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我们是有教授的

无古不成今评历史 2024-06-20 07:38:25

1942年10月,当时教育部训令总字第45388号:给25位教授每个人一笔特别经费,虽然这些教授生活非常困难,但是他们全部拒绝。给出的理由是:从事教育者无不艰苦备尝,而以昆明一隅为尤甚。九儒十丐,薪水犹低于舆台;仰事俯畜,饔飧时虞其不给。徒以同尝甘苦,共体艰危,故虽啼饥号寒,尚不致因不均而滋怨。

日军侵华,物价飞涨。西南联大教师工资不足以养活自己,胖的变瘦,瘦得更瘦。

1937年上半年(即抗战以前),一个教授的平均月薪约为350元法币(抗战以前一元法币即一元银圆),到了1943年下半年联大教授的每月平均收入为3697元法币,物价比1937年上半年上涨了405倍,因此教授的3697元收入只等于1937年的8.3元!

依靠这仅值8.3元的每月薪水,又如何能维持一家几口人的生活呢?教授们只能在勒紧裤腰带的同时利用空余时间纷纷“下海”。”

闻一多先生每天上午在联大授课,下午在中学兼课,晚上批改了学生作业后,半夜还得开始为别人刻图章卖钱! 高崇熙教授则是种了一大片剑兰去卖。冯友兰上街摆摊卖字,化学教授曾昭抡先生帮人开肥皂厂。

西南联大曾流传着一段“笑话”:朱自清有一次外出时被一个乞丐跟上了,为了甩掉乞丐,他就说:“老弟,我是联大教授!”话音刚落,只见乞丐转身就走了。很多人说,这是因为人们都知道教授很穷,其实不然,乞丐也有爱国心,他们是对“知识救国”的教授有一份敬意而已。

看到教授不要,后来给了学校10万大洋,结果西南联大全体师生投票,一致同意把这笔经费捐给了昆明人民,以报当年的收留之恩。所有说那个时候我们是有教授的!

1938年5月4日至1946年5月4日,短短8年时间,西南联大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西南联大培养毕业生3343人,其中诞生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3位“两院”院士,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曾说:“当今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达到上世纪30-40年代西南联合大学的办学水平。”

0 阅读:20

无古不成今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