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份,正月里,有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古人留下文化隗宝,当然,古人也留下了许多有关节日的传统。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新的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注重元宵节,元宵节主要以喜庆、热闹为主。元宵节最为重要的节目,便是赏花灯,逛灯市了,因此,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
灯节前夕,有何讲究呢?
元宵节的前一天,正月十三,被称为“灯头生日”,在这一天,有些地方家家户户,都会在灶头点上一盏灯,灶神是坊间最为重要的神明之一,这一习俗也被称为“点灶灯”,预示着新的开年,红红火火。
正月十四,并非百无禁忌,而是“忌做一事,要做一事,拜一神”
古时候的元宵灯节,时间并不统一,例如明朝的元宵灯节从正月初八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而宋朝的元宵灯节,则从正月十四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
1、忌做一事。正月十四是元宵节的前一晚上,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天,家家户户会点上灯,很多地方有着这么一个禁忌,那便是外嫁女不回娘家,也就是俗话所说的“闺女不见娘家灯”
2、要做一事。正月十四要做的一件事情是“试花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试点元宵节的花灯,因为元宵节是讲究“热闹”的,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试花灯”其实就是对元宵节的预演和准备。
3、拜一神。正月十四,有些地方,尤其是福建一带,会祭拜临水娘娘,临水娘娘的俗名叫陈靖姑,相传她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一位奇女子,修成正果后,位列仙班,也被称为:“顺天圣母”或者“临水陈太后”
坊间认为,祭拜临水娘娘能够“救产、护胎、佑民”,民间家中有孕妇的,会去祭拜临水娘娘,祈求母子平安。
以上,便是正月十四的忌做一事,要做一事,拜一神,分别是:出嫁了的女子忌回娘家、为热闹的元宵节做好准备、祭拜临水娘娘。
当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对于正月十四的习俗,各有不同。
有的地方会在正月十四吃两种食物,其一为“喝亮眼汤”,其二为“食糟羹”,吃完这两种食物,则预示春节即将完结,要开始迈向新一年的征程。
有的地方,会在正月十四“守财神”,会像除夕“守岁”般,守夜到五更天。
除此之外,正月十四也是道家的“伏羲诞辰”、释家的“十斋日”,有的地方会有相关的纪念习俗。
过往正月十四,便是“热闹喜庆”的元宵节,在元宵节的热闹声中,在月圆之夜,春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预示着春节已经过去。
以上,便是有关元宵前夕,正月十四的一些介绍,这些传统节日,是古人留下的文化隗宝,值得人们重视、了解和传承。
佛本是道!
温故知故,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