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对四川的熟悉和南宋防御薄弱导致当地经常遭到蒙古入侵

史海撷英 2024-08-25 10:37:05

蒙金战争、蒙夏战争,都有比较清晰的战役脉络和时间线索。

比如蒙金战争,破三州、围中都、堕关河、围开封,这些战役的脉络非常清楚,而且次第展开,没有跳跃。关键也没法跳跃,破不了三州,就围不了中都;堕不了关河,也打不了开封。

再如蒙夏战争,战役脉络蕴含于时间线索,所以是第一次攻打西夏、第二次攻打西夏、第三次攻打西夏,直至第五次攻打西夏而灭掉西夏。其主要决定因素不是客观的山河之险和对手的战斗意志,而是蒙古人的战争决心和外交考量。

但蒙宋战争就极为特殊。它不同于蒙金战争、也不同于蒙夏战争,既没有清晰的战役线索又没有明确的时间线索。总体的战争进程表现为不同战区的各自缠斗。

四川战区开打的时候,荆湖战区也在打,同时两淮战区也没消停。根本找不到一个清晰的战役脉络来描述整个蒙宋战争。而且,一次大的战役打完了就是打完了,对全局可能毫无影响。甚至,即便一个大的战区分出胜负,也不足以改变战争全局。所以,只能按阶段、按战区叙述蒙宋战争,并在必要的时候指出其中的协同关系。

端平元年(1234年),端平入洛;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问罪。

窝阔台攻宋示意图

之后,窝阔台大汗立即发动全面侵宋战争,而且一出手就是灭国的架势,“选蒙古、契丹、汉军之精锐南下”。总体铺排是分兵三路:西路军,由次子阔端、将军塔海领兵,主攻四川;中路军,由三子阔出、将军忒木歹、张柔领兵,主攻荆襄;东路军,由宗王口温不花、将军察罕领兵,主攻江淮。三路大军不分主次、同步推进,谁打得顺手谁就是主攻,然后谁就灭掉南宋、谁就获得灭国之功。

这套生猛打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家军队的战争潜力。因为各路大军都要争头功。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瓦解对手军队的防御布局。因为对手军队找不到防御重点。

但问题是南宋非常与众不同。

或是因为山川阻隔或是因为历史惯性,南宋早就划分出了四川、荆湖和两淮三大战区。而且,各大战区都有强大的常备军和独立的后勤财税体系。这个布局就好像是专门给蒙古人准备的。同时,蒙宋战场的面宽极其极其漫长,从今天的甘肃省南部一直延伸到今天的江苏省东沿。大面宽的问题是处处防守、处处漏风,而好处则是庙堂无虞则百足不僵。

此外,绵延几千里的蒙宋疆界是中国南北的天然分界线,即秦岭-淮河一线。西边有大山、东边有大河,而大山大河之间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孔道适合大军通过。所以,处处漏风却仅是漏风,不足以形成席卷之势。

所以,三路蒙古大军只能各打各的,彼此之间根本无法实现有效联络和密切协同。于是,三路大军灭宋竟形成了三大战场,而且各个战场又都有各自的发生发展过程。

蒙古西路军攻宋示意图

蒙古西路军开辟了四川战场,始于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正月,止于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五月,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战争烈度最大。

蒙古中路军开辟了荆襄战场,始于端平二年(1235年)七月,止于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十月,宋军在这一地区打出了战略层面的防守反击。

蒙古东路军开辟了江淮战场,始于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正月,止于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九月,蒙军顿兵庐州,最后兵败退走。

四川战场还可以具体分为两个战场,一是蜀口战场,即今天的甘肃省南部和陕西省西南部的秦岭大山;二是四川战场,蒙古人打破蜀口后开始横扫四川。

蜀口战场打得最为惨烈。

端平三年(1236年)正月,以阔端为首的蒙古西路军自凤州南下进攻沔州。南宋沔州知州高稼依山为阻,多次击退阔端的蒙古大军,直至城破战死。突破沔州后,蒙军继续深入,围攻青原野,今陕西略阳北。宋将曹友闻率军解救,击退蒙军。随即,蒙宋两军在蜀口形成对峙。

阔端

端平三年(1236年)九月,阔端再率蒙古、西夏、女真、回回、吐蕃、渤海等多部族联军进攻蜀口。宋将曹友闻奉命据守大安军,也就是阳平关一线。面对蒙军进攻,曹友闻并未被动防守而是先发制人,亲率主力伏击蒙军。但伏击失败,曹友闻所部全军覆没,蒙军突破蜀口。

接下来的四川战场,完全是蒙古人的舞台表演秀。

阳平关失守后,四川门户打开,南宋残军退守剑门关一带。蒙军则兵分两路,阔端率主力向利州、剑门推进,宗王耶律末哥率部从阳平取道剑门以西,两路大军在成都会师。

剑门自古天险。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天险就是一块可以轻松踢开的绊脚石。阔端的主力一路攻城拔寨抵达成都,剑门无大战。耶律末哥的迂回一路,也顺利抵达成都,与阔端会师。而成都呢?四川制置使赵彦讷与四川制置副使、成都知府丁黼关系不好,然后这家伙就带兵跑到川东。所以,成都是一座空城。

占领成都后,蒙古人自西北向东南横扫四川,除川东夔州路和个别州郡外,其他三路五十四州相继沦陷。直至中路军统帅阔出死于军中的消息传到四川,阔端才率主力撤退北归。

但是,蜀口已失、门户全无,四川就成为蒙古大军想来就来、想打就打的狩猎场。

孟珙‍

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冬,蒙古西路军再入四川,一番横扫后抵达大渡河畔;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秋,蒙古西路军又入四川,而且一路向东占领重庆、顺庆等地,并进抵巫山;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冬,蒙古西路军再又攻入四川,扫荡成都等州府20余座;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蒙古西路军仅以三千骑兵自陕西经湖北南下四川,虽遭遇孟珙阻击但还是攻破遂宁、泸州。

蒙军对四川的进攻,伴随了大量的屠杀、毁城、抢掠的行动。史载“蒙军搜杀不遗,僵尸满野,良为寒心”。但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残忍进攻,毫无意义。

要么占据四川,将四川作为进攻长江中下游的基地,但没有,根本就没想经营这片地方;要么抢劫四川,但抢完就完,然后跟四川“一别两宽”。如此乘兴而来、兴尽而归,又到底想干什么?应该是什么都不想干,同时不想让别人在四川把事干成。

西路军统帅阔端受封凉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一带,之后一手向图谋青藏高原、一手向南进攻四川地区。图谋青藏是主动略地,简单说就是自己给自己扩大地盘,而进攻四川是闻令而动,相当于为大蒙古国扩大地盘。这时候,阔端会怎么做?

四川这个地方肯定不是自己的,那就谁也别想要,能打烂坚决打烂,没事就让自家军队去哪里活动活动筋骨。青藏那地方很可能就是自己的,所以必须经营好,于是凉州王阔端的主要关注和重要功绩是对藏区的经营。

阔端

既然阔端打四川仅仅是遵命行事,所以心态上就说不上有多积极,那为什么三路大军中唯有四川战果最大、破坏最大、持续最久?

一是蒙军对四川并不陌生。木华黎派人打过四川,成吉思汗派人打过四川,窝阔台派拖雷斡腹河南也打过四川。虽然都在边缘地带,但这些边缘地带恰是四川最硬的壳,也就是蜀口防线。所以,蒙古人对四川的地形和军队非常熟悉。

二是南宋对四川防守薄弱。南宋三大战区中,最急守、最难守的是两淮。因为两淮过去就是长江,长江过去就是临安。南宋最不急守又最易守的是四川。四川就是打丢了,南宋也能泰然自若。在资源锁定的情况下,南宋应该怎么做?自然是重兵集于两淮、四川得过且过。即便是宋初武德最为充沛的时候,四川吴玠吴璘兵团也只能固守蜀口,而不能染指陕西。不是这兄弟二人能力差,而是实力不允许。

曹友闻

三是官僚制下无英雄。四川不缺能打的将军,比如沔州知州高稼、被誉为“满身胆”的曹友闻,还有知阶州董鹏飞、知天水军时当可、西和州总管陈禹,等等。但所有人都被官僚制的条条框框绊住了手脚。四川制置使赵彦讷的战场表现,几乎就是个废物。但查其履历就能知道他绝非等闲,在开战之前就向朝廷四次上书要招降原金国巩昌总帅汪世显。汪世显拥众十余万,而且巩昌位置也极其重要。但四次上书、四次被拒,直至阔端兵临巩昌,汪世显投降蒙古。蜀口争夺战,汪世显成为蒙古人的急先锋。

南宋的四川战区惨不忍睹,那其他两个战区呢?战争是名将的试炼场。四川也会出现名将,但需要时间。而荆襄战区和两淮战区的名将已经提前登上舞台,并正在崭露头角。

0 阅读:71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