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陪客,有这一首词就足够了,有里有面,高端大气上档次

飞兰说情感故事 2024-10-30 04:34:55

每天读一首好诗

好饮不进茶坊。

关于饮酒,有太多酒令,大致分雅令和通令两大类,如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快乐令、对字令、筹令、彩云令等。

甚至可以说,酒桌文化就是社交文化,一件事能不能办成、办好,往往取决于一顿酒喝得怎么样。

本山大叔在小品中陪酒,只有两句话:吃好、喝好;喝好、吃好。

这样是办不成事的。

“酒仙”李白在酒桌上说: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如此就真诚多了,而且有里有面。

民间有更多“劝酒嗑”,这也是饮酒的乐趣,比如:万水千山总是情,这杯干了行不行;相聚都是知心友,我先喝杯舒心酒;一条大河波浪宽,端起这瓶咱就干……

以及东北人独创的:感情深,一口闷。

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劝酒令,今天我们就读一首辛弃疾的词,看看他和朋友聚饮时,是如何八面玲珑的。

公元1177年,辛弃疾从江陵府调任隆兴,到任后第二个月又被召为大理寺卿,时司马汉章、赵卿、王希吕等好友为他设宴饯行。酒桌上,辛弃疾有感于枢密使王炎遭诬陷后离世,故作《水调歌头》一首抒怀: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当时南宋朝廷派系之争异常激烈,辛弃疾虽然位高,但权不重,因“归正人”身份常遭排挤。尤其是在王炎事件后,辛弃疾更有了归隐之心。

因此,这首词大意可解为:

我饮酒从来都不用别人劝杯,反而担心酒杯空了。分别总是令人伤感,尤其这次走得很匆忙。酒宴之上,宾客如云,更有如貂蝉这样的佳人相伴,何其幸也!这座宅邸之外,有许多王公贵族的坟墓,可是又有谁成为了世间的英雄?得志也好,不得志也罢,不如一笑了之,拂袖而去,千里之外的风,正在将花吹落!

魏明帝即位以后,刘放和孙资得重用,可辛毗却不攀附,宁可失三公之位,这样的风骨总是叫人感动。之所以我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你们都是我的知己,内心毫无避讳。我一生颠沛流离,遍游江湖,除了醉酒后吟风弄月,自顾风雅外,其他一事无成。就连我的官职,也是皇帝封的,只希望皇帝能准许我回归草野,继续过闲逸安生的日子。

从这首词中我们也能看出,辛弃疾虽然被召回朝,属于高升,但心情并不好。他志在收复中原失地,而朝廷偏安一隅,没有北伐之意,甚至主战派人士还屡遭打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酒宴之上谈论的话题,自然也和朝堂之事有关。在座的司马汉章、赵卿、王希吕等人,也都是朝廷重臣,地位不比辛弃疾低,所以辛弃疾开篇就写: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

这种感谢方式不卑不亢,而且很真诚,酒喝了,话也说得滴水不漏,因此请客之人心里也很舒坦。

“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之句,则更加高明,除了进一步感谢酒宴规格之高外,还与诸位论英雄。言下之意是,与宴之人都是豪杰,只是时运不济,未能得志而已,比如府邸外那些墓冢,许多英豪都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既然如此,不如做个潇洒闲人,岂不快活: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词的下半片,是词人的内心抒怀,他提到了辛毗,虽然无法确定是辛弃疾的先祖,但却以辛毗刚正公直为傲,这是在向众人明确自己的志向,自然也是在彰显自己。

随后词人写道: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

这两句就是谦辞了,听的人也很受用:我为何要讲这番话?是因为在座的都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对你们从无隐瞒,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谦虚之后,词人又开始自嘲: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刚提到了自己的鸿鹄大志,展示了自己的高风亮节,随后又自称一事无成,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但毕竟是升官了,有些话传到朝堂之上,免不了给自己带来麻烦,因此词人落款: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感慨一通,最后功劳还是得归于皇帝的赏识,读完这首词你会发现,好话赖话都让辛弃疾给说了,并且听者还都很舒服。

这就是酒桌文化和酒桌艺术,大事谈了,夸了请客之人,也委婉地表达了谢意,同时还展现了自己,告诉参宴之人,即便是升职了,也不会忘记老朋友,自己不是那种眼皮往上撩的人。

尤其最后的自嘲,更是打了圆场,同朝为官,都是皇帝的员工,临了还不忘感谢老板的提携,实乃职场圭臬。

所以你看,从古诗词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

阅读更多经典古诗词:

0 阅读:35

飞兰说情感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