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自古蒙古就是我们的领土范围,大家所熟知的成吉思汗就是开国君主。[浮云]
可是到了近代,这个原本属于我们领土的蒙古却宣布了独立,从我国划分了出去,几年后又成立了如今的蒙古国。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那就是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创始人乔巴山。
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让蒙古独立了出去呢?之后的蒙古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01自1924年,当外蒙古在其领导人乔巴山的带领下自行宣布独立后,蒙古地区问题变得更为棘手且微妙。
当时的外蒙古,在乔巴山政权的铁腕治理下,不仅国内局势动荡不安,而且对外关系也充满了冲突与对立。
而中华民族正深陷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全面抗战之中,内外交困的局面使得我国的战略重心不得不偏向于抵御外敌入侵,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外部势力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影响力有了可乘之机。
尤其是在1944年这个决定世界命运的关键时刻,全球的目光聚焦在了二战即将结束的大势之上。
这一年冬季,丘吉尔、斯大林三位巨头齐聚雅尔塔,召开了影响深远的历史性会议。
在此期间,斯大林提出了保障外蒙古主权完整的要求,并将其与苏联加入对抗法西斯轴心国阵营并提供援助挂钩。
而彼时的我国正处于战后的艰难重建阶段,无力亲自参与如此重要的国际峰会,故而对于关乎自身领土完整的蒙古问题最初的重大决策失去了直接发声的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英美两国出于自身的战略利益考量,对斯大林提出的关于外蒙古地位的要求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他们认为支持苏联出兵有助于加速战争进程,从而更快地实现战胜法西斯的目标。
于是乎在没有我国政府代表在场的情况下,三国达成共识并予以确认:将外蒙古视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就这样在雅尔塔协定的影响下,外蒙古的命运被重新定义,其正式成为一个独立实体的地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当这份协议的消息传回我国时,已经晚了一步,总统罗斯福已去世,美国驻华使节才匆忙告知老蒋。
尽管随后派出宋子文和蒋经国尝试协商,但斯大林态度坚决,使得了老蒋不得不采取妥协策略,提议通过公众意愿来决定蒙古的命运。
1945年10月,外蒙古按照苏联主导进行了公投,结果显示大多数选民选择了独立。
国民党中央最终在1946年正式承认这一现实,标志着这片土地从此与我国版图分离,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失落。
02而在这其中有一个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那就是乔巴山。
他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活动,看似是在积极推动所谓社会主义的理念,甚至自诩为蒙古人民革命党的领导核心,但其实质却隐藏着他深层的政治算计和个人野心。
乔巴山的真实意图在于借助外来强大力量的支持,特别是苏联的影响,来稳固并提升自己的权力地位。
在他眼中,共产主义思想并非一种深思熟虑后的信仰选择或者理想的实践途径,更像是为了取悦和依附于苏联的一种策略工具。
他在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后,明显从苏联那里学到了不少独裁专制的手段,比如个人崇拜等。
可以说乔巴山把蒙古卖给了苏联,以换取自身的权力,他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蒙古的主权,成为苏联在这片土地上的傀儡。
乔巴山的独裁统治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他学习苏联的领导模式,在国内也搞起了个人崇拜,民众的生活质量却一直居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经济发展方面,乔巴山几乎完全依赖苏联的援助,蒙古本身的经济基本停滞不前,甚至不得不向苏联倾斜大量资源,以维系两国的“特殊关系。
换言之乔巴山是以蒙古的长远利益,换取了自身政权的短期存续。
最令人不齿的,莫过于乔巴山在位期间的大规模清洗和镇压,根据苏联的指令,他对异己分子和反对者进行了残酷的打压,大量无辜生命葬送在这场灭绝人性的政治运动之中。
即便是公投,也沦为了乔巴山维护自己权力的工具,只要持不同政见,便会被扣上“叛国”的罪名,遭到严厉的惩罚。
在这种高压统治下,整个社会笼罩在一片恐怖阴影之中,民众无从表达诉求。
03而他之所以成长为这样的人,和他的经历离不开关系。
乔巴山生于一个贫困牧民家庭,在晚清时期那个时代背景下,生活的困苦与无助犹如重负紧紧捆绑着每一个普通人。
那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受压迫之苦,纷纷投身宗教怀抱寻找内心的慰藉,而乔巴山也是这众多不幸儿童中的一个。
年轻的乔巴山并不满足于现状,不甘心被寺庙的生活所禁锢,那颗勇敢无畏、追求公正与自由的心始终在胸膛里澎湃跳动。
于是在历经艰难险阻之后,他义无反顾地挣脱枷锁,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这次逃离使他来到了今天的乌兰巴托原址——当时的库伦城。
此时此刻的世界正处于我国辛亥革命,内外交困的大环境让乔巴山深刻感受到了变革的力量与必要性。
这股力量不仅动摇了他的信念根基,更激发出了他内心深处对于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热情。
正是在这种历史大势的影响下,乔巴山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之中,并且以其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卓越的政治智慧,创立了一个致力于颠覆清朝政府对外蒙古统治权威的政党——“蒙古人民党”。
这个政党的成立标志着乔巴山从一名普通的出家僧侣成长为引领蒙古走向新生的关键人物,同时也预示着一场翻天覆地的民族觉醒即将来临。
在俄国伊尔库茨克的学习经历强化了他的信念,随后联合另一位领导者苏赫巴托尔,他们在苏维埃政权的帮助下,策划了一系列攻势,逐步蚕食着我国领土的边缘地带。
面对腐败的封建统治者和列强的压力,他们的行动逐渐占据优势,最终在1920年的五月,苏联红军介入支持,帮助他们攻陷库伦并建立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
尽管名义上担任高级职务,实权却始终握在外蒙古英雄苏赫巴托尔手里。
直到1923年,苏赫巴托尔意外离世,乔巴山才真正接过领导棒,正式掌舵这个新生的国家。
他的崛起标志着蒙古国的独立历程进入了新篇章,但他那试图扩展至新疆和内蒙古的野心,也为世人留下了复杂且争议的记忆。
04蒙古国是一个与我国拥有深厚历史联系与文化交融的邻邦,在它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文字作为一种强大的符号和工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追溯至公元12世纪末期,英勇卓越的领导者成吉思汗以其雄才伟略统一了纷争不断的蒙古诸部落,开创了一代霸业——“大蒙古国”。
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成吉思汗深谙文字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塑造共同身份的重要性,于是他汲取并借鉴了当时周边的回鹘语元素,创造性地创立了回鹘蒙文。
这种全新的文字系统,不仅仅是语言的文字表达形式那么简单,更是成为了维系蒙古族内部统一性的重要标志。
当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时,回鹘蒙文也随之广泛传播于各地,即便各个部落之间存在着风俗习惯以及方言口音的不同,但他们都共享着同一套书写体系,这一共同点极大地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归属感与认同度。
在元朝时期,忽必烈推行八思巴文作为官方文字,试图以此统一全国的语言文字系统,但这并未能撼动回鹘蒙文在广大蒙古区域内的根基和影响。
虽然历史上曾有过多种文字形态的竞争和融合,然而历经风雨沧桑的回鹘蒙文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并且见证了蒙古地区自那时以来直至现代的持久稳定。
正是这样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和深深植根的传统底蕴,使得回鹘蒙文成为蒙古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印证了它在维护整个蒙古古代地区持久稳定的独特价值。
元朝虽短暂繁荣,但蒙古文本身并未因政治变迁而动摇,反而伴随着清朝的到来,继续保持其深厚的社会根基。
清朝初期,满文曾一度进入,但在蒙古人的生活中,回鹘式蒙古文始终占据主导,反映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坚定维护。
当清朝结束,现代蒙古国的形成使得文字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历经沧桑变化,蒙古文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成为我国历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直至今日无论是在官方文件还是日常生活中,蒙古文都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象征着民族身份和历史连续性的延续。
05现如今的蒙古国位于亚洲腹地的心脏地带,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位置,历来以其远离喧嚣、深藏不露的独特魅力吸引世界的目光。
长期以来,蒙古国广大内陆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干旱问题,这不仅限制了生物多样性的繁衍发展,还加速了土地荒漠化的过程,令肥沃土壤日益流失,留下一片片由风蚀而成的荒芜之地。
现今大约四分之三的国土已被漫天飞舞的黄沙侵蚀殆尽,昔日生机勃勃的绿色牧场转眼间变成了寸草难生的荒漠地带。
正因如此当地人不得不承受长达一年中的三分之一时间遭受沙尘暴肆虐所带来的生存挑战,造成居住区域逐渐缩减,人烟愈显稀少。
暂时性的补救措施根本作用不大,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生态和生存危机,才是摆在眼前的重大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蒙古国意识到自身的孤立并不能带来繁荣,尤其是作为一个内陆国家,无法倚仗海洋或外部市场来驱动经济增长。
曾经的盟友苏联虽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但在其解体后的动荡年代,蒙古国不得不重新寻找未来的方向。
与我国、俄罗斯这两个重要的邻居建立更紧密的关系,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崛起,无疑为蒙古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思路。
也许反思过去的决策和寻求国际合作将成为蒙古国摆脱困境的关键。
参考来源:人民网 - 2016年2月4日 中俄角力百年 外蒙独立始末
文摘报 - 2014年04月19日 苏联操纵了外蒙古独立
什么叫自古蒙古就是中国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