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甘肃一老大爷,找到乡政府:我当过四川苏维埃主席

斋小晗评文化 2024-06-22 18:28:48

1960年的一天,酒泉寒风萧瑟。

一位老人独自踏着泥泞的道路,步履蹒跚走来。

寒冷的天气,似乎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决心。

他满头白发,面容苍老。

但眼神依旧炯炯有神。

拄着根手杖,缓缓走入村子。

老人径直来到村委会门前,对着工作人员说:

“同志,我当过四川苏维埃主席。”

工作人员一怔,难以置信地上下打量着这个衣衫破旧的老人。

“真是那样的大官,现在早就该在北京,过上优渥生活了啊。”

他半开玩笑地说。

老人神情黯然,用颤抖的声音说:

“同志,我对天发誓,我没有撒谎!”

工作人员面露难色,显然还是将信将疑。

老人无奈地叹了口气,转身摇摇晃晃地向家的方向走去。

每走一步,他都得竭尽全力,生怕一个不慎就跌倒在地。

巴山腹地长大

熊国炳,自小在偏僻巴山腹地长大。

父母都是贫苦农民,靠天吃饭,用双手为生。

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太多玩乐时光,小小年纪就得上山砍柴、放羊。

即便如此艰苦,家里依旧贫困潦倒,勉强温饱已是奢望。

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熊国炳和弟弟妹妹们总是挨饿。

小小年纪就两腮凹陷,皮包骨头。

转眼多年过去,熊国炳早已是个高大威猛的青年了。

他独自前来打猎。

希望能捕获些野味,为家里添口粮。

在昏暗的林间,忽然传来野兽的吼叫声。

紧接着是沙沙作响的树枝声,显然有只猛兽在接近。

很快,他就发现了那头猛虎的踪迹。

经过一番殊死搏斗,熊国炳终于将其击毙。

当他捧着那头重达百来斤的老虎归来时,乡亲们无不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此,尽人皆称他为“巴山勇士”!

自那以后,熊国炳的大名便传遍了整个大巴山区,人们闻之无不心生敬畏。

沉甸甸的责任

之后,红四方面军开到了通江。

随即便开展了剿匪肃反、分田夺地。

熊国炳立刻卷起裤腿,扛起锄头就加入。

很快,就被推选为竹峪乡的赤卫军队长和乡苏维埃主席。

成为一方红色革命政权的当家人。

1933年2月,28岁的熊国炳,就被任命为川陕革命根据地最高领导机构——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他从一个贫苦出身的农民,一步步成长为领导全川陕革命斗争的领袖人物。

这对熊国炳来说。

既是莫大的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尽管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已经被初步击退。

但川陕边区的群众,生活还是异常艰难。

那些曾倾家荡产,逃离家园的贫苦农民。

如今才刚刚回到自己的村子,他们的房屋被烧毁,农田被毁。

一无所有,根本无力再重新开垦耕种。

更有一些年老体弱的无依无靠的人家,连一口干粮都没有,眼看就要饿死在炕桌之上。

熊国炳坐立不安。

他深知只有确保群众温饱,革命才能站稳脚跟。

他亲自下乡,组织劳动力帮助那些无力耕种的困难户们收割庄稼。

并调集军民的耕牛、农具、种子,亲自带头组建起代耕队和割谷队。

有时太阳一出来。

他就披上补丁补丁的旧衣服,和大家一起在地里干活。

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群众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无论男女老少,都卷起裤腿和泥土下地。

你争我斗、你追我赶,一时间到处都是热火朝天!

主席对此非常赞赏,表扬:

“川陕边区的农业收成良好”。

身陷重围,四面伏兵

1935年,西北大漠,流沙飞扬。

一支行装整齐的红军队伍。

正在这片凄凉的地上,向前艰难跋涉。

他们就是在敌人的围攻下,不得不临时放弃川陕革命根据地,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熊国炳望着远方的地平线。

眼神凝重,而忧伤。

几个月前,那里还是一片绿洲,到处是红旗飘扬的革命根据地。

可是现在,那里只剩下一片狼藉和炮火硝烟。

敌人在红军撤离后,立刻展开了疯狂的报复行动。

长子熊光辉,次子熊光亮,被敌人枪毙。

妻子赵紫香在逃亡时虽侥幸逃过了魔爪,却也最终因漂泊流离,被活活饿死在了路上。

而父母,也遭到了敌人的毒打虐待。

一家老小,曾经是川陕苏区一手缔造的功臣。

如今却遭此横祸,熊国炳痛彻心扉。

他咬牙切齿,誓要为家人报这血海深仇。

可是此时,他们正身陷重围,四面伏兵,前途未卜。

只要活下去,就还有希望!

1937年1月,高台失守后。

蒋介石集结重兵,对西路军后勤部队驻守的临泽城展开了疯狂围攻。

城内,熊国炳和红9军将士们坚守阵地。

与敌人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拼杀。

到了23日夜里,在红9军的接应下,熊国炳向位于倪家营的30军靠拢。

一支人马,就这样隐没在冰天雪地之中。

默默前行。

行至一处名为三里沙嘴子的地方时,突然遭遇一股敌人的骑兵。

瞬间,枪林弹雨密集而来。

他奋力驰骋战马,在枪林弹雨中指挥部队,却也难免受了惊吓。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熊国炳胯下的战马中弹倒地。

他被狠狠甩出老远,摔进了一处雪坑之中。

严寒彷如一把锐利的刀,割肉剜骨般刺痛他的四肢。

双腿很快就失去了知觉,被冻得几近麻木。

熊国炳浑身是血,伤痕累累,昏迷不醒。

在这种恶劣环境下,他随时都可能牺牲。

片刻后,一阵猛烈的冷风将他吹醒。

于是,熊国炳咬牙坚持,用仅存的一点力气支撑着身体,拖动那双失去知觉的双腿,一点点向前爬行。

只要活下去,就还有希望!

突然,数十名搜山的敌人骑兵出现在视野中。

看到一个半死不活的人影,在雪地里拖曳着行走,他们快马加鞭地冲了上来。

熊国炳已失去了行动能力,瘫软在雪地里一动不动。

骑兵们走近一看,只见他衣衫褴褛,双脚冻伤,估计不是什么重要人物。

就把他丢在不远处的一处裕固族人家里。

人可怜这个被俘的红军。

在敌人离开后,便悄悄将熊国炳放了出去。

熊国炳弓着身子,拖着冻伤的双腿,在茫茫雪地上艰难前行。

一路上,他都没有找到任何战友的踪迹。

终于,在不知走了多远的路程后,熊国炳实在走不动了。

只好找了一处荒僻的小屋暂作歇脚。

等他缓过气来,猛然发现这里的风声没有那么紧迫。

于是壮起胆子四下打听,才知道已经走到了遥远的酒泉。

革命初心不变

由于交通闭塞。

这里的人们对局势一无所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熊国炳,虽然身无分文。

但也得以在这里,藏身躲过一劫。

他开始在酒泉打起了短工,靠着体力活维持微薄的生计。

在危险稍缓时,便继续向西方打听红军的行踪。

可惜,由于种种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他再也没能找到革命战友的踪迹。

就这样,熊国炳一个人在酒泉度过了十几个寒暑。

直到1949年10月。

这里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

一支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开进酒泉,举起了映红的旗帜。

看到这熟悉的画面,已经两鬓斑白的熊国炳热泪盈眶,肠子都快被搅旋了。

往日的激情,再次燃烧起来。

可是旋即,他的热情又如一阵风般冷却了下来。

毕竟时光荏苒,他已经年过半百,回到部队去,恐怕早就没有人认得他了。

要知道当年他在打游击时,头发还是一绺绺的黑毛。

现在满头苍白,老态龙钟。

他觉得活下来,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

何必再强嘴硬舌地重提往事呢?

直到很多年后,老革命同志徐向前、李先念他们才无意中得知了熊国炳的下落和遭遇。

太阳西斜,黄昏渐浓。

熊国炳拄着拐杖,慢慢走回家中。

他打开那个陈年的柜橱。

从里面小心翼翼地,取出一面陈旧的红旗,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

那是他革命战斗的见证,也是一路走来的唯一依归。

0 阅读:0

斋小晗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