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观念里,中华文明的内核是大河滋养下的农耕文明,在与游牧的千年对抗中迭代升级,我文明你的精神,你强壮我的身体…近代来自海洋方向力量(日、英、法、美)屡次以坚船利炮和工业代差冲击着海岸线,我们疲于应对…,它们被认为是海洋文明的代表。
中国地形图,海岸线达3万公里,其中大陆岸线1.8万公里
所以,即使我们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在古代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几百年前就建立了辐射南洋的贸易网络……,但中国被仍然认为是典型的陆权国家。
中国是大河文明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这自然没错。那么是否可以说,中国没有发育出海洋文明?
所谓欧洲的海洋文明是怎么来的?
欧洲被认为是海洋文明的代表,大航海时代,欧洲人海上探险、殖民,收割资源后催动工业革命,然后领先于世界,于是普遍认为,欧洲是海洋文明,海洋文明代表先进。
观察欧洲地图,陆地主体部分是亚洲大陆西侧的一个大半岛,南侧是地中海、中部是欧洲大陆、北侧是波罗的海。这决定了欧洲的文化属性:孱弱的农业基础叠加自由海洋贸易和海盗劫掠文化,三者融合。
欧洲早期文明区示意图
陆地上孱弱的农业基础:欧洲虽然平原众多,但是纬度过高,光照不足,巴黎、伦敦等和哈尔滨差不多,虽有大西洋暖流滋养,但气候湿冷,土地肥力低,在古典时期无法发育出强大的集权国家,农业基础孱弱是主因之一。缺少集权力量,故来自北部(海盗)、南部(海洋贸易)、东部(游牧)的力量会反复冲击欧陆的政治、文化格局。
南边的海洋贸易文化:南边的地中海沿线,包括北岸的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希腊,东岸的黎凡特、非洲北部沿海等,这个区域平原狭小,岛屿众多,再加上地中海气候下的农业条件较差,各地物产不均衡,同时,又毗邻尼罗河三角洲和两河流域。对北岸的欧洲而言,既有贸易诉求,也有贸易基础,而地中海作为一个封闭海域,风平浪静,适合航海,腓尼基、迦太基、希腊都围绕海洋创造了文明。
北边的海盗劫掠文化:维京海盗是英法早期都要面对的入侵力量,波罗的海沿线的丹麦、挪威和瑞典等国家,地处欧陆北部边缘,气候寒冷,大部分土地是森林、山脉和冰川,峡湾众多,可耕地面积有限,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当地居民的生存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当地居民在长期与海洋接触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了造船和航海技术,北欧海盗就形成了,他们一次又一次对不列颠、西欧平原等温暖地区发起劫掠。
欧洲大陆并不大,这三种文化相互影响渗透,最终融为一体,欧洲文化的外向性就形成了,奥斯曼阻挡了通往东方的陆地交通后,欧洲的贸易诉求和能力,被大航海时代放大,欧洲人同时对外进行贸易和劫掠...
充满劫掠色彩的外向文明,被称为海洋文明的代表。
沦为配角的东亚海洋文明,如今正反哺中国
回到东亚,这个问题就的答案就很明显了,因为东亚有与欧洲截然相反的地缘格局和气候类型,不是海洋不文明,而是大陆太强势,不是不想交易,而是物产丰富。
东亚的农耕条件太好了
东亚的农耕条件远好于欧洲,大河滋润下温带平原,在太平洋季风的关照下,雨热同期,东亚核心区域纬度适中,光热充分,无论是中国的自北向南的大小平原,还是朝鲜、日本、越南的沿海平原,都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产量高,土地承载能力强,物产充足,天然缺少对外贸易的诉求,逐步形成内敛的文化底色。
古代中国,生存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季风带来的不稳定旱涝,一方面来自北部的游牧势力,于是内敛的文明演化成早熟的集权文化,可更好的进行资源组织,以对抗灾害和外敌。
中国并非没有海洋文明
就中国而言,早期文明的核心区域在华北平原,看地图就知道了,这里除了农业条件好之外,海岸线平滑,缺少良港,沿海又多台风,在造船技术不发达的文明早期,并不是合适货物运输。
中国海岸线 图/网络
不过,从浙江往南,海岸线变得曲折,海湾众多,沿海平原狭小,但是在唐之前,东南人口稀少,人地矛盾不凸显。等到五代之后,江南开发,人口暴增,中国人也不得不向海洋寻求资源,从那时候开始,从中国东南沿海到东南亚,乃至南亚的商贸路线就出现了。
那是不亚于欧洲的海洋文明,而且和平,中国人并没有以实力去侵略他国。当然,之后明清两朝的多次海禁,以及百万漕工衣食所系…那都是中国地缘和文化的结果,而非原因。
中国并非缺少海洋文明,只是在文明早期,大河文明更加强势而已。如今,这种大陆、海洋的双重属性,以及对贸易公平恪守,成了我们参与全球贸易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