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叔罹患肝癌去世,生活中避免这些伤肝习惯,你的肝脏会感谢你

林林的记事本 2024-02-22 00:41:31

吴孟达从发现肝癌到病逝只有不到3个月,发现肝癌时已经是晚期,而2月份因肝癌去世的知名音乐人赵英俊查出肝癌时也已经是晚期,那么为什么肝癌往往一发现就是晚期呢?如何早期预防肝癌呢,究竟该如何正确预防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为何肝癌往往一发现就是晚期?

据统计,我国肝癌早期诊断率不足15%,绝大多数患者被发现时已到中晚期。肝脏被称为“哑巴”器官,它不像其他器官出现问题后会有相应的信号。如肺出现问题会表现咳嗽、憋气等症状;消化道出现问题有腹痛、腹泻等信号。而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及代偿能力,之前有实验显示,一只被切掉2/3肝脏的小白鼠,三个月后它的肝脏就能够恢复成正常大小。同样,人的肝脏也很“坚强”,即便只有30%的肝脏正常运转,也能维持人体正常活动,肝功能检查等也可能不会显示异常。

因此,肝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具有病情隐匿、进展快速的特点,等出现症状时,往往已属于中晚期,这让很多患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生活中哪些习惯会伤肝诱发肝癌?

一、肝炎导致肝癌:

全世界乙肝病毒携带者差不多有3.5 亿,而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是10%,有一点几亿的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有50~70% 的病人最后发展成为慢性乙肝,而在慢性乙肝的患者中,有2~20%可以最终发展成为肝硬化,在肝硬化中有 6~15% 最后发展成为肝癌。

我国的肝癌大多数都是慢性肝炎失去控制后演变成肝癌,而从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是有一个时间界限的,但是如果是贫困家庭,根本没有时间和金钱去做体检或者是有相关不适症状也无法及时就医导致延误病情最终错失最佳时机。

而肝硬化除了肝炎演变,还有一个途径就是“血吸虫病”,而感染该病都是一些贫穷的农村地区,因为不注重卫生,从各种途径食用了粪便中的活卵,从而感染血吸虫病。

二、食用霉变食物

林医生这段时间听到一个32岁男子因肝癌去世的案例想和大家分享:黄先生今年32岁,平时不抽烟,滴酒不沾,因全身无力,同时腹部胀大就诊。经过相关等检查,确诊晚期肝癌,医生询问病史,黄先生并无癌症家族史,也没有乙肝病史,他从不喝酒,只是平时喜欢吃水果,其中槟榔是每天都吃的,另外,他喜欢一次性买很多水果在家,有时发霉了也舍不得扔掉。我们知道槟榔中的生物碱有遗传毒性,容易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癌症,而常吃霉变的水果导致黄曲霉素中毒慢慢的罹患肝癌。通过这个案例林医生想说,一定要少吃槟榔,不吃霉变食物。

从上面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其实黄先生是知道花生发了霉的,只是因为经济原因不舍得扔,并且健康意识比较淡薄,导致长期食用霉变食物,而发了霉的花生种含有黄曲霉素,它是一种剧毒物质,剧烈的毒性比人们熟知的剧毒药氰化钾要强10倍,比眼镜蛇、金环蛇的毒汁还要毒,所以黄先生的“健康意识”贫穷导致了他罹患肝癌,是在可惜。

三、长期酗酒导致肝癌

这个角度看其实穷人和富人都会有酗酒的习惯,并不能看出有多大区别,但是如果是富人他们喝酒可能都是一些业务往来需要请人吃饭喝酒,我国很多的老板都是在酒局上谈生意,而让客户喝得越开心成功率可能也会越大,但是这类人他们很少会在日常大量喝酒,并且都会有长期体检的习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但是如果是“穷人”,那么他们酗酒可能就是单纯的喜欢喝酒,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大量饮酒,并且没有定期体检,所以患病几率较富人高,而且治疗花费也没有富人承受能力大。

除了习惯预防,还有哪些方法发现早期肝癌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石明教授表示,早期发现肝癌其实不难,每半年检查一次甲胎蛋白(AFP)和B超,早期检出率能够达到80%,但是,能做到“定期检查”的人并不多。

可能有人会说:“我已经非常重视健康了,每年问我都会例行体检,而且进行肿瘤标记物的筛查,这样的话是不是就能及早发现肝癌了呢?”

很多人体检时都会选择做腹部B超,那么只做B超能不能行呢?据专家介绍,单纯腹部B超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难以确定肿块的性质,而且B超对于大肝癌与超大肝癌容易误诊。另外,B超检查结果容易受到检查者经验和分辨率的限制,这也会影响诊断结果。

AFP包括AFP-L1、AFP-L2、AFP-L3。其中AFP-L3与肝癌的发生直接相关,对肝癌具有极高的特异性(特异度高达95%)。

不过,单独用AFP普查,则会使部分肝癌患者漏诊,因为约30%~40%的确诊肝癌患者AFP并未有明显升高。也就是说单纯的检测血清AFP值正常,仍不能完全排除患肝癌的可能性。而且,在一些非肝癌患者中会存在AFP升高。

因此,这就需要结合B超和AFP来综合判断检查。

0 阅读:3

林林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