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巴顿7:“火炬行动”背后的惊险与辛酸

巴巴维维 2023-11-06 10:25:06

1942年11月8日,盟军突然在西北非的阿尔及尔和摩洛哥登陆。至11月10日,盟军攻占奥兰、阿尔及尔和卡萨布兰卡,10万余盟军上陆。此时此刻,隆美尔指挥的非洲军团刚刚经历阿拉曼战役失利,正从利比亚西撤。听到这个消息后,隆美尔半晌没有说话。

“火炬计划”实施得干净漂亮,这是绝大多数人对这次行动的认知。事实的确如此,从战役的规模、进展以及结果来看,“火炬行动”堪称完美。可只要更深入地了解你会发现,“火炬行动”在决策、筹划、落实、实施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性,盟军统帅部甚至数次打算放弃它。

对于巴顿来说,登陆北非是他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其实他本有机会提前参战,1942年春,就在他升任第1装甲军军长、晋升少将后不久,美军总参谋部曾计划把一个装甲师派往埃及,增援英军第8集团军。由于这时美军正改良坦克,马歇尔还打算这个装甲师在日后调往别处时,将所有装备留给英军,只从埃及撤走人员。

当总参谋部提出这个计划后,刚刚就任总参谋部作战厅厅长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少将就想到让巴顿指挥这个装甲师。而且他和马歇尔都确信,巴顿会接受“降职”任用。果不其然,当艾森豪威尔把巴顿从迪奥沙漠作战训练中心招到华盛顿,问他“是否愿意放弃现在这支部队,率领一个师参加实战”时,巴顿的回答是:“如果可以参加战斗,我宁愿当一名少尉。”

可当艾森豪威尔在陆军部提出这个计划时,立即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他们断言巴顿根本不行,“连指挥一支小分队都不能胜任”,更何况是跟盟军协同作战了。艾森豪威尔和马歇尔都没有理会众人的非议,坚持认为巴顿是最佳人选。不过此事最终因美英高层的分歧没有成形,巴顿只好乖乖地回到迪奥,继续训练部队。

“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估计是盟军在二战期间最难决策的一件事。丘吉尔在1941年9月就答应了斯大林,可英国迟迟不肯付诸行动。丘吉尔给出的理由是英国还没有做好军事准备,可所有人都知道,他考虑更多的是政治因素,特别是苏联一旦战败,英军在西欧即便成功登陆,也无法抵挡住德国人疯狂的反扑。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正式参战。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艾森豪威尔提出“围歼”计划,决心以英国为基地直接对西欧发动进攻。这个计划遭到了英国人的抵制,后者希望美军在埃及登陆,与英军一同抵御隆美尔的进攻。在遭到美国方面冷淡回应后,英国转而提出“体育家”计划,即盟军在西北非登陆。此时美方也认为在欧洲直接登陆风险太大,而且会占用巨量的物资和装备,遂与英国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1942年6月13日,刚刚被任命为美军欧洲战区司令的艾森豪威尔前往伦敦,开始跟英国同行落实行动细节。一个月后,巴顿被招到华盛顿,直接面见马歇尔。陆军总长对巴顿的态度有些冷淡,他说:“巴顿,我刚从伦敦回来,我们必须在今年内对轴心国采取攻势。在以上情况下,这是我们所能指望的退而求其次的最好解决办法。”很显然,他对推迟“在欧洲登陆”的决定仍心有不甘。

马歇尔向巴顿简要介绍了“火炬”计划。此时这个计划还只有一个框架,已经确定的事项是美军将派出一支特遣部队,并交给巴顿指挥。也就是说,巴顿会成为第一个参加欧洲战局的美国将军。然后马歇尔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你必须了解,你得用作战计划人员分配给你的部队和装备去完成任务。”会面结束前,马歇尔让巴顿去找自己的副手麦克纳尼将军,他将从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

巴顿在麦克纳尼那里看到了一份“荒唐可笑”的计划,然后怒气冲冲地说:“我需要数量大得多的人员和舰船去执行这项任务!”对方也不和他争执,只是淡淡地回答道:“好吧!”然后就送走了巴顿。

麦克纳尼立即将巴顿的态度转告了马歇尔,陆军总长也只回了一句话:“命令他立刻回迪奥去!”就这样,巴顿在华盛顿还没待上一天就赶回了部队。

他很愤怒。

几天后,巴顿又感到懊悔,他意识到自己失去了总长的信任。于是巴顿在8月2日接通了总长办公室电话,接线员告诉他“将军在开会。”过了一会儿他又打通了电话,对方说总长不在。就这样反反复复几次都是同样的结果。

吃了闭门羹的巴顿这才想明白问题的根源。8月3日,他再次找到麦克纳尼,然后说:“乔,我这段时间想了很多,我也许能用你那些笨蛋参谋人员所愿意给我的兵力去完成任务。”说完就像一个孩子似的对着麦克纳尼憨笑了起来,眼神里似乎在说:“你难道不明白?我已经认错了。”麦克纳尼向马歇尔汇报了这次谈话,后者露出了笑容。

巴顿在当天就走进了位于华盛顿宪法路的军需大楼,开始制定“火炬行动”的作战方案。他手上有一个小组,包括他的参谋长盖伊上校、作战处长肯特·兰伯特上校以及几名年轻军官和秘书。当天晚上,登陆计划草案出台,他提议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登陆。8月8日,巴顿飞赴伦敦与艾森豪威尔会和,商讨“火炬计划”的具体细节。

此时的艾森豪威尔已经被搞得焦头烂额。在西北非登陆虽然是英国人提出的,但他们并没有制定具体方案。艾森豪威尔来到伦敦后,还没等他提出意见,英国人自己就吵翻了天。陆军计划局局长斯图尔特准将估计需要使用11个师的兵力;海军部计划局局长兰姆上校则告诉他没有足够的护卫舰提供护航,而且登陆艇也严重不足。在巴顿到达伦敦前,盟军得出的结论是:就整个进攻而言,最大的缺陷是舰船数量不足,尤其是登陆舰;西海岸的波涛起落情况会给登陆带来很大的困难。

艾森豪威尔把伦敦的情况汇报给马歇尔,这就是巴顿前往伦敦的原因,马歇尔要求巴顿尽快递交一份报告,对“火炬计划”是否能够实施提出坦率的意见。

马歇尔让巴顿去伦敦本身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巴顿肯定不会放弃打仗的机会。8月9日晚,巴顿刚刚抵达伦敦就直奔艾森豪威尔的住处,商讨火炬计划面临的各种问题。艾森豪威尔坦言他现在毫无头绪,距离行动时间只剩下2个月了(火炬计划原定于1942年10月7日实施),没有方案,绝大多数部队没有两栖登陆经验,甚至到现在还有人反对实施。

巴顿带给艾森豪威尔的首先是乐观情绪,然后他们讨论了作战部队的素质、登陆地点的地形、登陆时的气候以及法国军队的动向等等。最后巴顿对艾森豪威尔说:“我或许在许多细节上是愚蠢的,但我能够在一个星期内让任何部队充满活力。”艾森豪威尔的情绪也提高了不少,感觉自己如释重负。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巴顿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个是参与计划的审定,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期间提出。有人评论说,如果没有他的参与,火炬计划很有可能被束之高阁。另一件事就是四处奔走,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和理解。在一次英美将领的联席会议上,海军将领提出:火炬计划是在不利的时间和不利的地点进行的一次军事冒险,它必将给美国海军带来巨大损失。巴顿提醒对方,现在要从大局出发,不要计较局部损失。同时他还提醒对方,盟军在海军方面有绝对优势,不要被外表看似强大的敌人(主要指德国潜艇和法国海军)吓倒。他还说:“与其徒劳无益地等待良机,不如寻找时机进行拼死一搏。敌人是凶恶的,但他们绝不会比我们强大。”

艾森豪威尔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战役是美英首脑的决策,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也不管困难大小,计划必须实施。即使一艘护卫舰都没有,我也要下令进攻北非。不管有没有军舰,我都要去打这场战役。哪怕我一个人划着小艇去。”

8月下旬,反对实施火炬计划的声音渐渐消失了,计划中的重要问题也都得到了落实。马歇尔让巴顿返回华盛顿,接受下一步指示。

巴顿在返回华盛顿的途中是忐忑不安的。去伦敦前他就谋划着给艾森豪威尔当副手,负责行动的具体实施。可这位老朋友并没有“回报”他,离开伦敦前,艾森豪威尔已经宣布了自己副手的任命,人选是名不见经传的马克·克拉克少将。巴顿对这项任命大为不解,克拉克比自己小9岁,在西点军校毕业的时间也比他晚8年。“黄口小儿,岂能担此大任?”他怀疑克拉克的能力,也为艾森豪威尔的择将之道颇为失望。

其实艾森豪威尔没打算“卸磨杀驴”,他只是在“小心使用这位两头冒尖”的战将。与此同时他也在谨慎地处理着身边的人际关系。巴顿的职务虽然比自己低,但以自己现在威望还无法驾驭他,更何况军中还有更大的人物(马歇尔)赏识巴顿。由谁驾驭巴顿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就连艾森豪威尔的老大也是马歇尔。

巴顿临走前,艾森豪威尔让他转交一封写给马歇尔的信。信中对巴顿“近似疯狂”的工作态度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如果巴顿能参与实施火炬计划,他会非常荣幸。

最终出台的火炬计划决定分三路在法属北非登陆。东路特遣部队在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登陆;中路特遣舰队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登陆;西路特遣舰队由巴顿指挥,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港附近登陆。同时考虑到法属北非的驻军普遍敌视英国人,三路特遣部队的指挥官都由美军将领担任。行动时间也正式确定为1942年11月8日。

三路进攻路线中西路最险恶,而且只有这一路全部由美军部队组成,也完全由美国海军舰船护送,所以三路指挥官中巴顿的位置也就最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巴顿还是给行动制造了麻烦,还差点丢掉了参战的机会。在行动开始前,巴顿和负责指挥海军护航舰队的指挥官亨利·休伊特的第一次会面中就爆发了激烈冲突。

与巴顿不同,休伊特行事谨慎,在美国海军史上最大的一次海外远征行动面前,他有很多担忧。巴顿对休伊特的态度十分反感,对方手下的参谋们还“不合时宜”地提出各种各样的不利因素。脾气火暴的巴顿失控了,他对着休伊特等人大骂一通,然后拂袖而去。

休伊特与巴顿年龄相仿,在军中以精通业务、作风严谨、平和谦让著称。遇到如此粗野的咒骂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容忍的。他直接找到海军老大欧内斯特·金上将,后者则向马歇尔告了一状。金表示:为了保证行动顺利实施,巴顿必须调离特遣部队。

在美军内部,军种之间的关系向来敏感,一旦出现矛盾,当事人往往会被各打五十大板。替巴顿化解这场危机的依旧是马歇尔,他亲自出面向休伊特解释,并告诉他如何对付巴顿这样的人,他应该把巴顿的脾气当成职业病。并且担保他的脾气不仅不会危害军事行动,反而会有助于战役的胜利。

马歇尔的预言准确无误,休伊特和巴顿经过一次不愉快之后,在后来的合作中反而越来越默契。巴顿行事果敢,休伊特精于谋划,两个人在不久之后的行动中上演了一场陆海军精诚团结的佳话。

根据战前制定的计划,巴顿指挥的西路特遣部队将于1942年10月24日凌晨2时40分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港出发。临行前他办了几件私事。

巴顿先是拜访了陆军部部长史汀生,对方向他透露:在美军最高层,他是这次行动的不二人选。接着巴顿前去拜会马歇尔,与几个月前不同,陆军总长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叮嘱巴顿:“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一定多多保重。”

10月20日,巴顿和休伊特一同觐见罗斯福。总统对他们说:“我们的政策就是打败轴心国,把纳粹分子从那里赶走。”巴顿则当着总统的面说:“我只想对您说‘我决心在海滩上不成功便成仁’。”

当天晚上,巴顿给家人留下了一封遗嘱,并给妻子比阿特丽丝写了一封长信。他把遗嘱和信放在内弟弗里德里克·艾尔手中,叮嘱他“只有确定我真的死了才能拆开”,并嘱托弗里德里克在自己死后一定要照顾好他的家人。

10月21日,巴顿拜访已经82岁高龄、正在医院养病的潘兴将军。关于这次会面,巴顿曾说:“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同他见面,我可能死在他的前面。1916年是他把我带到墨西哥,是他给了我起点。”

10月23日傍晚,巴顿登上了休伊特将军的旗舰“奥古斯塔”号巡洋舰。次日凌晨,由102艘舰船组成的特遣舰队起锚离港。在29艘运输舰上,运载着包括第1、第2装甲师和第3步兵师在内的3万多美军官兵和给养。

为了防备德国海军潜艇,休伊特提前派出了船只做诱饵。不过在这之后的10多天的航行中,舰队始终没有和对方遭遇。此时巴顿和休伊特已经建立了私人友谊,他以前对海军有偏见,但通过这次经历他的那些想法都烟消云散了。路途中巴顿找来了《古兰经》,打算熟悉一下伊斯兰世界的经典。

11月6日,距离登陆还剩下48小时。华盛顿和伦敦的气象部门传来了坏消息:摩洛哥沿海有大风,浪高已达4.5米。

巴顿的火暴脾气又上来了。这是一次联合行动,不能因为西路部队遇到天气部门就推迟或取消东路和中路的登陆计划。但是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即使有少部分人登陆成功,重武器和装备也无法送上岸。如果不按期上陆,法军则会得到预警,对方的兵力本来就占有优势(法国在摩洛哥有10万守军),失去行动突然性势必会大大增加登陆时的阻力。

安慰他的反倒是一贯谨慎的休伊特。他十分确定地告诉巴顿:天气很快就会好转!

1942年11月8日,海上的大风果然逐渐平息。按照计划西路特遣部队要兵分三路,分别在卡萨布兰卡以南24公里处的萨菲、以北24公里处的费达拉,以及以北80公里处的穆罕默德亚登陆。

在萨菲的登陆很顺利,这里只有400名法军驻守。巴顿之所以选择在这里登陆,是为了从这里阻挡住驻守在摩洛哥南部城市马拉喀什的法军向卡萨布兰卡增援。4时38分,美军用舰炮对萨菲实施了炮击,哈蒙少将指挥的第2装甲师先头部队乘坐登陆艇开始向海岸驶去。由于是夜间行动,加上部队没有两栖登陆经验,美军最开始的行动陷入混乱。不过天亮后,美军就完全控制了整个港口。上午9时,坦克部队开始上岸。整个登陆行动仅造成海军2人伤亡,陆军80多人伤亡。

夺取穆罕默德亚的目的是其附近的利奥特港有摩洛哥境内唯一浇筑有混凝土跑道的机场。夺取机场后,美军的飞机就可以把它当作基地,控制整个摩洛哥地区的制空权。指挥这一路美军的是特拉斯科特少将,他曾参与过1942年8月登陆法国迪耶普的行动,是美军中为数不多的具备两栖登陆作战经验的将领。

行动前美军曾派人联系当地法军,要求他们放弃抵抗,但遭到拒绝。于是特拉斯科特下令强行登陆。与美军在萨菲登陆时一样,在穆罕默德亚登陆的美军也在黑夜里乱了队形。不一样的是法军用岸炮猛烈轰击登陆部队,造成美军重大伤亡。5支登陆队只有2支上岸,很多登陆艇在途中沉没。上岸的部队也乱作一团,只能各自用随身携带的轻武器还击。

法军的飞机也飞临海滩,更多的人员溺毙在海中,有的人则被法军俘虏。无奈之下,特拉斯科特只得向巴顿求援。

此时巴顿正亲自指挥第3师在费达拉登陆,第3师的任务是登陆后夺取卡萨布兰卡。根据战前获取的情报,这里有数千法军防守,卡萨布兰卡港里还有一支法军舰队。

费达拉的登陆行动一开始很顺利,第一批部队顺利抵达海滩,过程中没有遭到法军的反击。可登陆部队反馈的消息让巴顿大失所望,原来他们上岸后才发现,由于夜间无法准确识别方位,他们上陆的地方居然偏离了10公里,而且很多部队都失去了联系。就在这时,法军发现了他们,开始向登陆部队发起攻击。巴顿在“奥古斯塔”号上下达了一道死命令:各部队或前进或死守,绝不能后撤。

天亮后,费达拉滩头的局势略有好转。6时,第2步兵团出动一个营拿下了费达拉港,巴顿也打算乘坐事先准备好的登陆艇上岸。就在这时7艘法国军舰突然从卡萨布兰卡港冲了过来,美舰立即开火还击,海面上顿时硝烟弥漫,炮火连天。巴顿这个时候就站在“奥古斯塔”号甲板上,他目睹了海战的壮观场面,炮弹从他头上飞过,训练有素的海军官兵沉着应战,打退了法军的进攻。但是法国人没有就此罢休,更大吨位的军舰从南面的卡萨布兰卡港里冲过来,双方再次陷入混战。

这场战斗对于巴顿本人来说最大的损失是自己的登陆艇被打坏了,所以只能推迟上陆的时间。直到中午海战才宣告结束,巴顿和他的随从人员于13时20分登上了滩头。

岸上的情况比想象的糟糕,海上不断有运输艇驶来,卸掉货物后却没有人帮忙推开。法军的地面炮火不断地落在海滩上,法军战斗机也不时地冲下来向目标扫射。一名少校向巴顿汇报了情况:部队打得很英勇,主力部队已经全部上岸,就在前面不远处跟法军激战。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没有药品,伤员无法转运,弹药奇缺,通讯设备不灵,无法统一指挥登陆部队。与此同时,天色已经开始转暗,海水正在不断上涨,堆积在海滩上的物资和装备大部分都没有来得及运走。

巴顿立即命令登陆艇停止向滩头输送物资,转送到不远处的费达拉港。然后他命令各级指挥官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按照计划行动。很快滩头就恢复了秩序。

入夜后,巴顿汇总了一下部队面临的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重武器还没有上岸,食物和弹药也没有送上来。同时对法军的劝降没有进展,守军指挥官米什利埃海军上将明确拒绝投降。此时跟盟军指挥部的通信出现故障,巴顿和设在直布罗陀的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失去了联系,奥兰和阿尔及尔的情况也不清楚。好消息是特拉斯科特那边的情况已经有了好转,哈蒙则率领第2装甲师向纵深挺进了4.5公里。

巴顿在考虑打破僵局的办法,他倾向于动用海军和航空兵向卡萨布兰卡发动猛攻,迫使他们投降。可艾森豪威尔在战前担心巴顿“胡来”,特意下达了一个明确的命令:如果巴顿要采取极端行动,事先必须得到自己的同意。巴顿估计,艾森豪威尔是不会同意这个方案的。

不过巴顿转念一想,他可以把“通讯失灵”作为理由先斩后奏,如果自己能顺利拿下卡萨布兰卡,那就没有人会指责他。下定决心后,他命令各部队进行战斗部署,又联系了海军方面提前做好准备,进攻时间定在10日清晨7时,如果法军到时候仍然拒绝投降就发动总攻。

天亮后(9日),巴顿跑到滩头亲自组织部队卸运物资装备。他大声发布命令,咒骂那些偷懒的士兵。当法军飞机飞来时,别人都纷纷寻找藏身的地方,巴顿则依旧精神抖擞地站在那里指挥。他整整在滩头待了18个小时,整个物资转运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事后有人指责巴顿在这种时刻不留在指挥位置,反而去干一个低级军官的工作是不对的。巴顿则不这样看,他认为部队那个时候需要激发士气,他那样做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3师的进攻在9日就开始了,只不过在缺少重武器的情况下,只能发动较小规模的攻势。哈蒙从萨菲发来了电报,从马拉喀什开来的法军正在他的当面发动猛攻,不过以他的判断,法军明显缺乏战斗热情。哈蒙建议留下一部分部队继续阻敌,自己将亲率第2装甲师主力向北面的卡萨布兰卡挺进。特拉斯科特也从穆罕默迪亚传来消息,他的部队与法军坦克部队遭遇,但美军已经将其击退。

跟艾森豪威尔指挥部的联系恢复了,巴顿获悉奥兰和阿尔及尔都已经顺利攻取,现在整个火炬行动就剩下卡萨布兰卡没有拿下了。艾森豪威尔发来一封电报,说:“唯一的硬核桃在你的手里,请问你还需要什么?”

巴顿一时没搞懂艾森豪威尔是在指责他还是展示友好姿态,最后认为是后一种。他仍旧没有把自己的计划上报总部,原计划向卡萨布兰卡发动总攻的时间就在次日清晨7时。行动能否成功他并没有把握,毕竟法军在兵力上占优。美军的优势是火力,届时美军的舰炮和航空兵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11日凌晨3时30分,已经入睡的巴顿被叫醒。部下告诉他一名法国军官带来了法军米什利埃将军的投降信。巴顿立刻穿好衣服来到吸烟室,见到了那个法国军官。借着房间里唯一的一支蜡烛,巴顿接过对方递过来的一张薄薄的纸,上面用铅笔潦草地写着:“收到此令后,立即命令部队停火,并设法跟美军取得联系。”

巴顿让法国人先退出去,转而向自己的副手凯斯和参谋长盖伊征求意见,二人都建议立即下令停止于7时发起的总攻。但巴顿沉吟片刻后摇了摇头。对方带来的信并没有明确表示投降,如果现在下令停火,谁都不敢保证法军会遵守承诺。

他把法国人又叫了进来,然后对她说:“如果我下令停火,如何保证法军不会出尔反尔?”法国人急忙说:“我认识米什利埃将军的参谋长,如果我能赶到他那里,会得到进一步的指示。”巴顿又想了想,然后对法国人说:“告诉米什利埃将军,他最好马上停下来,因为我将发起进攻。”

然后他让情报处副处长约翰·拉泰陪着法国人一起去,后者有些迟疑,巴顿又提高了嗓门喊了一声:“拉泰!”拉泰这次应了一声匆匆和法国人离开。当他们走到门口时,巴顿又叮嘱了一句:“拉泰,小心不要被打死啊。”

送走二人后,巴顿赶紧写了一封短信,然后让通讯官用密码发给海军的休伊特将军,上面写道:“如果收到‘开球’的电报后就马上停止行动。”此时是凌晨4时15分。

两个小时过去了,法国方面没有任何消息。6时25分,海军舰炮已经进入发射位置,航母上的轰炸机在跑道上待命,炮兵部队做好了射击准备,步兵则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向法军阵地发动进攻。

6时48分,守在无线电旁的通讯官收到讯息:法国人投降了,停止行动。

7时38分,艾森豪威尔收到电报:“顷接巴顿电报,卡萨布兰卡法军投降。”

这一天刚好是巴顿57岁生日。

2 阅读:96

巴巴维维

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