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残卷斋藏善本碑帖鉴赏(三)

杞棠鉴藏 2023-11-08 09:51:21

黄宾虹 邓尔雅 潘飞声 李尹桑 赵蕃等 题跋 汉兖州刺史雒阳令王稚子阙

作者黄宾虹 邓尔雅 潘飞声 李尹桑 赵蕃等 题跋

质地纸本

形式1轴

尺寸46x94cm

版本清中期拓本

题签:汉兖州刺史雒阳令王稚子阙 题识:1、汉兖州刺史雒阳令王稚子阙。哲夫道兄燕游返粤,经由沪渎,出此责题。甲寅(1914)天贶节,刘三。钤印:刘三之章 2、少时曾见一本于李若农年丈泰华山堂,墨拓浓厚,反逊此明晰。哲夫得之京师,洵可宝也。甲寅(1914)六月,禺山潘飞声在翦淞阁挂壁三日,题记纸末。钤印:老剑、洁癖、五百四峰长 3、溽暑炎歊,哲父游燕,南旋出此拓一观,清风拂座,神为之怡。滨虹。钤印:潭上质 4、此阙曾见申铁蟾兆定有覆刻本,与原石相去远甚,不知其何所据耳。是拓为宛平高毁庵廷誉旧藏。乙卯(1915)正月,尔雅。钤印:尔 5、汉王稚子二石阙已佚其一,今仅存此一阙,且已漫漶。此拓“阳”字之左旁尚存,洵旧拓也。顷哲夫社兄携过余斋,与孙仲瑛同观。乙卯(1915)元宵后四日,李尹桑记之。钤印:李尹桑 6、汉时蜀墓喜建阙,大半粗珉驳蚀多。著录最首王稚子,字画渐次嗟消磨。抚君此纸毡棰蚤,形缺神完犹可宝。高冯沈李贾与杨,三巴兵火沦荒草。王稚子阙在新都,近更剥泐,似此旧拓,洵可珍贵。石禅老人赵藩。钤印:赵石禅、北垞 提要:王稚子石阙原在四川新都弥牟镇西北五里,东汉元兴元年(105)立。右阙题“汉故先灵侍御史河内县令王君稚子阙”,左阙题“汉故兖州刺史雒阳令王君稚子阙”,隶书,书风古朴雄健。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若东汉分书,莫古于《王稚子阙》矣。”此石阙宋洪适《隶释》及宋陆游《九月十日在汉州猎于新都弥牟之间投宿民家》等著作中已有记载,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王士祯《秦蜀驿程后记》所述石阙架构仍在,尚存东阙五字(另雒阳二字阙),西阙十二字;雍正九年(1731)西阙一石没入沟中;乾隆五十年(1785)翁方纲《跋王稚子阙》称其所见前年拓本,已仅存东阙残字;道光十七年(1837),《新都县志》载东阙残石分裂为二,知县张奉书将碑两旁用砖石嵌合并建屋;至1954年,四川省文管会调查时仍可见房屋龛内残阙,1966年残阙与房屋俱毁。故此阙于清中期变化尤甚,以存原石面貌及字笔画多者为贵。 此本为民国初广东金石学家蔡守客居京师时所得之物,整纸墨拓左阙残石。“史”字捺之起笔,“雒”字“各”之“口”部,“阳”之左半皆尚明晰,毡墨润泽,石质斑驳可见,是为清中后期精拓之本。此拓本郭麐、蔡守旧藏,黄宾虹、邓尓疋、潘飞声、李尹桑、赵藩、刘三六家墨笔题跋,朱印累累。 潘飞声(1858-1934),字兰史,号剑士、心兰、老兰,别署老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斋名翦淞阁、室名水晶庵、崇兰精舍、禅定室等。广东番禺人,祖籍福建。南社成员,长于诗词书画,近代岭南六大家之一。 黄宾虹(1865-1955),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宗师、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之一。 邓尔雅(1883-1954),原名溥,字季雨、万岁、尔疋,别署风丁老人、绿绮台主,室名邓斋、绿绮园。广东东莞人。精研印学,有《篆刻卮言》《邓斋印雅》等行世。

张伯英 题签 棱伽山民 张伯英 藏跋 汉祀三公山碑

作者张伯英 题签 棱伽山民 张伯英 藏跋

质地纸本

形式1轴

尺寸71.5x197cm

版本清中期拓本

钤印:彦冲、梁壑、顾芸台印、顾曾寿、虞卿、铁石山房 题签:汉三公山碑。小来禽馆所得善本,庚午(1930)三月重装于北平。 题识:1、祀三公山碑。此碑由篆入隶,尚有西京遗意,裴岑纪功、大开通之类也。棱伽山民记。钤印:偶然 2、此与开通褒斜道石刻皆体兼篆隶,汉人奇迹,旧拓尤觉元气浑沦。予得自匋斋,重付装池,嗜古者见之,惊为希有,若新墨本无足观矣。忆予弱冠时,馆徐州道署。所居石仓书屋以石墨巨幅张之四壁。一日邓熙之先生偕诸友相过,客指《国山碑》曰:“是安有字者?”予曰:“试静观之,审谛愈久,字亦愈多,即极漫处亦若云中鳞爪,变化不可方物。”熙翁抚掌曰:“非癖金石者不能道此语,岂惟《国山》。”凡巨碑皆不应割截,字字于错综处见精神,全碑之精神亦轩豁呈露,如亲见作者据石洒翰,踌蹰满志之时。宗可道兄与予有同嗜,因以此碑归之。庚午(1930)夏四月,云龙山民张伯英记。钤印:彭城张老、小来禽馆、居李公桥之东 3、右汉元初祀三公山碑,字体在篆隶之间。所谓减篆之萦折,为隶之劲直,由篆入隶之渐也。欧、赵俱未见洪氏所载光和四年《三公山》,别是一碑,非此石也。前清乾隆甲午,三通馆辑《金石略》,各省征访古刻,元氏宰陇西,王令君获此于城外埜坡,金石家乃知有此碑。如翁氏《两汉金石记》、赵晋斋《竹崦盦题跋》、沈西雝《常山贞石志》、黄小松《小蓬莱阁》、王氏《金石萃编》皆有著录并释文。元石漫漶,苟得最初拓本,静心求之,时或可补诸公之阙。余家旧藏一本,系小松手自精拓,珎重题记者。细为审谛,如第三行“希罕”下诸家皆作“□奠”,实则“□”明是“雒”字,“奠”明是“莫”字,假“雒莫”为“落寞”也。“蝗旱鬲并”诸家讹作“我”,小松独作“并”,引后汉安帝时仆射陈忠上书“隔并屡臻”为证,今按《陈忠传》注,“隔并”谓水旱不节也,“隔”“鬲”古互通叚,经典相承,多作“隔”字。小松所引外,《顺帝纪》云,政失厥和,阴阳隔并;《郎顗传》云,岁无隔并,太平可待;《刘瑜传》云,天地之性,阴阳正纪,隔絶其道,则水旱为并,此觧“隔并”字义,尤为明确。惟小松书“并”作“■”,非其原文,为略有失耳。又第四行“乃”下一字,诸家释作“来”,道下一字释作“要”,王释作“叟”,按原文,“乃来道要,本祖其原”,依诸家说,“乃来道要”殊不成文理(道叟更非),今细辨之,“来”字碑文写作“■”,首笔略作曲形,始悟此“求”字也。“求”小篆作“■”,此又变作“■”,与上文由是之来不同,此碑在篆隶之间,故如此写耳。《张迁颂》“纪行求本”是其证也。其他如“卜择吉”下,诸家作□,今谛视是“土”字;“将作掾王笧”,谛视是“王称”,“长史鲁国颜□”是“浮”字;“元氏令茅厓”,“匡”误作“厓”。若叚借诸字以“■”为“四”,“领”为“䫈”,翁氏书言之详矣。兹不赘及。庚午(1930)五月,厚病后自滨江返卜奎,宗可道长出示此拓旧本,眼为一明,虽略逊吾家所藏小松手拓本,然汉石佳拓日少,似此墨本已如球璧矣。为书考证数百字,呈方家指正。桐濠弟张延厚。钤印:延厚日利长寿、张伯未五十后作 提要:《祀三公山碑》全称《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乾隆三十九年(1774)发现于河北元氏县。刻石年月残,无撰书人姓名,翁方纲考订为东汉元初四年(117)立,现位于河北元氏县封龙山南麓。碑文为篆书,十行,行十四至二十三字不等,由于行距相等而字距不等,字体大小穿插,产生了变化中的整齐之美;再加上碑文的漫漶与剥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风采。 此拓为棱伽山民顾大昌、张伯英旧藏并题跋,张伯英庚午年(1930)题跋称此拓得自端方。此本为道咸间拓本,“熹”字完好不连石花。 顾大昌(1815-约1884),字子长,一字芸台,号古剑子、棱伽山民、偶然、鞟翁等,室名有万卷楼、惟德堂等。鉴藏、作画多以"棱伽山民"为署。元和(今苏州)人。清代画家刘彦冲嫡传弟子。山民性喜老庄之学,精于书画、古籍、碑帖鉴赏,收藏美富。顾曾寿为其子,顾亮基为其孙。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少溥,号云龙山民、东涯老人,室名小来禽馆、远山楼。江苏铜山人。清光绪举人。历任北京政府陆军部秘书、将军府秘书、临时执政府秘书长等。擅书法,精金石碑帖之学。 出版:《金石书画》第二卷,西泠印社出版社,2017年,第18-19页 著录: 1、《张伯英碑帖论稿·墨迹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48页 2、《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籍善本卷》,故宫出版社,2014年,第301页

张祖翼 谢国桢 旧藏 张祖翼 题签 汉麃孝禹碑

作者张祖翼 谢国桢 旧藏 张祖翼 题签

质地纸本

形式1轴

尺寸47x147.5cm

版本清同治拓本

钤印:谢刚生收藏金石文字 题签:汉麃孝禹碑。戊申(1908)二月,磊堪。钤印:祖翼 提要:《麃孝禹碑》又称《麃孝禹刻石》《河平刻石》,刻于西汉河平三年(前26),清同治九年发现于山东费县平邑集南,即今平邑县,无撰书人姓名。隶书铭文仅存两行,右为“河平三年八月丁亥”,左为“平邑侯里麃孝禹”共十五字。石碑形制较为原始,铭文简短,然而却是中国已知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碑”,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现藏山东省博物馆。碑阳左下方界格外有“同治庚午扬州宫本昂、宫显,任城刘恩瀛访得此碑于平邑”“江曙、高文保来观”两段题记。 此拓为张祖翼、谢国桢旧藏,有张祖翼戊申(1902)二月题签。 张祖翼(1849-1917),字逖先,号磊盫,又号磊龛、濠庐。安徽桐城人。篆刻师邓石如,宗石鼓钟鼎,隶法汉碑魏碣,碑学书风。著有《磊盫金石跋尾》《汉碑范》等。 谢国桢(1901-1982),字刚主。河南安阳人。1927年毕业于清华国学院,师从梁启超。在明清史、文献学、金石学和汉代社会等领域成绩瞩目。著有《清开国史料考》《晚明史籍考》等。

杨澥 题跋 汉嵩高山东石阙画像题字

作者杨澥 题跋

质地纸本

形式1轴

尺寸208x83.5cm

版本清拓本

钤印:澥、迟年唯印、□ 题签:汉嵩高山东石阙画像题字 题识:1、嵩高山石阙东西双峙,堂溪典铭题在西阙者,旧拓传流时获见之。余藏一本,为宣城张涵斋焘家遗物,有大兴翁苏斋考订题识小楷千余字,裱作手卷,什袭珍之。此东阙题字尤为难得,整张更为可贵,上下共四截,界纹可按今将上层下层空界无画痕者割去,仅存中二段,画像残字隐隐可见,装背藏之,笑为无字碑者盲人也。己亥(1839)仲冬二十日记。龙石。钤印:澥、龙石 2、牛空山绘图首行蚀第一字,三行蚀第三字,四行蚀第一字、第二字、第四字,今本四行首字存半,可以辨也。龙石识。钤印:澥 3、庚子(1840)九月廿六日与湘舟仁兄易梁造像一区。杨澥又笔。钤印:龙石、六十翁 提要:是拓有清道光十九(1839)年、道光二十(1840)年杨澥题跋三则,考证释读嵩高山东石阙画像题字。 杨澥(1781-1850),字竹唐,号龙石。江苏吴江人。工诗文,擅金石文字与考据之学,周秦以来彝器碑碣皆能辨其流源、真伪。精刻竹、砚铭及缩摹金石文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