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同时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立冬到了,意味着天气逐渐变冷,农作物也到了成熟的季节,经过一年的辛苦耕耘,终于丰收了。
这时候我们不仅要收获作物,还要对来年的农业生产做好准备。
立冬有晴必有霜,有霜降子水清;大雨之后必有暴雪。
立冬这几天农谚也有:“上午立冬暖烘烘,下午立冬冷飕飕。”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午立冬暖烘烘,下午立冬冷飕飕。农谚中提到的立冬可以很好解释农民们所讲的“上午立冬暖烘烘,下午立冬冷飕飕”这句话。
我们先来看看立冬是农历哪个日子。
农历十月初四便是立冬,这时候阳光直射点到达了南回归线,北半球逐渐远离太阳,所以显得寒冷起来。
所以农谚中的这两句话是有原因的,农谚这句和我们实际观察到的天气也是相符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立冬那天早上天气很暖和,到了下午之后天气就急转直下了,让人倍感寒意。
从眼观的角度来讲,眼看到的同样是暖烘烘的天气,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寒意已经悄然而至了。
正因为这样的民间观察才流传下来这句农谚,这既是对我们来讲是否在那天下雨或者说做出一定程度的反应继续观察,也是为了我们的出行和衣着上做出一定准备。
俗话说早穿皮袄午穿纱,一盆冷水射到头上,所以民间智慧往往是最好的引导,我们一定要勤加体会。
所以说今年立冬究竟在哪里呢?
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
我们将目光移到河套地区,处于内蒙古和山西之间,具体来说是在大同地区,这是今年立冬的地点。
其天文变化是随着现在计算出来的时间也就是11月7日的06点19分49秒左右。
这一点的重点就在于“06点19分”,我们通常认为早上的06点应该差不多是太阳快出来了的时候,其实并不然。
这时候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只不过说时间可能影响不太明显,也就是说太阳已经开始照耀大地,地面也被照得亮堂堂的了。
这时候的温度比较低,但是并不代表说很冷,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样,说早上太阳升起来之后到了下午就会变得很冷。
关于降雨有关的问题分析。另外还有一条关于降雨的问题。
天上下雨的时候,地上的温度就比较适宜、比较暖和,但是风一吹上来就觉得很冷很飕飕,这个现象当地也有一句民谚:立冬天上下雨,要么下雪,要么霜降。
其实这句话变化就是因为上下雨的原因,早上下雨的时候雾天,到了中午之后,遇到太阳光之后,大气中水分蒸发得很快,所以当时才会有很冷的感觉。
如果说晴天中午之后太热的话,说明这个天气没有大风,也就是稳定天气状态,不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降雪或者霜降,相反,如果形成降雨或霜降,也会减少很多。
相反,当天上阴云密布的时候,不容易蒸发,这样如果出现下雪或者霜降都会比较稳定,一旦出现变化,其状态还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天气与降水之间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有人提出疑问,如果今年立冬不上雨,不会表示今年冬天下雪也不会非常明显吗?
其实在我们长期观察中会发现,只要立冬下雨,在降水之后气温变得比较低,这种情况是特别规律的,而且在这种规律中,它们是很值得参详的。
例如在1999年、2006年、2016年,还有就是2020年这些年份都是这样,所以建立了规律性的一些因果关系,它们非常稳定,并且往往不背驰,所以它们决定今年落在在我国河套地区。
关于立冬打雷的问题。还有关于打雷的问题,以前人经常观察天气变化,有这样一句“11月5号打雷,来年丰收没问题。”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已经看到很多雷电设备,并且可能在生活中我们听到雷声以及静电的时候感觉并不明显,每次我们都下意识地用手摸一下头,看看有没有被雷电劈得不塑造的地方。
但是实际上这样做没有帮助,我们只要接受科学常识明白:雷电并不会轻易地劈人,更不会劈到那些“实心人家”上去,更几乎不是专门劈小孩上的,这只是小孩子们个人经验的刻板印象。
每当听到雷声的时候,我都知道它是在闹裤子当空砸下来,并且有可能这就是今年过年的信号音,因为在农田上,多听听天上发生什么,有助于确定自己田里的作物长势是否良好,都起到了有效管理。
至于那个多听多看,它的一些盗贼经验包括一些打雷代表明年丰收等方面,实际上都与气象变化相关因素有关,从气象科学考察来看,它与气候寒冷和作物完全成熟等因素都有关系。
所以说完了这些事情之后,我们都知道打雷意味着寒冷天气里的大变化,我国北方有些地区午后打雷这种表现是比较特殊的一些现象,它更具有偶然性,并且这个现象几乎不会发生在春秋,两者大致有对应关系。
主要是在11月和12月份,它们的不稳定性与南方特定气候变化更容易形成一些规则相对应,这种多样性也导致一些现象没有规律可言,所以才多一些神秘色彩,让人琢磨不透—you can’t see through it.
结语综上所述,今年立冬将于11月7日06点19分49秒正式到来的时候,我们应该着重考虑一下这个节气及其所蕴含的特殊意义和人文价值。
还应该根据这个节气研究一下自己所在地区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