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日中天的AI大模型,也到了发展幻灭期!

天下观查 2024-09-22 22:37:50

近期 Gartner发布了《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其中生成式 AI(GenAI) 正式进入到了幻灭期。

2018 年 6 月,OpenAI发布GPT-1模型,生成式AI开始向产品化发展。

到2022年的GPT-3.5发布,并且ChatGPT首次向公众推出,一夜之间人工智能崛起之声响彻云霄。

在资本市场上,原本火热的分布式数据库、云数据库瞬间哑火,所有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生成式AI领域,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数字人、智能助手...

人工智能企业的崛起速度、规模远远超过当初的分布式数据企业。曾经投资几亿美金就能在分布式数据库领域掀起阵阵热潮,然而类似的投资规模在AI领域简直就像是往海面上的鹅毛,荡不起一丝涟漪...

睡了一觉醒来,发现整个世界好像都被贴上了AI的标签,楼下饮水机流出来的都是“AI+”water;各大科技展会中,AI企业、大模型产品、解决方案占据了整片江山,于是有人感叹这个时代是“大模型遍地走,数据库不如狗”...

那时出差在外,高铁上、飞机上、合作伙伴、客户...所有人都在谈论人工智能,各种新闻媒体报道不断,纷纷预测哪些职业将被AI快速替换,打工人到了灭绝的边缘...

然而随着大模型产品的推广使用,很快人们发现当前的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其吹嘘的能力。曾经尝试使用某言、某问减轻文章编辑工作,但是发现其生成内容存在两个严重问题,导致根本无法使用:

1,信息幻觉。通用大模型依赖的训练数据集本身质量低、准确性差,导致产出的内容也大多存在失真。

哪怕只有1%的错误信息,但是这也无法应用在一些严谨的场合中,因为我们不确定这错误的1%具体是哪些信息,也就导致整体内容是无价值的。

例如我曾经随便编了几个数据库名字,和真实存在的几个数据产品混在一起,让某大模型“介绍一下这几款数据库”,结果他把这些不存在产品和相对小众不知名的产品,都“安”给了自家公司,并煞有其事的介绍他们的优秀功能、特性...

2,废话连篇。有一段时间用大模型,发现其生成的内容总是遵循一种固定格式,例如“首先....其次....最后....综上所述...”。

格式其实不重要,仅内容也全是类似“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关键的问题”这种废话,但却远远达不到这句话所展示出的滑稽和幽默效果,总之,就是充斥毫无意义、且平淡的废话。

如今,生成式AI技术从快速上升,达到顶峰,然后又进入幻灭期不过仅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未来能不能达到曾经的预期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验证。

但要说明的是Gartner模型中的幻灭期(或者叫陷入低谷)并不代表这项技术就不行了,而是其“炒作周期”进入了“陷入低谷”的阶段。

Gartner-技术成熟度模型

新技术从诞生、发展到成熟等不同的阶段周期都是可以预测的,而技术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关键因素起到了很大作用,就是— 炒作周期(Hype Cycle )。

1995 年, Gartner 就提出了这一观点,并在每年的技术成熟度分析报告中通过 Hype Cycle 来探索、展示某类技术正处于何种阶段。

其中 Hype Cycle(炒作周期) 包括五个阶段:

上升期:随着技术诞生、突破或产品发布等事件,引起人们的讨论,创新触发的炒作周期就此开始。

顶峰:随着厂商的营销力度增加,市场期望不断增长,最终达到顶峰(把“牛”吹到了极致,无“牛”可吹了),产品使用量也将快速增加;但此时市场增长的原因更多是因为“炒作因素”在发挥作用,而不是创新技术真的可以满足用户需求。

陷入低谷: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问题和缺陷被暴露,例如性能和低 ROI (投资回报率),负面口碑增长(超过了宣传、营销的影响),从而导致市场的兴奋感消退,技术开始进入幻灭的低谷。

攀升阶段: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早期用户都在报告缺陷和问题,也有部分用户在展示创新技术应用的价值;并且随着厂商对已发现问题的解决,以及用户使用能力的适应,于是这一技术又从低谷缓步进入攀升阶段。

当某一个技术发展到了这一阶段,如果参与厂商还没有建立稳定、有效的营收规模,那么它很很可能无法应对接下来的市场竞争压力,于是我们会发现头部企业效应产生,并且人才、资源、市场等将变得更加集中。当前的国产数据库技术,应该已经进入到这一阶段。

稳定期:最终这一技术在其合适的领域趋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技术。

0 阅读:123
评论列表
  • 2024-09-24 07:07

    AIGC如果没有办法解决数据质量问题,那么最终只能是一个假热潮而已,根本没法实用,当然更没有投资价值。

  • 2024-09-25 00:08

    智能AI的进化之路永无止境[点赞][点赞]

天下观查

简介:宝哥在职场混迹十多年,分享如何轻松上升管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