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八不能回家?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啥意思?

读书文史 2024-02-17 00:12:42

【未经授权,请勿搬运,需要开白请联系后台】

文 | 读书君

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里,农村老家都有“七不出,八不归”的说法,多数人都理解为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更有人连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都算了进去。也有人批评说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留下的害人的糟粕。

其实,“七不出,八不归”的真正含义,并不像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很多人都误解了。那么,“七不出,八不归”这句老话,到底什么意思呢?怎么理解呢?一起来看看。

一、“七不出”

老话说“七不出”,其实并非指初七不宜外出,这里的“七”,实际上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七件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开门七件事。

“七不出”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每次准备离家外出时,尤其是春节后的返工之际,都应该先确保家中这七样生活基础物资是否齐备,家人的生活是否安排妥当。毕竟,家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是我们最温暖的依靠。

在忙碌奔波的日子里,我们不应该忘记对家的呵护和照顾。因此,“七不出”这句老话,更像是一种温馨的提醒,让我们在每次离家前,都能回头看看,是否已为家人留下了足够的温暖和关怀。

可以说,这句老话不仅是对现代人的提醒,也是对过去文化和优良传统理念的传承。在古代,男人是家中的顶梁柱,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男人常常需要在外闯荡打拼,赚钱养家糊口。而无论是在外出经商、考学或者做官之前,都会把家里的这七件事安排好,才会放心地离开。

从这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以及中国男人身上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而这种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和角色分工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是谁出门在外,都应该把家庭的责任和担当放在首位,确保家人的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二、八不归

“八不归”是一句富含深意的古训,告诫我们出门在外,必须恪守八条道德准则,否则便无颜归家。这八条准则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每一条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的核心。每一条都代表着一种美好的品质和责任,如孝是对长辈的尊敬与奉养,悌是对兄弟姐妹的友爱,忠是对国家、对事业的忠诚,信是诚实守信,礼是礼貌待人,义是公平正义,廉是廉洁自律,耻是知耻后勇等。

这八条准则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道德体系。若在外行事违背了其中任何一条,便意味着对祖宗的教诲不敬,对家人的期望辜负。因此,“八不归”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严格要求,更是对家族荣誉的维护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古人认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做人的八条基本道德准则,违背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无脸回家面对江东父老。所以,“八不归”这句话,其实是传统文化对人的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古人教育后人的重要内容。

它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牢记这八条道德准则,以之为行事之尺度、做人之根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外界的风风雨雨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才能无愧于家人和祖宗的期望,真正做到“归家无愧”。

三、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七不出,八不归”这句老话,尽管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与快节奏中逐渐被淡忘,但其内在的家庭观念和道德准则,依然对现代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生活的便捷,但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疏远。家庭,这个曾被视为避风港的温暖港湾,有时也被忙碌的生活所忽视。而“七不出”正是对我们的一种提醒,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繁华,家庭始终是我们最重要的依靠。我们对家庭要具有责任和担当精神和品质。

同样,“八不归”所蕴含的道德准则,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物欲横流、诱惑重重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迷失方向,忘记了初心。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条道德准则,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提醒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

四、读书君说

总的来说,“七不出,八不归”是一句充满智慧和人文关怀的老话。“七不出,八不归”不仅是古人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它告诫我们在外出和回归家庭的过程中应该秉持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家庭观念和道德准则的培养与传承。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将其视为一种生活的哲学,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再怎么忙碌,都应该时刻恪守道德准则,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爱家、爱国,有道德底线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代社会的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前行。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4 阅读: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