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排名(二)荣誉提名篇

侍儿看历史 2023-02-23 09:42:09

之前搞了个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排名,这是第二篇,第一篇请看下面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82877973261910586/?log_from=c0bec59fb214e_1673066978781

上一篇写完后,看了评论区一些朋友的回复,感觉我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的。

首先,我所进行的排位,排的是“军事家”,而非“猛将”,请大家注意这两者的区别。

其次,能够上榜的,必须有实打实的战果,也就是“以成败论英雄”。

就像卢象升与孙传庭,相较之下,两者的个人素质并没有显著差距。卢象升也会练兵,也身先士卒,也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军事战法,甚至于,卢象升本人的武功也很高强,即:

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象升以是有能兵名。

但是,他确实没有干掉民军重量级人物,他也曾率大军围剿过高迎祥、李自成,但是都被对方逃脱了,这一点与孙传庭形成鲜明对比。而在贾庄与八旗兵的野战对决中,他也是完败。所以,我并不打算让他上榜。

最后,这一篇要讲的,是几位有机会上榜但是却因种种原因而无缘的,算是个番外。

孔有德

这是一个典型的“因兵强所以将强”的人物。

明末清初,在人数对等的情况下,哪支军队的战斗力最强?

答案就是孔有德的“天祐军”。

以下内容之前写过的,直接拿过来了。

受当年明月老师的影响(此处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当年明月是我的超级偶像),很多人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的军队类比“二鬼子”。然而就当时的装备而言,这三人的军队才是真正的正规军。孔有德、耿仲明的军队,原为明朝辽东军区登莱镇的“登莱新军”,这是在徐光启的建议下,由孙元化聘请葡萄牙教官,训练的一支西式新军。当时,孙元化一共练了约两个营,一个守城,一个野战。每营(相当于同期西方的“团”)有4000人,其中战斗部队2000人,后勤人员2000人;配红衣炮16门、中炮80门、鹰铳100门、鸟枪1200杆。尚可喜所属的东江镇,也是明军优先供给先进火炮的重点军区。根据黄一功教授的统计,孔有德投降时给后金带去了红衣炮12门,尚可喜投降时带去了4门,他们攻破东江镇后,累计又缴获红衣炮20门。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袁崇焕守宁远时,城内红衣炮一共11门,就打得努尔哈赤郁郁而终;孔有德率军投降的时点,后金所有的红衣炮加起来不到20门。史载:

“三年,从攻锦州,有德等以炮攻下戚家堡、石家堡及锦州城西台,降大福堡;又以炮攻下大台一,俘男妇三百七十九,尽戮其男子;又以炮攻五里河台,台隅圮,明守将李计友、李惟观乃率其众出降,皆籍为民,勿杀。四年,从攻松山,以炮击城东隅台,台上药发,自燔,歼其馀众,又降道旁台二。上至松山,使有德等以炮攻其南郛。有德当郭门,仲明居右,马光远佐之;可喜居左,石廷柱佐之。自夜漏下至翌日晡,城堞尽毁。”由上可见,凡是有孔有德的地方,就必有“炮”。可以说,孔、尚、耿三人的投降,将后金军的火器水平提高了数个档次,大大提升了其攻坚能力。在此之前,努尔哈赤在宁远吃瘪,皇太极在锦州吃瘪,都是因为红衣炮这种长身管加农炮天然克制后金军的重型攻城器械,即盾车和轮式云梯,而这三人投降后,坚城大炮再也不是问题。

正是因为如此,皇太极对他们高度重视,孔、尚、耿三人的军队各成两军,分别为“天祐军”、“天助军”,编制待遇与八旗相仿,他们相当于各领两旗,旗色分别为“皂色”和“白镶皂”,可以理解为“黑旗”和“镶黑旗”。

孔有德自身也有一定的战绩。清军攻破明东江镇(即毛文龙生前地盘)、第二次征伐朝鲜、松锦大战、山海关大战、入关后两路大军攻克西安、南京,他都随军出征。

顺治五年,经多尔衮的一通瞎搞后,各地起义、叛乱不断,八旗兵伤亡惨重,孔有德开始独当一面,他主动挑硬骨头啃,率领自己扩招后的两万人搞定了湖南和广西。

这份成绩单,还是相当不错的。

而孔有德之所以未能上榜,主要原因是他本人的军事能力确实一般。

在登莱反叛时,孔有德率登莱新军、登莱水军和皮岛守将陈友德的3000余人围攻莱州,在轻重火器具备、兵力绝对占优的情况,数月不能攻克。也正是因为他菜到如此地步,才导致他守不住登州,之后航海归降后金。

顺治三年,他又在桂林被手下无兵无将的南明重臣瞿式耜击败。

值得一提的是,瞿式耜和郑成功都可算作民族英雄一类,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大汉奸老师,即钱谦益。由此可见,钱大学士真的是“严于教人、宽于待己”。

再接下来,就是孔有德被李定国围于桂林而自焚了,这也是严重扣分的表现。

综上,孔有德跟着别人敲边鼓时,表现相当不错,但主要是因为他的兵强;当他独立领军作战时,他的表现可谓是胜负各半,这种水平就无缘上榜了。

代善、岳讬、豪格、杜度

同时代爱新觉罗宗室贵族中,除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以及多尔衮三兄弟外,这几人是最能打的,每个人都有不少实打实的战绩。例如:豪格有单独领兵击溃张献忠的战绩;代善在努尔哈赤时期征伐蒙古时,也曾作为统帅之一,但大多是四大贝勒一起出动,即与皇太极、莽古尔泰和阿敏一起;岳讬之前说过,在清军第四次入关时曾作为右翼统帅,但是其难度也不高。

总体而言,这些人大部分时间内都是作为副将、班子成员领兵征讨,缺乏独当一面的战绩。即像吴三桂搞定四川、云贵,像多铎攻陷西安、南京,像多尔衮的山海关大战。单独指挥这种难度、规模的大仗,以上仁兄通通没有。

而且,他们所带领的军队,即八旗兵,是同时代最精良的军队之一,数量也是几支精兵中最多的。带着好兵打胜仗,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这也是他们的减分项之一。

简单列一列同时期的几支精兵。

1、八旗兵

努尔哈赤时期八旗常备兵2.3万人,其中:2万为满蒙八旗重甲骑、步兵,分属八旗旗主;3000为明朝降军火器兵,由佟养性、李永芳、石廷柱等人管理,即皇太极上位后成立的汉军旗。

说明一下,上述军队是“常备兵”,即按三丁抽一甲的比例得来的。萨尔浒之战时,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凑够六万军队,是因为当时后金境内的全部壮丁都参战了,即总动员。在之后的战争中,再也没有这种规模的后金军队出动了。

到了皇太极后期,八旗军队人数如下。

八旗满洲有318.5个牛录,八旗汉军有159.5个牛录,八旗蒙古有119.5个牛录。皇太极时期规定,每牛录额定200人,抽调60人(相当于三抽一)进入八旗常备兵。这样,八旗满洲常备兵为1.91万人,八旗汉军常备兵为0.96万人,八旗蒙古常备兵为0.72万人,合计3.6万人,平均每旗0.45万人。

孔、尚、耿、沈(即沈志祥)的军队单独编立,相当于两个旗,有0.9万火器部队。山海关大战后,吴三桂的军队2万余人也加入了清军,1.06万仿效孔尚耿沈的编组模式,相当于八旗兵;1.2万人被编为12营绿旗兵。

2、关宁军

前后建设分为三拨,即袁崇焕在天启年间练的一万余人、在崇祯年间练的两万余人和吴三桂在崇祯朝末期练的四万人。

吴三桂的军队基本没有为明朝作战过,所以明朝实际的关宁军在三万人左右,在大凌河之战中基本被张春、祖大寿败光,不是战死就是投降清朝了。

3、登莱新军

上文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赘述。

4、李成梁时期辽东军的老底子

约7000人,归祖大寿统辖,由其直领。3000人由祖宽率领入关打民军,消失在茫茫起义军中;4000人跟着祖大寿在大凌河投降后金。

5、东江军

下文讲毛文龙时再说。

以上,就是同期的天下精兵。其实他们都有共同的出处和母版,即“大明辽东军”。归根结底,明辽东军与后金八旗兵在本质上是同一支军队,从服色、旗色到盔甲、武器再到利益分配方式,双方高度一致。而为后金/清朝打工的辽东军,多达四万余人,占八旗总兵力的一半左右。之所以如此,都是皇太极拉人拉来的。具体过程,请大家期待我的新书吧,哈哈。

现在很多人认为,明清战争清朝的胜利,是“野蛮战胜了文明”,其实并不然。我认为这场战争的本质是:“兵源素质更优、战法更优、战力更强、组织更有序”的清军,战胜了各方面均不如对手的明军。

阿济格

此人颇有些“猛张飞”的味道,曾亲自率军冲击明军车营火器阵,大破之。即:

明兵千馀人为车营,掘壕,前列火器,阿济格击歼之。

清军第五次入关时,他曾率军一直打到山东,56战皆胜,掳掠人数十余万而归。

崇德元年,进武英郡王。偕饶馀贝勒阿巴泰及扬古利伐明,自雕鹗堡入长安岭,薄延庆。越保定至安州,克昌平、定兴、安肃、宝坻、东安、雄、顺义、容城、文安诸县,五十六战皆捷,俘人畜十馀万。

虽然这种劫掠行为比较王八蛋,但阿济格确实是一员猛将。

然而,当他自己单独领军独当一面时,其表现真的很一般。

顺治元年,清军占领北京后,多尔衮派出两路大军,目标分别是陕西的李自成和南京的南明。一路由阿济格领三万骑兵,攻打陕西;一路由多铎领二万骑兵,攻打南京。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李国翰等将,分率所部随两王作战。清军可谓是精锐尽出。

大军出发后,多尔衮明显对阿济格不放心,又令多铎暂缓南下,先与阿济格配合攻破陕西。多铎自河南进军,阿济格领军绕道蒙古,入陕北垂直南下。

在多铎方向的是李自成本部主力,在陕北防御阿济格的是李自成麾下大将李过部。至于战果,我们直接来看多尔衮是怎么骂阿济格的。

谕阿济格:"尔等自京起行在先,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等起行在后,今豫亲王等已至潼关,攻破流寇,克取西安,尔等之兵,未知尚在何处。今已命豫亲王恪遵前旨往定南京,尔等可仍遵前旨、将流寇余孽务期剿除,以赎从前逗留之咎。”

通俗点儿说,多尔衮是这么骂的:“你领的军队比人家多铎多,比人家先启程,现在多铎已经攻克潼关,占了李自成的老窝西安,击败李自成本部主力,你的军队他妈的在哪呢?现在我又赋予多铎新的使命,去攻打南京,你仍然继续完成旧任务,去剿灭李自成残部。”

虽然后来阿济格在湖北率军奇袭李自成主力,一举击溃之,但此时的大顺军已经是被多铎军团击败的惊弓之鸟,且无坚城防御,甚至连阵型都没摆好,所以这种战绩也不是那么有说服力。

再后来,阿济格在平定姜瓖叛乱的过程中表现也很一般,以至于多尔衮不得不亲征(此时多铎已死)。

so,此人也无缘本榜。

沙尔虎达

相信没看过我专栏的朋友对此人应该比较陌生,他的具体事迹请看以下回答。

世界上有什么重大且影响深远,但不为人普遍认知的战争?504 赞同 · 53 评论回答

简单点儿说,这是一位抗俄英雄。顺治朝时期,沙俄入侵黑龙江,建立雅克萨、呼玛尔等据点,是沙尔虎达率领黑龙江当地居民奋起反击,驱逐入侵者。

相比以上诸位猛人,沙尔虎达的名气实在是很低。如果说在列举上述人等事迹时,我的目的是“他们为什么未上榜”;那么在说沙尔虎达时,我的目的就是“为什么他会出现在这里”。

其实理由很简单,在从1618年至1662年这段时间内,打死外国入侵者最多的中国将领,就是沙尔虎达与巴海父子,超过了郑芝龙、郑成功父子。

俄国史料记载,累计有1500名俄寇死在了黑龙江,而当时沙俄在西伯利亚的军队总数,不超过6000人。

也正是因为沙尔虎达在顺治朝的抗俄斗争,使得俄军在康熙朝再次入侵时,将侵略范围严格限定在了黑龙江北岸。因为他们明白,黑龙江南岸有清军驻防,不好惹。

而且,沙尔虎达的对手绝对是块硬骨头。现在全网盛传哥萨克是土匪,但其实当时哥萨克的火器装备率甚至要高过沙俄正规军。沙俄的正规军每100人有40名长矛手,而哥萨克则是人手一支火枪。乌扎拉村之战时,200余名哥萨克有120余人身披锁子甲,而当时沙俄的火枪手已经不穿盔甲了。

所以,哥萨克绝非土匪、民兵,反而更像是特种部队。

沙尔虎达接任时,清军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在乌扎拉村之战中,俄军以阵亡不到20人的代价,击毙清军及当地民兵600余人,其中驻防宁古塔八旗兵100余人。

而沙尔虎达接任后,在宁古塔驻防部队中训练水军和火枪手,新建炮船50艘,装备火炮50门,训练宁古塔火枪兵二百人,并两次征调朝鲜火枪手配合作战,在之后的五次对俄战争中皆胜,成功驱逐俄寇,为保卫东北边疆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说收回宝岛台湾是郑成功的重大加分项,那么同样保卫疆土的沙尔虎达也应该提一下。

而他最终未能上榜,只是因为他的战果太小了。独自领军歼敌千余人,在同时代实在是不值一提。

毛文龙

这是我在尚未出版的新书中做的一张图,不妨先给大家看一下。

图中的东江镇,就是毛文龙控制的地盘。图中的黑圈,就是毛文龙曾屯田驻兵的地方。你可以看到,其控制地域有多么广阔。

说起来,现在知乎上盛行“毛袁之争”,但其实这两个人都只是前台人物。袁崇焕背后是孙承宗,毛文龙背后是袁可立。

袁可立当时经略登莱,算是毛文龙的上级。而毛文龙的总兵,其实就是袁可立举荐的。毛文龙之所以能够在皮岛站稳脚跟,就是因为袁可立在登莱练水军两万、战船千余艘,不遗余力地支援东江镇后勤。

然而相比另一个前台袁崇焕,毛文龙的战绩实在是乏善可陈。

说起来,东江镇士兵的装备与宁锦防线的关宁军相比并不算差。孔有德、尚可喜攻灭东江镇时,缴获进口红夷炮20门,而袁崇焕守宁远时,城内红夷炮仅11门。

东江的兵源也不少,后来袁崇焕上岛清点时,全镇兵额有2.8万人,仅尚可喜(镇守东江镇的广鹿岛)所部就带给后金军民万余人。

而且,东江镇位于后金后方。努尔哈赤沿辽河修筑防线,用来防备关宁军可能的进攻;但是在其广阔的腹地,他根本无法防御。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大将军并没有类似“宁远、锦州”那种实打实的战果。所以,他的军事水平实在是不敢让人恭维。

但是,他毕竟经营了如此大的地盘,搞得努尔哈赤后方不得安宁。换句话说,他是个长于谋划、短于交兵的统帅。同时代的明朝,并不缺这种人,熊廷弼、孙承宗、袁可立,都是谋划型统帅。明朝缺的恰恰是敢于临阵指挥、短兵相接的统帅,就像袁崇焕。

所以,毛大总兵也就无缘此榜单了。

0 阅读:1

侍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