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根据《行动计划》可知,到2026年年底,力争2—3个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建设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形成2—3个先进可用的基础大模型、20个以上垂直领域行业模型和一批面向细分场景的应用模型、100个左右示范引领典型案例,涌现一批制度创新典型做法和服务行业应用的标准规范。
《行动计划》指出,以重大应用需求为牵引,实施医疗、教育、科研、工业、农业、文化旅游、城市管理、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9个重点行业应用。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能源、金融、人力资源、消费等行业多元化应用。
具体来看,发挥眼科、肺癌、乳腺癌等现有模型优势,搭建医疗健康行业人工智能模型平台,形成高质量数据标准集;依托省级智慧教育平台,推进智慧校园、在线课堂、虚拟教室、智能学习平台建设;开展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新材料分析、蛋白质序列和创新药物化学结构序列预测,探索人工智能助力科研模式;培育“产业大脑”,结合真实场景发展融合具身智能的机器人,以应用牵引具身智能迭代演进;支持建设基于大模型技术的甲骨文字检测系统,推动甲骨文等文物保护整理与文创产品开发;依托“豫事办”等平台,接入政策问答、流程管理等领域大模型工具,推进政务办事精准指引和高效审批等。
此外,强化应用创新要素供给,加强“算力券”等政策工具引导,开展省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试点,推进大模型应用开源平台建设,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等新型研发机构,依托“智慧岛”打造一批人工智能专业孵化器。
今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相继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等重要政策文件。
河南省凭借其人口、农业、制造业和交通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潜力。
为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河南省已经制定了《河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在政策支持下,河南在算力、算法、数据和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算力方面,“嵩山”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中原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筹建名单。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已服务国家级、省级项目400余个,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加快建设,将成为国内最大、全球领先的公共算力服务平台。
根据《中国综合算力评价白皮书(2023年)》的数据,河南的总体算力规模居全国第12位。
在算法方面,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中原工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团队在时空大数据算法、智能群体行为算法、区块链算法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数据方面,截至2024年3月底,河南已建成5G基站19.63万个,居全国第5位,并建设了一批新型数据中心,如中原大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等。
在产业应用方面,河南省引进了超聚变、黄河信产、郑州浪潮、龙芯中科等重点企业,形成了以郑州为核心,许昌、鹤壁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超聚变在落地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已成为国产化服务器和AI服务器的主要供应商。人工智能企业APUS取得了河南省首张大模型备案牌照,并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智慧应用。
在机器人方面,河南省培育了50多家重点企业,涵盖了整机、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部分核心零部件有望实现国产替代,并在消防救灾、矿山巡检等特种机器人领域取得了市场竞争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河南省的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