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篮球之殇当运动员只是一种工作的时候谁在乎胜负?

荀攸说体育 2024-03-21 11:56:43

国庆期间,双节同庆,亚运会选择在这个时间开,本来是为了人民群众能在放假期间能够获得快乐,谁知道男足、男篮一直添堵,甚至是女足也来凑热闹,让长假变成球迷的“堵心日”。

无可厚非,足球和篮球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商业价值和最引人注目的运动项目,同样也最具备观赏性,在我国,这两个项目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有着很高的关注度,但也是我国体育中成绩最差的项目,同样,这两个项目的运动员也是所有运动员中收入最高的。

这两个项目,也是职业运动员中从业人员最多的,之所以成绩上不去,甚至年年倒退,其实其根本原因就是运动员的商业职业化。之所以说是商业职业化,是因为举重、跳水等项目也是职业运动员,但是他们走的是内部职业化,是国家在给他们发工资。而足球篮球是俱乐部老板、企业发工资,也就是工资商业化。

运动员从事职业运动,一般需要从小培养,他们之所以会走上职业道路,一是为了谋生吃饭,比如跳水运动员全红婵,成为运动员是为了改变人生,改变贫穷的现状。第二就是家庭传承,比如新晋国脚谢维军的父亲谢育新就是知名足球名宿。第三是因为热爱,比如现在当红的香港某球员,其小时候当过杰拉德的牵手球童,由此选择了做足球运动员,其实他在美国上过大学,不一定非要踢球。

在改革开放之前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大多是第一种情况,比如足球的范志毅、篮球的王治郅,他们甚至要为了一双合适的运动鞋、一身舒适的运动装而努力,一旦没有成绩,就丧失了自己生活前途,他们对于运动有热爱、有渴望、有着最根本的欲望。训练场上可以挥汗如雨,比赛中拼尽全力,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成绩就是一切,只有出成绩,才有更好的人生。这样的运动员,最后一批基本生于70年代,他们赶上了商业职业化初期,也拥有了相当的财富,但是他们打基础的时候是努力的,是扎实的,所以他们那个时代的差距是身体,是先进的战术,一旦有合适的教练员,很快就能出头,如那个时代的中国男篮,没有姚明,但是亚洲无敌。

之后的那一代运动员,基本属于第二种,即出身于体育世家,在体育圈有一定的资源,但是训练一般也比较刻苦,再加上家庭的身体基因传承和逐渐改善的物质条件,让这一代人成为了足球篮球领域的中流砥柱,由于家庭条件的优渥,他们已经不需要为生活而忧,但仍有着荣誉感,可能有时会违规,但比赛时仍旧会拼尽全力,不如回家都不好交代,这一批运动员一般生于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代表人物是姚明、郭艾伦等。

90年代后的运动员,尤其是国内的商业职业运动员,一般家庭条件好,生活无忧,运动可能并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但是他们赶上了职业体育的商业期,成为运动员能获得更高的收入,所以运动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份职业,比如最近爆火的王哲林,比如国足的大部分运动员。

这些运动员有天赋,有着更为丰富的物质生活,运动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工作,就是一份职业,干好干坏没关系,到点儿上班,到点儿下班,到时候拿工资,荣誉感与他们无关。正是这样的心态,造成了如今男篮、男足的全面低潮。国外的运动员,发达国家的运动员大多是因为热爱;贫穷国家的运动员为了面包,有了这两种精神加持,我们在精神层面已经输了,怎么能战胜对手?就像我国清朝的八旗军,能战胜明朝,是因为他们有欲望、为了生存,等享福够了,再也没有战斗力了。

有人说,乒乓球也输了,也是这样吗?不对,乒乓球输球是因为大意,甚至我们本身上的就是二队,因为对于乒乓球,亚运会本来就不是主要战场,如果是奥运会,我们一样会把金牌拿回来,乒乓球我们已经不需要再证明自己了,要知道,我们随便出一个省队,也能把团体冠军拿回来,日本吹得天花乱坠的张本智和,在国内可能进不了国家队。

写了一堆,要说明一点,当运动员把自己运动的基本欲望和本心都丢了,把运动项目当成一种工作,你就是不担当不作为,那请你把机会让给天赋不如你,但对运动有欲望的人。



0 阅读:0

荀攸说体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