家里时常请长短工,家里还有六口人,毛泽东的母亲不仅要料理这些人的食宿,还要带孩子下田耕作,因此罗氏来了也能帮衬些。

毛顺生自然知道这婚事不是儿子满意的,但他并不会询问儿子的意见。

罗氏红颜薄命

一切具备后,毛顺生就开始张罗婚事。

当时毛顺生家中靠喂猪、贩米和贩猪等生意攒了一大笔钱,赎回了田产,每年收获粮食60担,除去一年一家人要吃的外,还剩25担左右,这在当时是非常富裕的了。

可想而知这场婚礼将会是当地如何热闹的喜事。

毛泽东少年大志,从来没有想过这么早结婚生子,他排斥这桩婚事,甚至不满未来妻子,但他不能反抗父亲,因此心里闷闷不乐。

为了不让父母伤心,毛泽东只好默默忍受这桩痛苦的婚姻。

当他和罗氏在亲朋好友的目光下拜堂成亲时,他的内心已经麻木。他规规矩矩拜完堂,按照礼仪掀起了新娘的红盖头,对于只有十四岁的他,新娘的样子让他毫无波澜。

成完亲,罗氏便是毛家的一分子,不管儿子喜不喜欢,毛顺生已经接受了这个儿媳。

罗氏性情温顺善良,勤俭持家,自嫁过来后便帮助婆婆料理家事,与家人相处得极好。她也体贴丈夫,为他端茶送饭,洗衣浆裳。

毛泽东一心只想读书,他的梦想是走出韶山冲,开辟更宽广的世界。于是在1910年秋,毛泽东来到湘乡东山中学求学,半年后,到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

但就在他外出求学的时候,这年春节后一天,罗氏因患上细菌性痢疾,不幸去世,年仅21岁。她去世时,毛泽东还在外面念书,毫不知情。

罗氏在毛家度过了短暂的三年,她死后,毛顺生夫妇把她安葬在上屋场对面小山坡山腰,坟茔离后来安葬毛泽东父母的坟墓只有几十步远,隐藏在翠茵之中。

在几十年后,毛泽东回乡祭拜父母,罗氏的墓还静静地躺在那里。

罗氏去世后,毛泽东在1920年与杨开慧结婚,先后生下了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毛岸英和毛岸青最后都回到了毛泽东的身边,只有毛岸龙小小年纪便走丢了。

虽然罗氏去世得早,但毛氏族人依旧记得他,因她没有子嗣,族人就把毛岸龙作为她的孩子,写在了族谱中。

罗氏家人受到毛泽东关注

虽然对罗氏没有感情,但毛泽东一直没有忘记她的家属。罗氏去世后,毛、罗两家依旧保持着密切来往。

1925年,毛泽东带着妻子杨开慧回到韶山养病,并开展农民运动。这期间,他多次去罗家拜访岳父罗鹤楼先生,并与罗的侄子罗石泉等人交往密切。

到了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家家户户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这一天,毛泽东步行十余华里路到看望罗鹤楼。罗鹤楼非常高兴,连忙叫妻子端出一碗热腾腾的地菜子鸡蛋,给毛泽东品尝。

听说毛泽东来了,罗家人都来看他,他们都是一些贫苦人民,早就听说毛泽东回韶山是为了带领穷人翻身,纷纷表示要跟着毛泽东外出谋生。

毛泽东带领罗家人斗土豪劣绅,维护农民利益,罗家人都非常感谢他。

大革命失败后,罗鹤楼一家受到了反动派的搜查、迫害,他们只得远徙他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才带着家人回到家乡。

1940年,罗鹤楼侄子罗石泉写信给毛泽东,要求赴延安参加革命。毛泽东亲笔回信,要他留在当地秘密展开地下活动。

遵照毛泽东的嘱咐,罗石泉组织了几个年轻人,经常在家中秘密开会。但罗石泉不幸被当地反动派察觉,将他关入了大牢中,直到1941年才被保释了出来。

出狱后的罗石泉带家人迁往外地,生活十分困难。毛泽东得知后曾托人转送了一些钱和200斤大米给予帮助。

之后,罗石泉以教书为生,解放后仍在乡下教书。

毛泽东并没有忘记这位罗氏亲人,50年代初期,毛泽东派毛岸英回乡省亲,看望过乡亲父老后,又特意派人请舅舅罗石泉到毛氏宗祠叙旧。

毛岸英与罗石泉相见分外亲切,相谈甚欢。

毛岸英问:“舅舅家中几个子女?”罗石泉回答:“两个儿子,一个叫罗夕在部队服役,一个叫罗正凯在家务农。”毛岸英本想带他罗正凯到北京,但被罗石泉婉拒了。

回京后,毛岸英将罗家情况汇报给毛泽东,毛泽东听后深感思念,又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几百元寄往罗家。

1956年,罗石泉病逝,享年68岁。

除了罗石泉,毛主席还与罗鹤楼的女婿黄谱臣、毛华村来往密切,他们经常通信,保持交往。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

小奇葩说历史奇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