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潮中,为何“能者多劳”反成高危群体?

天下观查 2024-01-30 08:48:58

​进入2024年,裁员大潮并未因新年的钟声而退却,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eBay宣布裁减9%的员工,约1000人;

全球领先的ERP供应商SAP业绩预期增长,却仍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8000人;

微软紧跟其后,官宣将裁员超过1900人。此外,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同样遭受裁员冲击。

在大众的传统观念里,企业大规模裁员时,往往会选择那些业绩差、工作效率低、工作态度消极的部门和员工。

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真实案例表明,在裁员风暴中,那些能力强、责任心重且工作高效积极的团队反而更易成为被裁对象。

回顾一家公司的实际操作,有两个产品线相似的部门A与B。

部门A领导年轻有为,以实现业绩目标为核心,带领团队高效运作,不仅承担大量任务,还时常协助其他部门,口碑极佳,业绩显著;

而部门B则相对懒散,管理风格偏于哥们义气,效率低下,常因延误导致项目流失,尽管他们总以产品问题作为借口。

当公司整体业务增长疲软,决定通过裁员降低成本提升利润时,出乎意料的是,原本被认为应为主要裁员对象的B部门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反而是表现优秀的A部门承受了裁员指标的大头。

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其实并不难理解:

效率与饱和度悖论:

尽管A部门的工作效率极高,但由于完成任务速度快,工作饱和度可能相对较低,这意味着裁员后对现有工作的影响看似较小。

相反,虽然B部门效率低下,但工作饱和度高,每个人的任务相互交织,一旦裁员,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难以迅速填补空缺。

裁员决策背后的人力成本考量:

A部门人员能力普遍较强,离职成本相对较低。他们在职场上更具竞争力,被裁后较容易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甚至有些人会提前主动离职。

而B部门员工长期处于舒适区,能力提升有限,一旦面临裁员,再就业难度较大,裁员带来的反弹也更为强烈。

从老板的角度看,裁掉A部门更能达到快速降低成本的目标,同时业务还能基本维持,这种选择表面上似乎显得冷酷无情,实则是基于短期内人力成本优化的一种考虑。

职场上的“能者多劳”有时可能意味着更高的裁员风险,这既是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一种反映,也是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追求短期成本控制所催生的现象。

职场怪现象,却也是普遍存在的情况...

0 阅读:669
评论列表
  • 2024-02-05 13:50

    干的多挣得少背景小,这样的员工裁了就裁了。

天下观查

简介:宝哥在职场混迹十多年,分享如何轻松上升管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