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美国作为战争发家的一个国家,世界上多场战争的发生与持续都与美国脱不了干系。
但是,美国基本上没有亲自参与出手过。
唯独对中国,美军多次挑衅,这是为什么呢?
扩大俄乌战争2022年2月24日,受到北约东扩和顿巴斯冲突的影响,为了保障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普京宣布开展“特别军事行动”,计划对乌克兰进行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俄乌冲突正式爆发。
在这次军事冲突中,起初俄罗斯采用“闪电战”战术,从乌克兰的北、东北、东、东南、南部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快速向基辅、哈尔科夫等城市推进,并控制战略要地赫尔松。
到9月底,俄罗斯已经控制了乌克兰约20%的领土。
并且,由于俄乌双方本身其实有着巨大的军事差距,在大众眼中,这场战争应该会很快结束。
但是,俄乌战争开始已经有800多天了,这样一场长时间的战争,又是怎么维持下去的呢?
其中,少不了美国的推波助澜。
其实,俄乌冲突始终存在,但将冲突彻底激化的,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东扩,被俄罗斯认为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完全不可接受。
双方关系进一步激化。
在鼓动北约东扩的同时,美国也在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到乌克兰进行军事联合演练。
这些训练在内容上围绕乌军的需求量身定做,重视弥补在苏联军事体系中基层军官缺失的领导能力。
从这里就能看出,美国一直在为乌克兰发生战争做准备。
不仅如此,在俄乌战争发生后,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始终坚持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能源援助、经济援助。
并且,美国还要求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实行制裁,包括经济制裁、实体制裁、金融制裁、科技制裁、外交制裁等,全方位打压俄罗斯。
但是,美国始终在做幕后推手,不直接出兵帮助乌克兰。毕竟,尽管有了美国等国的军事特训,但实力的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乌克兰的军事实力本质上还是弱于俄罗斯的。如果没有了美国提供的高科技武器,乌克兰可能早就支撑不住了。
即使这样,泽连斯基也一直希望能快速结束战争,他多次与美国沟通,希望美国派兵,或是早日与俄罗斯谈判。
可他的提议始终得不到美国的同意,没办法,只能继续在战场上与俄罗斯僵持。那么,美国为什么不给乌克兰派兵呢?
美国的打算美国在表面上始终是代表着自由、正义的一方,至少他们是这么宣传自己的。作为世界上最自由民主的国家,美国不可能直接参与到世界上的战争中去。否则,就可能落个干涉别国内政的罪名。
甚至在俄乌战争中,美国支持乌克兰也是因为俄罗斯作为战争的发起者,是不正义的一方,所以,美国支持乌克兰反抗“侵略者”。
即便如此,美国也是对乌克兰提供物资装备上的援助,不可能派遣军队。
从另一方面来说,美国也是为了拖延战争进程。
因为美国提供给乌克兰这么多的援助并不是无偿的,他们能够在其中获得实在的利益。
并且,乌克兰在战争结束后也一定会对美国付出什么,作为美国援助自己的代价。
因此,美国在乌克兰战争中的目的主要有二。
一是打压俄罗斯。
让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形象遭到迫害,压制俄罗斯的国际声望,同时让俄罗斯在制裁下破坏发展根基。
二是从战争中赚取利益。无数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够让美国国内的军火企业获取利润,进而提高缴税。
只不过,俄罗斯的经济韧性显然超出了美国的想象,现在陷入僵局的,是乌克兰。
而美国对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就不同了。
中国的改变如今,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隐隐威胁到美国的霸主地位。
为了打压中国,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制裁。以及在台湾发展美国的势力,煽动“台独”“疆独”“港独”等势力,从中国内部瓦解中国的统一与稳定。
而在外部,中菲间的“南海仲裁案”,中印冲突等,都有美国的身影。这些,都是美国最常用的借助别人的势力达到目的。
不仅如此,美国还会派出军舰、航母驶入中国南海、台湾海峡等中国领土及领空。
2021年8月27日,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基德”号在海岸警卫队“门罗号”炮舰的伴航下穿越台湾海峡。
这已经是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以来,美舰第八次过航台湾海峡,而且还是首次组织双舰编队穿航。
2020年,美国海军两艘两栖舰船于9月6日在南海开展了航行训练活动。
同时期,美军舰机在南海活动频繁,美国的侦察机也多次出现在南海上空。
同年9月8日,疑似一架美军RC-135W电子侦察机伪装成了马来西亚飞机,在南海上空开展飞行活动。
这么多年来,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领土侵入行为。美国这么做,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维持自己世界霸主的威慑力。
通过自己“自由出入”中国南海以及台湾海峡的行为彰显自己仍然高中国一级,中国不敢对美国的行为作出什么行动,向世界表现中国的“实力弱小”和美国的“强大”。
就是这样经常的骚扰,才最让人厌烦。
面对美国的这些行动,中方一贯的做法是表示反对,坚决反对。但是,如今的中国不仅在外交上反对美国,也会迅速出动中国舰队,正面与美方入侵舰队对峙,解决问题。
因此,中方不能一味退让,也要表现出自己的强硬手段,才会有威慑力。
参考资料
环球网《美军两艘万吨巨舰进入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