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 佛教用语。禅宗用以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并用来判断是非迷悟。《碧岩录·序》:“尝谓祖教之书谓之公案者,倡于唐而盛于宋,其来尚矣。二字乃世间法中吏牍语。”《灵峰宗论》卷三:“若缘木求鱼,守株待兔,三藏十二部是拭疮疣纸,千七百公案亦陈腐葛藤。”
指月 佛教用语。以“指”喻言教,以“月”比佛法。《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大智度论》卷九:“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视指而不视月,人语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汝何以看指而不视月?此亦如是:语为义指,语非义也。”以此教人着重领悟佛教精神而不要拘泥于名相言教。后来禅宗借此发挥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教义。
棒喝 佛教用语。禅宗某些派别接待参禅初学者的手段之一。即对于所问往往不作正面答复,或以棒打,或大喝一声,以验其根机之利钝,并暗示和启悟对方。相传棒的施用,始于唐代德山宣鉴与黄檗希运;棒喝并用,始于临济义玄。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据《景德传灯录》卷十五“宣鉴传”:“师上堂曰:今夜不得问话,问话者三十柱杖。时有僧出,方礼拜,师乃打之。僧曰:某甲话也未问,和尚因什么打某甲。师曰:汝是什么人?曰:新罗人。师曰:汝未跨船舷时,便好与三十柱杖。”《古尊宿语录》卷五,临济问黄檗,“三度发问,三度被打”,后参大愚,得悟黄檗宗旨,回复黄檗,“黄檗云:‘这疯颠汉,却来这里捋虎须!’师(临济义玄)便喝。”后世称警醒人们的执迷不悟为“当头棒喝”。
正法眼藏 亦称“清净法眼”。佛教用语。眼谓朗照宇宙,即观点藏谓包含万有,即含藏。禅宗用以指称释迦所传之“涅槃妙心”,或即禅宗“以心传心”之“心”,泛指佛教之正法。《释氏稽古略》卷一:“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嘱摩诃迦叶。’”《景德传灯录》卷二:“后告弟子摩诃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微妙正法,将付于汝。”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