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以往发生了什么,历史书上都有写,甚至无数人都学过。可是,一遇到相类似的情况,人们又会犯跟前人一样的错误,毫无改变。
以至于无数人都感慨,历史就是一个圈。
这个圈,看似出现了无数的变化,实际上依旧是“万变不离其宗”。现实本就是“一加一等于二”,可总有人认为“一加一等于三”。
在《阿房宫赋》中,诗人杜牧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人走到了尽头,没有机会哀叹,可后人有机会哀叹。后人哀叹了,却没有任何的反省、借鉴,只会让更后来的人哀叹后人。
02
先来说两个历史人物——秦末的项羽,以及两晋的苻坚。
项羽我们都知道,这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破釜沉舟灭秦军,可谓是不世出的大英雄。
虽然项羽能力出众,但他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妇人之仁。面对各路诸侯,以及刘邦,项羽都没有斩草除根,反而放虎归山,留了大患。
恰恰是因为项羽放虎归山,给了刘邦喘息的机会,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乌江自刎。一步错,步步错,满盘皆输。
几百年过去了,又是天下大乱。西晋走向了灭亡,北方大地出了一位超级人物,前秦天王苻坚。苻坚此人,能文能武,统一北方,算得上是有为之君。
可苻坚犯了跟项羽一样的错误,妇人之仁,对于前来投降的二五仔们没有多留心眼。在苻坚看来,自己可以用仁义、德行来感动这些二五仔。
终究是天不遂人愿,苻坚的心愿落空了。在淝水之战中,二五仔们中途捣乱,间接导致百万大军土崩瓦解,就连苻坚本人,也死于二五仔之手。
03
项羽因为妇人之仁而失败,身为后来人的苻坚,应该是明白的。可苻坚为什么会犯同样的错误?
这就涉及到一种心理——侥幸心理。所有人都认为,别人会犯这个错,我绝对不会犯这个错。别人会在这里吃亏,那是他没本事,只要我上,肯定不会吃亏。
就是这种“自认为自己不同凡响”的侥幸心理,让“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成为了人类族群世世代代的诅咒。
项羽和苻坚,只是这个诅咒的一个缩影。而缩影的背后,却是历史的无奈和循环。
这一点,哪怕是千古一帝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不例外。
秦始皇认为,自己能够千秋万代,就拼命磕丹药,最终享年49岁。唐太宗也觉得,自己能够千秋万代,就拼命磕丹药,最终享年50岁。
汉武帝认为,只要搞死太子,自己的地位依旧稳如泰山,可人寿有限;宋太祖也认为,只要杯酒释兵权,自己的地位依旧稳如泰山,可他没想到弟弟来了一出“烛影斧声”,要了他的小命。
04
当你读懂了人类历史,就会明白:人性的愚蠢和无知,其实从未改变。
人性最大的缺陷,就是“心存侥幸”,总是认为这些事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问题是,客观规律不以主观想法为转移。
唐太宗如此牛逼的人物,他能不知道秦始皇是磕丹药死的吗?他知道,但他还是要磕丹。因为他觉得,秦始皇做不到的事,我能做到。
做到了吗?没有做到,照样跟秦始皇一样,在壮年的时候遗憾而逝。
到了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痴迷炼丹,也幻想千秋万代,还称自己为“万寿帝君”。他真的万寿了吗?没有万寿,在60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这些人,单拎一个出来,都是足以大书特书的顶级人物,可为什么他们还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因为他们没有克服“侥幸心理”的人性。
所有的侥幸,都只会迎来跟前人一样的结果。也许,从心怀侥幸,缺乏自知之明的那一刻开始,恶因就已经种下了。
05
写到最后
生活的本质,明明是“一加一等于二”,可人性闲不住,非要证明“一加一不等于二”,就跟“一加一等于几”这个问题杠上了。
有些事,前人早已给出了答案,一加一就是等于二,而不会一加一等于三。人类,始终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去做事。
回到现实生活中。你看如今的中产,他们不懂次贷危机的中产悲剧吗?他们懂,但他们还是会上杠杆。因为他们认为,这悲剧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在近些年,无数中产都破产了,甚至有些中产还跳楼了,一辈子尽毁。他们终究需要为自己的“盲目”和“侥幸”买单。
人性,从古至今就没有变过。因为总有人不信邪,而他们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文/舒山有鹿
这不是人类历史,只是亚洲大陆东部某一区域的历史。你没有改变,不代表别人没有进步。
没救
傻子就是偏见愚见多,尤其是做了1450的,毕竟连人性和兽性都分不清。没有人性怎么能发展出来的智慧?否则你看到野生动物为什么建立不起来人类文明这么伟大的文明?
你读懂了吗你又知道些什么我想你也只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卫道士对于我来说你什么都不是懂吗吊毛
小编还是那么愚蠢和无知。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古人今人并不愚蠢,而是算计太多,看看米国,人家就想着该用什么办法能把世界倒转回二战前?[呲牙笑]
没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