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损失有多大?看死了多少勋贵,数据名单真触目惊心

猫眸观 2024-11-07 20:12:49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灵眸观

编辑|灵眸观

从清朝的西北边疆到内地的朝堂,左宗棠这个名字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他不仅是晚清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更是一个为了国家领土完整,不惜抬棺出征的传奇人物。

1864年,那一年,新疆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暴乱,当地局势动荡不安,百姓苦不堪言。就在此时,一个叫阿古柏的外来者趁机入侵新疆,这位“野心家”不仅占领了天山南北,还和英国、俄罗斯勾结,打算从清朝手中分裂出一块领土,建立独立政权。

阿古柏的野心可不小,他不仅手握列强提供的火器,还修筑了坚固的防线,妄图在新疆长久盘踞。

他的入侵让清朝的西北边疆形势愈发严峻,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与此同时,清政府的注意力却被多方牵扯,西北的新疆已是岌岌可危,东北的沙俄武装势力也在蠢蠢欲动,入侵了伊犁地区。

而海上的日本则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对台湾发难,可以说,清政府此时面对的内忧外患,已经到了焦头烂额的地步,面对这种局面,清朝内部的高层意见出现了明显的分歧,该如何应对新疆的危机,是全力守住西北边疆,还是集中力量保护海防?

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是左宗棠,他态度鲜明,坚持“寸土不让”的原则,他认为,如果新疆放弃,那么陇右、甘肃、甚至蒙古这些地方也会受到威胁,最终很可能会波及到中原腹地。

左宗棠的逻辑很简单,新疆是清朝西北的门户,一旦门户不保,整个国家的安全都岌岌可危。

而主和派的代表则是李鸿章,李鸿章的观点也有他的道理,西北的局势已经难以挽回,与其浪费财力和人力去打一场很可能失败的战争,不如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更重要的地方——海防,李鸿章认为,日本对台湾的威胁更加直接,海防比塞防更为重要。

两派争论不休,朝廷内部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紧张,左宗棠据理力争,坚决反对撤兵支援海防的主张,并反复强调“我们撤退一步,敌人就会推进一丈”的道理。

1875年,已经63岁的左宗棠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年过花甲的他并没有因为年纪大就退缩,反而表现出极大的决心,他甚至在出征前,亲自准备好了自己的棺材,发誓:“要么成功,要么成仁。”

左宗棠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战场上的敌人,而是清政府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左宗棠估算,收复新疆可能需要1200万到2670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可是,朝廷和各省合计凑出的银两只有区区500万两。

为了筹集足够的军费,左宗棠三次向西方银行贷款,借得了1375万两白银,除了向国外借款,左宗棠还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持者——富商胡雪岩。

胡雪岩不仅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抵押,还通过自己的关系,向洋行和华商借款,最终筹得了846万两白银,这些钱极大缓解了军费不足的困境,确保了左宗棠能够带着足够的资源出征。

解决了资金问题后,左宗棠开始着手整顿军队,他知道,这次出征可不是儿戏,必须要带上一支精锐之师,才能打赢这场硬仗,为此,左宗棠对军队进行了严格的整顿,剔除了那些老弱病残的士兵,确保留下的都是能上战场的精锐之师。

在武器装备上,左宗棠也毫不吝啬,他为军队采购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火器,包括开花后膛大炮、车架开花后膛炮、后膛七响枪等,这些武器在当时的战场上,威力巨大,极大提升了清军的战斗力。

左宗棠的出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阿古柏盘踞多年的新疆,左宗棠深知贸然出击可能会陷入敌人的陷阱,所以,他采取了“缓进急战”的策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1876年,左宗棠的军队从北疆开始发起进攻,他派遣刘锦棠担任前线指挥,率先在古牧地打响了收复新疆的第一炮,这一仗,清军一炮轰开了城门,歼灭了6000多名敌军,而清军的伤亡不到600人,这场胜利让清军士气大振,也为后续的战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清军南下,目标直指乌鲁木齐,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乌鲁木齐的敌军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抵抗,便弃城而逃,随着清军的不断推进,新疆的各族人民纷纷投奔清朝,极大地减轻了清军的压力。

然而,真正的硬仗还在后头,玛纳斯是阿古柏最后的据点,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左宗棠预料到,这场战斗必然不会轻松,果不其然,玛纳斯城的防守极为坚固,敌军拼死抵抗,清军在这场战役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作战中,清军将领冯桂增和额尔庆额因争功心切,未能协作,导致冯桂增阵亡,额尔庆额狼狈逃回,此后,清军多次进攻玛纳斯都未能奏效,战斗一度陷入僵局。

就在战斗陷入僵持时,清军将领金顺和副将马玉昆联合发起了一次突袭行动,双方展开激烈的拉锯战,清军损失惨重,总兵李大洪、熊佑林、陆辉等将领相继阵亡,副将胡辉群也在战斗中牺牲。

经过三个月的苦战,玛纳斯城内的敌军粮尽弹绝,不得不投降,金顺抓住了这一关键时刻,带领清军彻底歼灭了敌军主力,至此,阿古柏的势力全面瓦解。

虽然左宗棠最终收复了新疆,但这场战争的代价不可谓不惨重,在整个过程中,清军损失了数万士兵,尤其是玛纳斯战役,清军整整打了三个月,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不仅士兵伤亡惨重,清军的高级将领也损失不小,冯桂增、李大洪、熊佑林、张大发、杜生荣、司世道等六位总兵相继阵亡,短时间内损失如此多的高级军官,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

正是这群将士们的英勇牺牲,才换来了新疆的最终胜利,左宗棠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功收复了新疆,避免了中国领土的进一步丧失。

他转而通过外交手段,对沙俄施加压力,经过多轮谈判,最终沙俄签署条约,将伊犁归还给了中国。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上书朝廷,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当地的管理。

他提出了实行郡县制,并建议采纳“一省两制”的方案,这一提议最终推动了新疆在光绪年间正式设立为省,刘锦棠成为首任甘肃新疆巡抚,新疆的行政体制逐步完善,成为清朝西北管理的重要一环。

在左宗棠的胜利背后,有两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一个是富商胡雪岩,另一个是早已去世的林则徐。

胡雪岩是左宗棠经济上的重要支持者,没有胡雪岩的财力支持,左宗棠的出征计划可能很难顺利实施,胡雪岩的结局却令人唏嘘,虽然他在支持左宗棠时功勋卓著,但最终却因为政敌的打压而陷入了人生低谷。

至于林则徐,虽然他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的影响依然深远,林则徐曾在新疆进行过考察,并将绘制的新疆地图和相关资料交给了年轻的左宗棠。

这些资料为左宗棠制定西北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可以说,林则徐的远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左宗棠日后收复新疆的成功。

参考信源:

《千秋独有左文襄”:历史上的左宗棠及其功绩》新华网2016年04月09日 09:28:41《抬棺出征的孤勇者:左宗棠为何能收复新疆?》中国日报网2023-08-17 16:42

0 阅读:9

猫眸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