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新闻,美以涉俄为由新
增制裁中国企业,然后中方表达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没想到俄乌之争已经持续了一年...不知当初预言很快就能结束的那群专家还在么?
很多事,不管发生时看起来多么笃定,只有在尘埃落地那一刻才能评判对错。
8年前在中国数据库圈里发生的一件大事,当时看着轰轰烈烈,很多人几乎预言国产数据库得到了突破。如今看着却不胜唏嘘,那就是3家国产数据库厂商合力购买了IBM Informix源代码这个事件!
盛极一时、转瞬而衰的Informix。
1973年,IBM启动了System R项目,发表了关于关系数据库的文章。伯克莱大学的科学家Michael Stonebraker和Eugene Wong受此启发开发了一个名为Ingres的数据库系统。
Ingres可以算是最早的开源数据库,衍生出数据库黄金时代的众多产品,其中Informix就是其一,而且Informix的主要研发团队就来自Ingres。
1997年Informix已经攀升为全球第二大数据库供应商,进入到鼎盛时期,(此时Oracle发布了8版本,次年发布了8i)。但紧接着Informix由于管理及财务问题信誉受损,并于2000年被IBM收购。
2015年以来,在相关政策推动下,国产数据库将迎来发展风口。在相关中间人牵线搭桥下,IBM 将Informix 最新版 12.10源代码授权,卖给了3家中国企业(华胜天成、南大通用和星瑞格)。
据传其中一家就花费超5000万元,总体下来可能超过1.5亿。其中星瑞格还是福建省国资(福建电子信息)在2015年成立的全资子公司,看得出各参与方都对这次购买给予很大的期望。
Informix本身就是非常不错的数据库产品,至今国内还有一部分银行用其支撑核心业务。在当时,该事件相当轰动,部分人预言,国产数据库自此可以在90%以上的事务场景替换Oracle!
然而,8年过去了,他们连1%的Oracle恐怕也没有替掉~。今天再回首看这次购买行为,剩下的恐怕不会是成功...!
1,拿来主义不是国产突破之道。据说Informix 核心源代码有2000万行,美国的核心研发队伍超200人,整个团队超500人。而以国内厂商当时的团队规模与研发质量,半路接手这些代码,难免吃起来异常艰难(最大的藐视莫过于:给你代码又如何,你一样看不懂!)。
所以8年时间,可能有接近小10亿元投入了,然而在市场上几乎没有泛起多大的水花,大部分投入打了水漂。
2,黄昏技术救不了国内市场。Informix在10年前有其辉煌的经历,也确实有技术成熟性。然而在最近10年里,数据库技术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AI等新业务催动下发展太快了。
目前在交易型场景中,核心业务显然在向分布式数据库迁移,非核心场景有达梦、金仓等老厂产品足够支撑;MySQL和PostgreSQL开源产品成熟度也有了质的飞跃,华为、阿里等大厂拿着开源产品也能后来居上。
结果就是,Informix的代码在国内“一眨眼”的功夫就成了黄昏技术,无论是业务需求还是技术趋势,中国市场已经不再需要“Informix”了。
3,冷屁股贴脸嘲讽:你们都是韭菜。
国内3家企业花了钱也仅仅得到了有限时间的代码授权。而2017年5月,IBM把整个Informix业务全都卖给了印度公司HCL。HCL全面接管IBM Informix,不仅仅是代码,而是全部的研发团队、办公场所。
IBM和HCL的合作协议显示,双方 建立了长达 15 年的合作伙伴关系, HCL 接管了Informix的代码和研发团队、办公场地,负责 IBM Informix 产品系列的开发和支持工作。IBM 继续负责市场营销,以前的客户关系和服务流程不会有任何变化。协议中虽然强调, IBM 没有将 IBM Informix知识产权剥离给 HCL。但是Informix的全部团队已在协议签订后全部从IBM离职,重新入职了HCL。而查看HCL官网,其也在销售HCL Informix。不管这些协议影响如何,Informix 的研发团队和产品代码当前已经属于HCL,已经是既定事实。在2023年11月,HCL将 Informix更新到V14.10。
这一购买代码的事实充分证明了,有代码不代表有技术!国产技术要突破不能光靠“拿来”,必要要创新、要加大自研。估计就算我们拿到Oracle代码,结果一样是掌握不了,等能掌控的那一天,手里的代码也都过时了。关注公众号:天下观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