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就投降,干嘛非得剃头呢?聊聊清军早期剃头政策的缘由

侍儿看历史 2023-02-23 14:14:04

现在大家都知道,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拿出了祖上传下来的十三副盔甲。那么,这些铠甲长得什么样呢?

你要知道,起兵之前的努尔哈赤,往大了说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往小了说就是几个村的村长,努尔哈赤小时候都是靠打猎、采集为生,就这么个家庭状况,怎么家里还会有盔甲呢?

我的意思是,根据徐光启的核算,当时大明辽东军一套棉甲价值12两白银,需费100斤闽铁,这么值钱的东西,不早就卖了补贴家用了,怎么还会留到努尔哈赤这辈呢?

所以,这些盔甲压根就不是老努家祖传的,而是他岳父支援给他,作为股本入股的。

他的岳父叫佟佳·塔木巴彦,汉语名为佟远,汉化女真人,为抚顺当地富豪,开当铺,而这些盔甲,就是逃兵典当在当铺里的。后来辫子戏名人佟国维、佟国纲、康熙生母、隆科多乃至抗日名将佟麟阁、当今演员佟大为,都是这个家族的后代。

那么在当时的抚顺,是哪支军队在驻扎呢?当然是大明辽东军。所以,老努起兵时所穿的盔甲,实际上就是当时明军的盔甲。

上图是明末辽东军盔甲复原图。

这是明朝所绘的辽东军画像,是不是跟现在辫子戏里的清军盔甲很像呢?

清军棉甲

其实也不该用“像”这个词,其实在皇太极之前,两军的装备根本就一样。因为当时的后金都在山坳坳里,去哪冶铁、织布呢?

而后金之所以迅速壮大,就是我们熟悉的那首歌:“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老努是佟家女婿,还是个上门女婿,所以他很长时间都称呼自己为“佟·努尔哈赤”,给万历的表文、给朝鲜国王的信,落款都是这个名字。既然是上门女婿,就得在人家家里打工。而佟远的侄子佟养性是辽东军的下级军官,努尔哈赤跟他很熟,而佟养性还有个好朋友,叫李永芳,李永芳还有个好朋友,叫孙得功。

你懂了吗?

李永芳开抚顺城,孙得功开广宁城,并不是偶然的。

人家跟努尔哈赤早就认识了,喝了那么多年的酒,感情深厚,不然人家为嘛放着大明军官不当,非得去当反贼呢?

除了他两,还有石廷柱三兄弟、刘爱塔、金励等等,这些辽东军中下层军官,对李成梁死后待遇下降、天启加税不满,就跟老努这个前大明龙虎将军一起反推文官领导的辽东军,这才是明清战争的本质。

攻陷这些地方,通过接纳投降者、扒死人衣服、缴获库存物资,像攻陷广宁后,全军运输物资,运了三天都没运完,努尔哈赤获得了大量的盔甲、武器,攒足了与明军抗衡的资本。

所以,实际上这就是同一支军队的两派在打仗。这时候就有一个关键问题,战场上的敌我识别。

盔甲一样,人种一样,怎么区分是敌是我呢?

有很多人会说,可以改服色啊,跟对方颜色不一样,不就能区分了。既然努尔哈赤是红、白、黄、蓝,咱不用这些颜色不就完了?

然而不幸的是,努尔哈赤之所以能搞出这么多颜色的旗,就是因为辽东军的服色也是如此多样。

文初那张明代绘图是白色,上面这张是红色,其实呢,还有土褐色,蓝色,黄色等等。

清军绿营的军服配色就是继承明军的,上图即为绿营的五行阵。古人迷信,打仗图个吉利,用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来配色,这五个颜色,即为黄、青、白、红、褐。

除此之外,还方便战场军队调配。

辽东军主要是跟蒙古人、女真土著打仗,他们没有统一的服饰。而明军所属的军队分为几部分,分别穿着不同颜色的服饰,战场交锋,主帅登高而望,一眼就知道不同军队在什么位置,方便指挥调度。

当然,如果后金军打川军、戚家军这些非辽东当地的军队,还是可以分辨的,因为棉甲只在明朝九边普及,南方军队均未装备。但是如果打辽东军,两军服色一样,武器一样,盔甲一样,这动起手来,完全无法有效敌我分别。

所以,只能通过发型来区分了。

帽子下面拖着辫子的,就是后金军,帽子下面没辫子的,就是明军。

军人投降即剃发还有个好处。

当时的辽东军中有大量的女真人、蒙古人,他们的立场很不坚定。往往今天站队老努,明天站队明军,降叛不定,像刘爱塔,就是先投降后金继而叛逃回明军。而剃头就成了投名状,毕竟如果剃头了再跑回明军那边儿,人家都是长发,你光秃秃的,太尴尬了。

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清军的政策是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像多铎占领南京后发布的公告:

“剃头一事,本国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员,先剃求见,本官巳经唾骂,特示。”

至于多尔衮后来发布的剃发令,就远远超出了本文所述的范畴,属于统治阶级的暴政了。

就这些

0 阅读:6

侍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