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镐为何能成为萨尔浒之战的主帅,因为当时他的最合适的人选

清水空流 2022-09-13 08:12:22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与女真的第一场具有决定性的战役,此役之后,明朝对女真的军事行动,由战略主动转化成为战略守势。这次战役明军主帅是杨镐。问题是明朝中枢为何让杨镐做三军主帅。阎崇年分析认为,明军萨尔浒大败的原因很多,其最主要的因素是统帅不当,指挥失误。所谓主帅无能累死三军。而萨尔浒之战的失败,负主要责任的是应该是朝廷中枢,因为在作战期间朝廷始终在“远程指挥”。

万历四十六年,明朝中枢相继收到努尔哈赤攻陷辽东重镇抚顺、而援救抚顺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全军覆没后,不仅如此,当时的辽东军事情况已经是十分危急,不光抚顺失守,整个辽东军事部署已经全线崩溃。实际上当时的辽阳、广宁都被包围。明朝内阁开始商讨如何处理对女真发兵的问题,而举荐杨镐就是时任内阁首辅的方从哲,而方从哲之所以举荐杨镐,就是在于其“熟谙虏情,威名素著”。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明朝让杨镐做经略,这个决定没有错,处在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可供利用的人选当中,他就是最合适的。

杨镐虽然是文官出身,但一直干的军事事务,先后任辽海分守道,万历二十五年任朝鲜都御史,在万历二十六年,日本侵略朝鲜,杨镐被任命为右佥都御史,奉命经略援朝军务。杨镐隐瞒败讯不报,谎报军功,被罢职。直到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年任辽东巡抚。万历四十年的时候,升任蓟辽总督。可以说,这是杨镐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虽然杨镐的能力不行。但资历只有他行。而且杨镐关键在于熟知边情和知兵。从政生涯中基本上都和辽东相关,和建州女真、蒙古、朝鲜都有广泛接触,杨镐在辽东的时候,和辽东本地将领尤其是和李成梁一系军事主将关系不错,本地的辽人杨镐都有好感。但问题在于,不是你从事这种工作就熟悉。杨镐虽然一直从事军事工作,能力却是一塌糊涂。选择杨镐也是无奈之举,内阁也很难找到一个比杨镐更合适的人选。

当然,对于当时的明朝来说,明朝内阁也确实没有人才了。而且明朝实行的是“文人统兵、以文制武”等明朝祖制,平衡二字是最难拿捏的。说白了就是,明朝内阁需要的不是一个能打仗的主帅,需要的是一个听朝廷话,必须是文官出身、有辽东从政的履历,与辽东地方官员相处容洽的官员,所以这个人除了杨镐之外。再也没有更合适的人了。但实际上,杨镐虽为统帅,实则掣肘极多。除了杨镐之外,蓟辽总督汪可受、辽东巡抚周永春和巡按陈王庭都是文官,任何做主战计划都是这四位文官制定的,杨镐也不是完全掌控局势。而四位武将连参加军事会议的资格都没有,武将只有执行权,没有参与权,更别说决定权。

当时杨镐年纪应该已经都七十多岁了,不仅主帅如此高龄,杜松,刘挺,马林和李如柏四位主将能力且不说,四人的年龄也都是六十多了。刘挺在萨尔浒之战的时候已经六十一岁,李如柏在萨尔浒之战时六十六岁。杜松和马林虽然没有明确的年龄,但基本上也是六十岁上下。而此时的努尔哈赤虽然也是60岁。但他儿子却年轻,代善时年36岁,阿敏时年33岁,莽古尔泰时年32岁,皇太极1时年才27岁。反看明军的四位主将连马都未必能骑上了。一个老头尚可理解,每路指挥官都是老头,这事就不正常了。

萨尔浒之战的失败是明朝整个体系出了问题,而此时的辽东是王朝最脆弱的地方,随时就要崩塌样子。主帅再知兵又有什么用。再加上朝廷这种遥控指挥,让卫青、李靖来都打不好仗。失败是必然,赢了那反而奇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35

清水空流

简介:历史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