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当年的计划生育,如果当年马寅初没有提出来人口论,那么现在的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段时间的网上我看见有很多人在讨伐马寅初,说马寅初提出的人口论,才让我们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是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孩子,导致现代社会男女比例失调,让男性比女性多了3,000多万。正是因为计划生育,导致年轻人不够,中国又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的红利正在逐渐地消失。
没想到马寅初已经去世这么多年了,还会被拿出来被网友们来批判,说马寅初有两个夫人,有8个孩子,说他限制别人家庭生孩子,而自己家庭,却生了8个孩子。我们客观来说一下,就这件事情,如果没有当年的这个计划生育政策,没有马寅初的人口论,那么中国现代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生育观念是很强的,生育意愿也很强,但是,在那个年代,经济落后,如果没有计划生育,很多家庭会生很多个孩子。在当时,计划生育施行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如果当年没有计划生育,也许九年义务教育会推迟很多年,因为义务教育始终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当一个国家被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烦恼的时候,分摊到每一个人身上的教育资源就是极其有限的,那么教育就需要家庭承担更多了。
那个时候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一个家庭这么多孩子,既要负责他们的教育,还要负责他们的生活开支。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年代,他们能够把日子过好吗?他们能够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学上吗?中国的人口素质能提高这么快吗?生活水平能提高吗?我们能有这么快就奔小康吗?这里面的答案存在的很多不确定性。第2点,如果没有计划生育这些体制单位内的人,他们也可以生很多孩子,他们的孩子长大以后要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有资源、有人脉、有优势,他们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走上社会以后,能够很轻松地能够获得这个社会丰厚的这种资源的奖励。
甚至真的可能会出现电力世家、三代烟草和这种几代的铁路之工,那么这个时候金字塔塔尖的这群人,他们垄断了整个社会优质资源,底层老百姓还有翻身的机会吗?社会是不是过早的进入了这种贫富分化较为严重的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利益分析法来把这个问题给想明白,不要听别人在那里说什么就是什么。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面,每一天都过得非常累。
所以我看到有很多人支持计划生育,他们说计划甚至让自己生了一个孩子,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享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毕业以后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自己,也可以按计划来退休,享受现在这种幸福的晚年生活。也有人说父母辈,他们兄弟姐妹好几个,那个年代,日子过得非常苦,像爷爷奶奶辈,他们吃了很多苦,晚年的时候,还要为自己的几个子女之间这个各种矛盾而烦恼,所以他们也支持计划生育。任何事情都是有因必有果,前人种下了因,后人必须要为结果而买单。
所以当下这个社会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计划生育了,已经完全放开了,你愿意生几个就生几个,而且国家现在完全有能力来承担每一个孩子的义务教育。那么为什么你还不愿意生孩子?不愿意生孩子的理由,什么房贷,车贷,医疗,教育,经济压力大,这些都是表象,背后的真相是因为人性的自私,人性的懒惰,因为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的,每一个人都懂得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下面来权衡利弊,对吧?你也没有错,社会也没有错,谁都没有错,难道错的是我们生在这个最好的年代吗?
现在富有了吗?连婚都结不上,还谈生孩子,有几家𣎴是房货车货压得喘不过气来,还说好,不知好在那里,长年漂泊在外,背井离乡,妻离子散,父母面前难以尽孝。
老马自己八个孩子,好笑吗
垃圾专家 害人不浅。应该处以反人类罪
当时计生育2个孩子就正确了
没有什么可以永远增长下去,只是增长多少的区别,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会少
那时候确实需要控制 只是后来需要改了 时代不一样 不能用现在的标准说
拉出来便尸
汉奸无疑
生育率和台湾差不多,比现在要高点
这不是马寅初的梦想 实现了吗
记得刚刚开始是农村最少一个劳动力(男孩)城市是两个孩子,同样是三到五年的间隔时间。后来的一胎谁提出的才是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