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少年时冷静果敢,巧计拿下乱政者;之后任用贤相,励精图治,开创极盛,将国力推向巅峰;执政中后期,却贪图享乐,极尽奢靡,引发动乱,乃至京城失守,给国带来巨大灾难,大量平民遭兵灾丧命,致使其经营的帝国直转而下,盛世不在。
对,这个人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史学界认为:50岁之后的李隆基因享乐而糊涂昏聩,这是肤浅和表面化的结论。我们要了解一个历史人物,以人性论、认知论、心理学的视角,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自小目睹宫廷政治斗争并因此丧母的李隆基,对政治斗争有一般人未有之远见。年轻的李隆基在潞州任刺史时就开始经营名声,结交能人。回到京师的李隆基和北门禁军“万骑营”的许多官兵成了莫逆之交,还与负责管理皇家园林的苑钟绍京关系极好。韦氏和安乐公主毒杀中宗李显后,李隆基利用手中的人脉资源,瞒着其父李旦发动唐隆政变,诛杀效仿武则天的韦后及安乐公主。再后,在武则天的另一效仿者太平公主准备叛乱之前夕,当机立断粉碎太平公主的行动。这些都体现了他政治斗争的敏感果断、心机与谋划。
公元712年,29岁的李隆基终于登基称帝,开启励精图治之道。
他知人善任,任用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一时期,他注重发展经济,加强国家治理,使得唐朝的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他还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推行均田制、募兵制、改革税制等,促进了生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些举措使得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巅峰,为后来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彼时的唐玄宗对身边人说过,“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努力到哪怕形体消瘦,也要使天下丰饶,可见其勤政爱民的决心。
慢慢的李隆基手里的唐帝国走向极盛,经济军事达到巅峰,堪比东汉刘肇时的永元之隆。杜甫在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这是对其盛世的具体描绘。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盛的表象下埋藏了乱的种子,盛世的繁华下让权贵们快速的掠取了更多财富和资源,埋下了祸乱的种子,此时内心鼓胀的李隆基估计看不到繁华下的乱象。
就像公司创业,在老板的带领下,由普普通通的小店面变成了大公司并有了巨额的收益,老板的心态完全改变——努力之后需要享乐,正如学习之后需要多巴胺游戏,久压之后需要释放人性。对于一般性情中人而言,这是自然而言的事情,否则一辈子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庄子说,嗜欲深者天机浅,无节制释放人性,处于其对立面的智慧会被蒙尘。
不管这么多了,千金难为我愿意,有了“资本”之后的唐玄宗迫不及待的开启新的人生。权、色、钱、情绪价值、消除恐惧是人性的标配。
开掉凡事忤逆的张九龄,启用凡事洞悉其心意的李林甫为相来满足情绪价值,启用杨国忠用来搞钱、当然早就有了杨玉环有来满足色欲。
恐惧来自于权争游戏。而权争是通杀游戏,胜利者成为天下之主,失败万劫不复。权争者对此内心都有满满的恐惧需要消除。人是如白纸一般的蛋白质机器,主要由他经历的大事件塑造。年轻时经历过神龙政变、韦氏弑夫专权、唐隆政变、太平公主叛乱等,受重要数据喂养的李隆基,已经成长为一政变大师,他会比一般的人对这个通杀游戏理解更深刻,也更谨慎。
君王要确保安全,韩非早说过,不外乎权术。核心思想是君王要善于掩藏自己的念头和想法,让臣子无从猜测。要恩威并施,增加其恐惧,切断其夺权的念头。施制衡之术,让各方势力乱斗,自己收渔翁之利。后世许多帝王把这一套玩得炉火纯青,如汉武帝、嘉靖帝,甚至连亡国之君崇祯皇帝都是此道高手。李隆基自然没落下,夺儿子宠妃、阵前杀名将高仙芝、封常清二将、逼迫老将哥舒翰出潼关送死、一日杀三子、提拨牛仙客当宰相等等,这些,都让人看不透,但深得权术的精髓(当然,它有更深刻的认知和心理学原因)。
在权力的漩涡里,李林甫、唐玄宗、安禄山等人,君研究臣,臣琢磨君,君利用臣,臣利用君时时刻刻上演。
宰相李林甫早年投靠武惠妃,欲立武惠妃之子李瑁为太子,从而得罪太子李亨。唐玄宗遂利用他太子与李林甫相互制衡。作为权谋大师李林甫,早把玄宗研究得透透的,李林甫利用李隆基忌讳太子夺权的心理干翻王忠嗣;略施巧计扳倒严挺之打压了张九龄;再弹劾韦坚与皇甫惟明“规立太子”,不按常理出牌的唐玄宗以不正当的方式谋取进阶为理由(避免牵连太子)处置了韦坚与皇甫惟明,后又演变成怒杀韦坚与皇甫惟明。吓得太子李亨连忙休妻(韦氏)来撇清关系。李隆基对制衡游戏的热衷无经可比,哪怕老到走不动了还玩了一把扶持永王李璘制衡肃宗李亨的游戏,最后还把李璘给坑死。
最重要的算是唐玄宗利用安禄山玩的制衡游戏。也是第一个脱了的刺激游戏。
平定契丹叛乱者的战役中,安禄山贪功冒进,损兵折将,惨败而归,张守珪奏请朝廷裁决。宰相张九龄认为:安禄山不守军律使边军蒙受损失,按律当斩。李隆基力排众议赦免了安禄山。帮助过安禄山的李隆基逐渐开始重用安禄山,让安禄山成为制衡棋局上最重要的棋子。
河西、朔方、陇佑三镇因为其距长安太近,有被权臣、王侯、外戚利用的风险,所以李隆基始终不相信这三镇。又因为安西、北庭、剑南、岭南四镇太远,调兵时效太差,需要在不远不近的河东、范阳、平卢三镇安置自己人,而且为了更好的制衡或扑救长安和洛阳不可预知风险的危机,将三镇的权力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这个“天选”的棋子便是安禄山。
三千年的历史都是争当皇帝的历史,追逐权势的人才有机会当棋子,当棋子被赋予了足够的权力,再利用权力聚拢足够实力之后,制衡的棋子可能成为对手。因为坐上皇位就等于拥有了天下,诱惑无限,这么使得反叛成为无法抑制的欲望。到底是合作或背叛?实力是底牌,人心是变数。风险评估的过程中人都会高估自己,继而放大自己的赌性,这使得叛乱极易发生。
为了制衡需要给安禄山权力和实惠,控制安禄山的人心就是重中之重了。
李基隆对安禄山有过救命之恩,对自己曾经帮助之的人更有情感,这符合心理学中的富兰克林效应。被救者也有更有感激之情,这是肯定了的。
有感情就能重用么?肯定不行。情感只一小因素,还得试探其忠心。
但是人心不可测,只能据行为来判断。在利益的影响下,行为不一定是内心的表达。人类依据行为对他人内心判断多半是错的,却仍会依据判断的结果进行决策和做事,这么一来,结果就像七扭八歪的歪脖子树,不知道会长到哪里去。
外重者内拙,此的时李隆基已经没有那么敏感。唐玄宗多次对安禄山观察和试探,让他以为探到了安禄山的忠心。之后安禄山认杨玉环为妈,苦练“胡旋舞”来讨好唐玄宗两口子,情感上进一步拉近,让李隆基更相信了自己的判断。安禄山假装不识太子并说:“臣愚,向者惟知有陛下一人,不知乃更有储君。”这是安禄山向李隆基在表忠心,让唐玄宗暗自高兴。从这点来说,他是深深洞悉唐玄宗的心思的。但他本来是李林甫派系的人,如此说话完全得罪了太子。为了讨好皇上不惜得罪太子,不怕太子上位后清算自己?如果李隆基足够敏感,应该能听出点意味来。
两人一直在玩心理学上的无限猜度游戏。猜来猜去,安禄山官阶权势越来越更大,由此可以窥见他对安禄山试探的结果。天宝十三载,杨国忠参奏安禄山谋反,并设计召安禄山入朝。按理说心怀不轨的安禄山不敢回京面圣。哪知深喑唐玄宗心思的安禄山飞驰入京,并向唐玄宗"扮可怜",唐玄宗好言安慰并给了一大堆奖赏,从此彻底相信安禄山,谁敢说安禄山坏话将被严惩。这个无限猜度游戏,显然,安禄山最终胜出。
可以说唐玄宗并没有读懂安禄山。魏征所言:“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作为胡人的安禄山原本对孔孟文化没有认同,自然没有忠君的思想。作为王忠嗣曾经的下属,目睹王忠嗣被猜忌陷害的全过程,安禄山自然明白恩宠难久长的道理,特别得罪太子和杨国忠之后不可能周全。
但是重要是的,彼时,大量胡人在大唐走不通文官晋升之路,纷纷投军以谋取机会,其中卓越之人有高仙芝、安禄山、史思明、哥舒翰,还有后来的顶尖名将李光弼、仆固怀恩等人。许多底层胡人将士认为自己没有获得该有的待遇,心怀不满。安禄山一直在利用不这种满情绪,如,安史之乱前夕,安禄山还以32名蕃将替换汉的奏请获玄宗批准。可见安禄山在控制军心用以实现更大的企图,唐玄宗却没有看明白。
手握河东、范阳、平卢三镇军政财权,逐步经营好“军心”的安禄山早就有反叛的绝对资本,在杨国忠的打压下,制衡游戏终于玩崩。以消除恐惧为目的的制衡游戏终于成为最大的恐惧。
注: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史书或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 只是从人性角度分析一下历史人物,权当娱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