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人民币兑美元的离岸汇率居然已经跌破了7.3。
与去年末收盘时的7.1264相比,到现在为止,人民币的年内下跌已经超过了1700点。
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SWIFT发布了2024年5月的数据,从全球支付货币份额及排名来看,美元的支付份额越来越高,似乎反映了全球去美元化宣告失败。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5月,美元份额高达47.89%,比上个月还增加了0.58个点。
紧随其后的是欧元,5月的支付份额为22.85%,尽管较4月有所提高,但与美元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不过如果同两年前的数据相比,欧元的下跌幅度是前五大货币中最厉害的。当时曾经一度靠近美元,但现在却只有美元的一半。
换句话说,美元的份额持续的增加,其中大部分是从欧元份额抢过来的。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俄乌冲突之后,欧洲被美国“强迫”参与了对俄制裁。
此后,欧盟与俄罗斯贸易处于半中断,欧元区经济增长受能源影响处于停滞,欧元的支付份额大幅下降。
毫无疑问,欧元是踩入了美元挖好的坑。
排在第3名的是英镑,目前的占比为6.84%。这是上一任的金融霸主,同样也是被美元击倒的货币。
大约100年前,美元从英镑手中抢过了全球霸主地位,英镑的全球支付份额就不断的下降,目前的份额甚至不足美元的零头。
人民币的表现同样值得关注,5月全球支付份额为4.47%,较4月小幅下降0.05个百分点,位列第四。
与此同时,日元的支付份额为3.61%,较4月下降0.36个百分点,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排名已超越日元,并逐渐拉大了与日元的差距。
但如果我们以人民币的份额和美元比较,就会发现我们甚至没有达到美元的1/10。
从具体数据来看,美元的份额上升了,人民币的份额下降了,导致双方的差距也扩大了,目前美元支付份额相当于人民币份额的10.7倍。
美元依然保持统治性的优势,几乎占了全球支付的接近一半,对此大家难免感到迷惑,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到去美元化中,为什么换来如此的结局呢?
其中原因之一是,欧元、英镑和日元份额的下跌,相当于把自己的市场份额贡献了给美元。
第二个原因则与美国越来越金融化有很大的关系。因为Swift的统计数据中,绝大部分来自金融投资领域的支付,真正来自实体贸易的份额占比较少。
而美元在这两年不断的加息,目前虽然不加息,但依然保持美元指数的强势,所以有很多资金在不断的买入美元,这造成了美元支付的份额居高不下。
但是从实体贸易的角度来说,美国却越来越空心化。
虽然我们的支付占比只是4.5%,但我们在实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的范围越来越大,我国的双边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已经超过了美元。
在我们与其中一些国家的贸易中,甚至已经几乎达到了完全去美元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俄贸易,超过九成使用的是人民币和卢布。
而且,SWIFT系统并未将中国与部分友好国家通过CIPS进行支付的份额完全纳入统计中,如果加上这部分的贸易额,有望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全球支付占比,甚至可能达到5%以上。
考虑到英国国力的相对下降,人民币超越英镑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全球去美元化任重道远,但现在正在逐步展现出越来越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