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中苏冲突,毛主席“敲打”粟裕:都说老将军成了“死老虎”?

锦锦锦楼 2024-06-17 16:28:29

1967年1月,上海爆发“一月风暴”,国内呈现一片混乱的趋势,为了防止国防系统卷入其中,周总理决定派粟裕主管国防工作。

周总理对粟裕说:

“国防工业系统已经瘫痪,情况十分严重,主席说你立过战功,现在打不倒,你就去国防工业军管小组撑起局面吧。”

谈话结束时,粟裕提要求说:

“总理,请您转告主席,将来有了战事,一定要派我上前线。”

一、原则明确、主席发问

在当时那样的复杂环境中,粟裕只身“入局”,担起繁重的任务,其艰难程度不言而喻,可是粟裕却义无反顾地接过了担子。

面对这场激烈的斗争,粟裕提前给自己定了一条准则:

“无论发生任何情况,只对总理一人负责。”

有了这条准则,粟裕不管事情大小,都会认真向周总理认真传达,而对于其他渠道的指示,粟裕一概不予理会。

在国防军管小组工作期间,粟裕坚持遵循“一切按照总理指示办”的宗旨,以至于周总理在大会上说:

“你们现在都不向我反映情况了,只有粟裕同志胆子大,他一天给我打两个电话。”

粟裕殚精竭虑工作,始终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政策,没有让混乱的局势进一步扩大,反而使科研和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国防军管小组的工作不可谓不重,除了要与国内混乱的局面斗争,还要承担起国防重任,特别是要防备苏联的军事威胁。

自1958年开始,我国与苏联的关系出现裂痕,到了1969年,珍宝岛事件的发生,直接导致我国与苏联进入敌对状态。

为了应对苏联的军事威胁,我国不得不宣布进入战备状态,毛主席将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思考如何突破苏联战略包围的问题上。

1969年国庆节刚过,毛主席秘密召见了粟裕,并与粟裕谈起了“抗苏”的话题,毛主席开玩笑询问说:

“外面的人说,现在中国的将军们都成了‘死老虎’,你有什么看法?”

毛主席的这番提问包含两重深意,其一是要通过粟裕来验证这句话的真实性,毕竟许多老将已经被打倒,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大不如前。

其二是毛主席有意让粟裕“挂帅”去对抗苏联,自从解放战争以后,毛主席一直十分欣赏粟裕的军事才能。

对于毛主席的这番提问,粟裕又将作出什么样的回答呢?

二、自信回复、长途视察

作为一名从红军时代走过来的老将,粟裕虽然在建国后遭遇了一些不公平的对待,但是他始终忧心我国的国防工作,从未有过一刻松懈。

毛主席的提问激起了粟裕对未来战争的思考,粟裕眼神坚定,掷地有声地回复毛主席说:“老虎虽死,獠牙犹在!”

话音刚落,毛主席顿时放声大笑,粟裕也跟着笑了起来,欢声笑语的背后,是两人对这场斗争的自信。

经过这次谈话以后,粟裕开始着手思考应对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问题,可是没过多久,情况发生了变化。

由于粟裕在国防军管小组装聋作哑,不配合江、林等人的行动,江、林二人心生嫉恨,加上两人又都想争得粟裕所处的位置,因而开始暗中谋划整倒粟裕。

周总理发现这一情况后,就将粟裕从国防军管小组调离,安排他前往北部边疆视察,周总理对粟裕说:

“我知道你一直关心国防工作,现在我给你创造一个条件,去华北和西北看一看,这样既能了解边防,还能学习地方工作。”

粟裕并不清楚周总理这番安排的真实用意,但是却对这项工作充满了向往,因为他早就想实地考察部队的战备情况了。

粟裕从北京出发,一路视察了河北、内蒙古、宁夏、青海和甘肃五省,总行程超过7000公里,历时一个半月。

视察期间,粟裕以军事家和战略家的眼光,实地勘察了未来可能发生战争的地区,收集了许多重要资料。

在西北的一处边防要塞,随行人员劝诫粟裕不要深入勘察,理由是那里在苏联火力射击的范围内,粟裕当场拒绝说:

“战士们天天驻守在那里,我怎么就不能去?不到一线,又怎么能了解边防?”

三、忧心国防、坚持上书

当时,我国为了防范苏联坦克集群的进攻,在草原和沙漠前沿修建了七座人造山,这也是一项重点国防工程。

粟裕在与当地守备部队领导交谈时,发现人造山不仅远离后方,而且方向也存在问题,根本起不到防御作用。

粟裕对此深感担忧,唯心主义猖獗,已经到了祸及国防工程的程度,他对随行人员说:

“这个问题一定要向党中央反映,要尽快纠正。”

一位随行人员提醒粟裕说:

“这个工程是副统帅(林老总)提出来的,毛主席已经批准了。”

粟裕语语重心长地解释说:

“我们对国家安全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到问题不说,那是犯罪,怎么可以就因为主席批准就不说了呢?”

回到北京以后,粟裕将自己的看法悉数告知给了周总理,周总理长叹一口气说:

“你说得有道理,我赞成你的意见。”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粟裕认为是时候将自己对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想法汇报给毛主席了,在与另外几位同志商议过后,粟裕决定起草一份纠正唯心主义的报告。

粟裕的妻子楚青劝说道:

“你因为直言吃得苦还不够吗?何苦一定要这样做呢?”

粟裕严肃地反驳妻子说:

“战争,那可是要死人的,我是一个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兵,不把看到的问题讲出来,将来发生战争,要死多少人啊!我们又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在这份报告中,粟裕提出了许多对国防工程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其中包括不要分兵把守一线、固守部分城市和要点、优先打击敌坦克集团等富有战略眼光的观点。

当粟裕将这份报告上交给党中央时,他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宽慰……

0 阅读:94

锦锦锦楼

简介:紧跟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