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平陽十六、十九、卅三都恩定粮规碑
文:光明人家 2024-07-16
文友许道月(好人一生平安)爱好乡土文化,近年一直默默无闻的在做收集民间碑刻工作,前几年发来一块碑刻,此碑刻位置在萧江橘坡山公园双庆南路榕抱亭下方,此前也无人辨认发文。由于当时照片内容不清,就一直搁着没动。近日他又从原来之地经过,就此仔细拍照,我们遂逐个辩字细认,终于把全文辨认完毕,经横阳学人蔡听涛核准,下面先把碑刻内容全文发上,后面再进行解读。
《平陽十六、十九、卅三都恩定粮规碑》
钦加道衔赏戴花翎兼署温州处兵备道,温州府正堂、随带加一级纪录四次周:为剴切晓谕事:
照得温处各属,经征钱粮南米,经本署道逐细勾稽,裁草浮费,酌减征数,先将温属一厅、五县、一卫、四场,核定新章,禀蒙督宪据情入奏,奉旨允行,并奉颁发告示:
饬为刊布传知各在案,自此次厘定之后,永为定则。凡在官民,宜共体朝廷宽大之恩,输忱自效,现届全浙,指日肃清。督宪澄叙官方,体卹民隐,各宜破除锢习,尽力输将。夫国之于民,抚绥之,保卫之,无事不为民谋。而民之所以报国者,独有此维正之供耳。地方官处完善之地,不能操戈前敌杀贼之功,独任此催科之责,以期有稗军饷耳。而犹或抗欠成风,而尤或玩泄从事,问之于心,其何以安?且此次立法之意,务在损上益下,各衙门除去上司之需索,不特可敷用费,抑且可赡身家。即民间省一分之浮取,已留一分之积储,较之向章,殊有实惠。
本署道所以不惮谆谆告诫,期于上下交孚,如敢再肆匿延,是直有心违抗,本署道亦惟有执法从事,决不姑宽,陈禀咨督宪暨藩司、臬司、粮道,并札行各厅、县、场、卫遵照外,合行出示晓谕。为此,示仰閤属绅耆军民人等知悉,自示之后,许尔等刊碑泐石,务各遵照后开新章,踴躍完纳,不准丝毫滞欠。如有奸胥蠹役,仍前勒折浮收,准其抗官申理,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计开:减定地漕南米钱粮数目;平阳全县地漕旧征新、陈粮每两折钱贰千柒\玖百文、现定每两均核减钱贰百文、计实征钱贰千伍\柒百文。南米旧征,每石折钱肆千伍百文、现定每石核减钱贰百文,计实征钱肆千叁百文。
同治叁年肆月给 十六、十九、卅三都
周开锡画像
温州知府周开锡其人其事
此碑前署名钦加道衔赏戴花翎兼署温州处兵备道,温州府正堂随带加一级纪录四次周,其人为清同治元年至三年温州知府周开锡。
周开锡(1826—1871年),原名开瑛,字绶珊,号受山、又作寿山,湖南益阳人。父周扬之,字华甫,曾任道光朝户部主事。其叔振之,为道光乙未科进士,历官河南商城、虞城知县,无子,以开锡为嗣。
道光二十九年(1849),从左宗棠读书于长沙。后屡试未中,以在家乡办团练而出名。咸丰三年(1853年),入曾国藩幕。五年,离开曾营,入鄂抚胡林翼幕。十一年初,随李续宜赴安徽抚任。建议从石门湖起至集贤关,挖长壕,筑堡垒,围攻安庆,阻止陈玉成自湖北救援被采纳。终于攻克安庆,受到曾国藩的奏保。
同治元年(1862)正月,浙江巡抚左宗棠率军由皖南入浙,奏调周开锡入幕。后补温州知府,兼署温处道。“是时全浙惟温处台三郡存,而土匪不时窃发,君内修外攘,地方以安。”当时太平天国起义席卷东南,再加上温州平阳地方的金钱会起义,烽火遍地,民不聊生。周开锡在浙江三年,先后署温州府知府,温台处道、督粮道等职。筹措饷糈,整顿吏治,减免钱粮,料理善后,深为左宗棠所倚重。
同治四年(1865)初,左宗棠任闽浙总督,以闽省吏治、军政积习相沿,奏调周开锡来闽差委,授延建邵道,尚未到任,又奏委会办全省厘税总局。七月,署理福建藩司。在此期间,协助左宗棠和福建巡抚徐宗斡整顿财政,废免苛派,革除陋规。五年,左宗棠改任陕甘总督,临行,再奏请以周开锡署藩司,兼充福州船政局提调。同年十月,巡抚徐宗斡病故,周开锡一度护理福建巡抚。此时,左宗棠已离闽赴陕甘总督任,而新任闽浙总督吴棠到闽后,“一反前任之所为”,藩司一职,“仍令本任郑某受事”。周开锡受到排挤,于同治七年六月乞假回湘。次年正月,因得福州船政局船政大臣沈葆桢举荐,复返闽任船政局帮办。
同治七年(1868)三月,周开锡采办京米10万石,由轮船陆续运津,以应畿辅大兵云集之需。下半年船政大规模基建结束后,辞职回乡。后至陕西、甘肃。时左宗棠派刘松山已平定金积堡,拟攻河州。被委以翼长,驰往秦州,讨伐巩昌。随后,克渭源县、狄道州城、牟佛谛等。
同治十年五月十五日(1871年7月2日),周开锡因病在甘肃巩昌去世,时年46岁。其著有《汾湖草堂诗集》二卷,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清光绪三年(1877)家刻本,存。
《平陽十六、十九、卅三都恩定粮规碑》之释读
此碑为何名为《平陽十六、十九、卅三都恩定粮规碑》?现经查询,早在2004年8月,在苍南县赤溪镇原观音堂旁发现一款“恩定粮规”碑刻,文系时任“钦加道衔赏戴花翎兼署温处兵备道温州府正堂”周开锡撰。其内容类似,但碑刻文字明显比此碑工整,此碑或系民间所刻,因此碑刻定名为《平陽十六、十九、卅三都恩定粮规碑》。
平陽十六都,民国志载属江南乡,在县西南五十里,(辖)浦边、黄浦、对口(以上旧志)麟头、长连屋、都口(以上新增)。按:旧志有缪程、上令二村,今麟头、对口间尚称缪程里,上令今在南港镇十六都。今均属龙港市。
平陽十九都,民国志载部分属小南乡和南港镇,旧属凤林乡和南港镇,在县西南四十里,(辖)道源(旧志),《涴川集》作桃源。萧江渡,有小市,地名见王十朋诗,迳头,以上旧志。毛家处,渡头,江边萧,燕底周,直浃河,埭口,锡炉,潘家汇,河沿,庄里,凤头。以上新增。按:旧志有温江村,今毛家处至埭口西境尚称温江里,又有苍亭村,今不详所在。以上今均属萧江镇。
平陽卅三都,民国志载属南港镇,旧属归仁乡。在县西南五十里。(辖)高黎、长林、凤奥(俗称凰奥),凤池(见《鹤林集》)、石头岭(旧志作石岭)、下庄(今作华庄)以上旧志、台下、夏姑桥、山北、兰花桥、淡浦(一作炎浦),以上新增。按:旧志有温江、湖边二村,今温江在十九都,湖边不详所在。上今均属萧江镇。
从此碑文内容来看,在咸同战乱时期,作为温州知府周开锡还是比较注重民间百姓的民意民生以及官民之间的和谐社会的稳定,“所以不惮谆谆告诫,期于上下交孚”。对地方官吏的胡作非为,周开锡亦有深刻的认识,并告诫“奸胥蠹役”“如敢再肆匿延,是直有心违抗。本署道亦惟有执法从事,决不姑宽。”
查民国《平阳县志》亦载有周开锡“裁减浮粮案”一事。同治二年十二月,浙抚左宗棠奏:兹据兼署温处道温州府知府周开锡禀,称将道府衙署一切陋规全行裁革。按照历年官收民纳实数酌中核减,除正额仍照常征解外,其馀浮费本年即照核减之数征收等语。三年三月札令勒示,永远遵守。
但这里必须指出的一事,就是温州名士孙锵鸣弹劾周开锡之事件。在同治元年(1862),瑞安进士孙锵鸣在镇压金钱会起义之后,以功擢任侍读学士,以团练、捐输事竣,回京供职,他上《朝廷根本甚匡济需人,谨陈管见疏》,其语中的,直击要害,清廷极为肯定。同治二年(1863)九月,孙锵鸣担任武会试内场副考官。可就在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十月,因温州绅民上京反映温处道周开锡治厘盐等捐甚苛,民不堪其负。出于义愤,孙锵鸣特上奏《劣员虐民酿变,请敕查办疏》同时考虑周开锡为浙江巡抚左宗棠旧部,他又专写一封信向其解释原委。而左宗棠不顾情由,复奏时反告孙锵鸣蓄意生事,为谋迁升不择手段弹劾朝廷要员,孙锵鸣遂成政治博弈牺牲品,次年正月初二日,清廷下令:“着即勒令休致。”孙锵鸣自知仕途已尽,遂归乡里,从此其政治生涯结束。
因此,从上述事件时间来看,当初应该是同治初、二年周开锡初在温州任职,治厘盐等捐甚苛,地方民间百姓不堪其负。当然原因也是可想而知。当时清廷及左宗棠镇压太平天国及金钱会等地方起义,国库空虚,地方开办团练。周开锡在温为左筹措饷糈,导致温州民间百姓负担极其困苦。因此有同治二年(1863)孙锵鸣上书是为温州地方百姓呼吁解困,而最终被左宗棠反弹劾被勒令休致。“其罢官也,以劾周开锡。开锡者,湘人,摄温处分巡,治厘捐、盐,细及毛发,民不堪命。弹章下巡抚,而巡抚素慊先生,尽反其言,并以“阻筹饷、误军务”劾之,遂奉休致之旨!”
而左宗棠作为晚清四大名臣,军事家、政治家,封疆大吏,当然不会不知道温州民间百姓的负担与疾苦,但因此事是政治博弈上大小是非取舍问题,他必须维护其学生周开锡这方立场。而最终是孙锵鸣却为此丢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后事的处理,作为地方主政者也必须有所改正,故后有同治三年(1864)四月周开锡这些对温州(平阳)民间百姓的减负动作,而这一切,也首先应该要感谢孙锵鸣上书了.....
参考书目:
《民国.平阳县志》王理孚修.刘绍宽纂 .中华书局[M]. 2020.
《湘人著述表》寻霖,龚笃清编著,岳麓书社[M]. 2010.
《船政志》 编者:沈岩 商务印书馆[M]. 2016
《孙诒让学记》董朴垞著;董铁铮清抄;陈光熙点校 研究出版社 2023
《湖南省志》第三十卷 人物志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M].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