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严禁实施电子计价秤计量作弊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电子秤生产、销售、维修、使用、管理等有关事项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各环节禁止事项,强化了各方责任和管理要求。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大背景下,此举向消费者传递出一个积极而有力的信号:任何损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秩序、挑战社会诚信底线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不久前,江苏南京和连云港接连发生消费者遭遇鬼秤并被抢夺手机的恶性事件,本应起到监督和追责之职的市场管理者,不仅对商户使用“鬼秤”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反过来与其沆瀣一气,抢夺曝光者手机,试图毁灭证据。
市场上缺斤短两的“鬼秤”固然可怕,但如果监管上也有缺斤短两的“鬼秤”,默许或者纵容商家违法,只会让更多不法商家肆意破坏市场秩序和规则。我们不仅要追查不法商家的欺诈行为,更要追问市场管理方的纵容和回护行为。好的市场环境,不仅需要商家诚信自觉经营,管理者也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绝不可充当不法行为的“保护伞”。
“小计量”里有“大民生”,小小的一杆秤,一头连着商家的诚信,一头连着消费者的信任,关乎消费信心的提振与市场环境的建设。正因此,对于屡禁不绝的“鬼秤”,必须采取更加全面、精准、严密的治理措施,凝聚各方合力,让相关厂家、商家彻底断了生产、使用“鬼秤”的念头。
笔者认为,净化市场不能只靠网红打假,也不能只靠消费者的自我防备。说到底,还是要回到市场监管的角度——多层次的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的完善。
有关部门要强化执法责任、提高监管水平、创新监管方式,定期对市场上的计量器具开展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准确、合规。
一是对于发现的“鬼秤”,应及时公开曝光并严肃处理,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信用惩戒,切实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对不法商家的威慑。
二是对计量器具生产端进行强力监管,保证产品计量性能合格,并对合格产品出具产品合格证。只有确保生产端提供优质供给,才能减少流通端的良莠不齐。在全行业抵制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子秤,同时持续推进工艺改良,压缩电子秤被随意改装的空间。
三是对于市场经营者进行监管培训,敦促他们强化法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坚守诚实守信经营,也是打造自身市场口碑、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必要之举。
秤准量足非小事,一分一厘系民生。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市场经营者、商家等各方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多措并举、久久为功,让一切消费欺诈行为无处遁形,才能让群众消费更放心、更安心、更舒心。
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