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怒患癌,学会包容后悠然康复16年!

霸览聊健康 2024-03-19 05:11:28

转移复发,治标不治本

随着科技发展,西医总希望用“一剑封喉”方式,借基因或某靶点来解决解决所有癌症问题,有时的确短期很有效。

但“土壤”不改善、“打击”不规避,难免陷入“春风吹又生”的尴尬境地。临床则表现为反反复复、转移等。

不能活动的胸部硬块

2007年10月,朱女士因左侧胸部时感刺疼,去医院检查。医生摸后发现有肿块,且不能活动,便让她马上住院开刀。

晚期乳腺癌,开刀切乳

办理完住院手续,等各项检查做下来,医生又说:这是恶性肿瘤,不仅要开刀,还要切除乳房。

对于朱女士而言,这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在她心中,癌症就是不治之症。经过多方劝导,朱女士还是接受了手术。切下来的肿块不算大,1.5厘米左右,但是很硬。

在住院的这段时候,朱女士反复回想过去的五六年时光。

是和公婆的争吵,是和兄弟姐妹的争执,是对老公的怨恨,是对孩子的不甘,是对生活里一切的看不顺眼…

是啊,这些怎么会和她身患乳腺癌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手术之后,医生告诉朱女士:“两个指标阴性,一个指标阳性,要化疗加靶向药。”问了一下价格,靶向药赫赛汀每个月要将近3万元,一年就要30多万元,且医保不能报销。

这并不是朱女士所能承受的价格。一家四口都还等着钱养活…

再三考虑,她选择做了6次化疗。

化疗差点要了命

可是7天后,也就是第一个疗程结束,可怕的反应还是来了。

吃东西吐东西,喝水吐水。肚脐下的小腹剧烈疼痛。医生给她用遍了各种止疼针,都没用。

白细胞又降低到了700多,打了30多针升白针,还是没用,又多天滴食未进。

朱女士想着放弃吧…但是听病友建议可以中医药治疗,想着应该不会像西医一样痛苦,就在介绍下找到了笔者。

只是小癌,不算大病

你虽然是两阴一阳,但也是小癌,不算大病,中医调理调理就好了,不要有压力,心情好才是第一良药。

这是初次看诊,笔者告诉朱女士的话。

其实,朱女士兄弟姐妹都有患癌史,她的癌确实可能与基因有关。就朱女士而言,她的发病和人们很早以前就提出的两个癌症理论有关:“土壤说”和“二次打击说”。

适宜癌生长的“土壤”

所谓“土壤说”,相关基因就是适宜癌生长的“土壤”,但土壤只是适宜生长的条件之一;不是说有了某基因,就一定会发生癌性病变;改变生活方式,进行合理治疗等,都有改善土壤之功。

恶劣情绪致癌

其次,就是“二次打击说”,有适宜土壤,再经历二次甚至多次打击,可触发癌的过程。

朱女士就很典型,她的挫折感、生气大怒,因各种不公之事诱发的强烈情绪刺激等,就是典型的“二次打击”。

经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最后积累成病。

内服外敷,消退肿块

笔者每次去常州巡诊,朱女士都会跟随看诊,从3个月一次复查,到半年一次,最后一年一次。一直康复稳定。

2012年夏天,她突然摸到左胸壁上有一个2厘米大小的硬块,检查也不能确认是什么东西,便想着是不是转移了。正巧那时正赶上我去常州巡诊,给她开了汤药,还有外敷药。2个月的时间肿块就消失了。

击退病魔,康复10余年

2023年1月,朱女士又做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检查,所有的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等都很好,这无疑表明朱女士康复已愈10年了。

其实,笔者一直认为癌不是一种病,只是一个概称,一类病症的笼统称谓。

我们强调的是改善“土壤”、规避多次打击,这是共性对策所在,也是中医学纠治以及生活方式改善的意义所在。

0 阅读:69

霸览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