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卒话史
林黛玉死前的决绝之言,读起来让人为之痛惜。她是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也是对自己凄惶一生的哀嚎。这些话触人心底,也给读者带来某种力量。
如果可以用今天的话去解释,那么一句“我爱你”在当时如果表达出来,就是离经叛道,乃至是一种罪恶。
黛玉弥留之际已经不吃不喝,焚稿断痴情,她即将去到一个无爱的世界、平静的世界。所以自己的嫡亲外祖母贾母要来看她,生人作死别。贾母于黛玉而言,是黛玉在整个贾府,除了宝玉之外,是最疼爱自己的亲人。然而,通读原著又不难发现,黛玉的凄惨结局,正是贾府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太太一手造成的。
如果贾母不选薛宝钗的话,等于就是放了林黛玉一条生路。
既然知道贾母如此疼惜自己的孙子宝玉和外孙女黛玉,干吗还要在孙子的婚姻上放弃外孙女而选择了薛宝钗。在封建社会,表兄妹联姻很常见,按理说宝黛结合才是贾母最乐意看到的,于情于理贾母还要极力撮合二人才对,可她为何偏偏看中了宝钗,这里有贾母的3个考虑。
一是贾家在走下坡路,这种情况下,贾母就必须寻求强强联合,才能托起贾家继续上行,而联姻无疑是摆在她跟前最好的方式。说到底,这就是古代“门当户对”的因素在盛行。
二是薛家也遇到问题了,贾家和薛家是一个世家,从感情的好恶来说,贾母喜欢宝钗的沉稳持重,这也是她选择宝钗的重要原因。
三是贾元春(元妃)对宝钗的偏爱胜过黛玉,还有社会上关于“金玉良缘”的舆论,同时黛玉的身体状况也是贾母所担忧的,她担心黛玉陪伴宝玉不长久,宝玉以后由谁来贴身照顾是个问题。
贾母是从什么时候对黛玉的感情淡薄了呢,就是她发觉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私情,这是贾母痛恨的点。为什么?
封建社会是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根本不允许搞自由恋爱,儿女之间有私情还了得,这是大逆不道的。宝黛之间虽然眼里有情、心中有爱,但却无法大声喊出来。两人之间的感情是遮遮掩掩立在封建礼教对立面的。黛玉每每听到宝玉要定亲,或是有人要给宝玉保媒时,黛玉总是寻死觅活,几次三番下来,贾母终于知道她这个嫡亲外孙女不是一个乖孩子,就有了不爱不疼的心思。在贾母看来,一个大家闺秀,不该有这种儿女私情,这是不合伦理道德的,被判了她心中的公序良俗。
黛玉死前贾母来看她,黛玉跟这个外婆告别的时候,说出一句“你白疼我了”。这句话凸显曹公用笔之精。
这句话而非黛玉说出来不精彩。一个“疼”字,首先肯定了贾母对自己的关爱,因为她能在贾府立足,说到底还是因为是贾母的庇护,才得以度过她难忘的青春岁月,所以黛玉是有一份感恩之情在里面,而且很浓。
“疼”字前面还有个“白”字,也有3层意思:首先是指外祖母白疼自己了,自己还没来得及人前尽孝;另外,自己始终未能按照老人家所要求的方式那样去活,辜负了你;最后一层意思尤为关键,既然外祖母这么疼我这么爱我,可为什么不懂我,为何阻止自己跟相爱的人在一起,这就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很明显,这第三层意思,才是黛玉心里最为意难平的事。
黛玉聪明黛玉的灵性,就是她能在此时此刻,在自己生命行将走到尽头之时,把所有的苦、仇、怨、怒都化为感恩之言。一句有千金,一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柔弱女子,千里迢迢来到贾府,寄人篱下,在贾府要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犹如她初进贾府时所说的那样,“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可即便如此,到头来,花样的生命即将凋零,而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却是一个“情”字。为爱为情放弃生命,这是黛玉离开这个世界的决绝之言。
贾母来看外孙女,照理说她早就应该把一众名医带到跟前,因为当时贾府还是有这个实力的。但贾母看了外孙女说,你好好养病,没事的。老太太这是一句不疼不痒的安慰话,但更多的是敷衍的话。
前面刚刚安慰了一下外孙女,可是紧接着她转身却对其他人说,这个林丫头现在有了心思了。言下之意自己不再喜欢她了,否则黛玉这样的病,无论如何贾母也要遍请名医替她医治,而现在老太太压根没有这个心思了。
黛玉可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但在封建礼教这股强大的力量面前,贾母变得多么让人不识。同时,也从侧面反应出宝黛为了爱情向封建礼教的宣战,也是何等的决绝,何等的无畏。
黛玉撒手人寰,她走得悄无声息。贾母看着自己这个颇有个性的可怜的外孙女消香玉陨的尸体时,再难控制住自己内心的哀伤,放声大哭,也许她想起了自己的女儿贾敏,但更多的还是怀着对黛玉的悔恨,说自己耽误了林丫头。对贾母而言,这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无论是谁,也许只有当真正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东西时,才会追悔莫及。贾母也一样,当看到自己的外孙女真的离开时,她才感到自己是那么地绝情,那么地可怕,这哪还是一个长辈干的事。一部《红楼梦》,一部真实的人情小说。珍惜身边人,珍惜所爱之人。
(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