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老字号“合盛栈”的前世今生

洛邑评历史 2024-09-10 20:55:49

合盛栈是洛阳一家史超百年的食品老字号,前身名曰“合盛公”,创始于1893年,是洛河南岸聂湾张氏的私人店铺,坐落在老城北大街南端,今八角楼北侧,有铺面十几间,面积约二百平方,固定资产折合白银千余两。日常经营食用油盐,加工制作大头咸菜等,日产酱菜百余斤。

今八角楼、北大街南端那部分,1979年已改名兴华街,后因小吃夜市被传叫为十字街。古往今来,十字街一带一向商业发达。

清朝末年,聂湾张氏是一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全家有七十多口人、七百余亩地,耕读经商游刃有余。彼时,张家村里开着盐号、油坊,城内也有商号,生意端的是风生水起。

清末民初的商铺

网上有说北关寇家是合盛栈创始人,虽不确,但与合盛栈也有一定渊源。北关寇家也是大户,还是老洛阳街市上的四大商家之一,财富仅次于南关张蒂财家,高于西关梁家、东关高家。

清末民初,寇新礼、寇新奇弟兄在北大街开的“裕发长、庆发楼”山货非常有名。居住民生街的寇才顺家从清朝到民国,一直从事金银器的制造和销售,家族也因金银首饰,多交达官贵人。

当年,张家出道进城,在北大街发展,先租后买的房子,就是寇家的。而且,寇家的“穗芳栈”食品店,也是被张家盘下的。

清末民初店掌柜

书归正传。“合盛公”传到第三代张洛手里,逐渐扩大了店面,开始涉足酱油醋等食品调料。由于狠抓质量,张家大头菜信誉很高,销量猛增,很快挤垮了几家同行,独霸了洛阳的酱菜市场。

1921年,张洛病故,其子张鼎岑接班掌柜,家业再上台阶,固定资产增达白银三千余两。张鼎岑脑瓜灵活,善于用人,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又相继开发出甜点食品,成为洛阳市面最早,仅有的、甜咸通吃的食品生产厂家、店商。

张鼎岑还有一大手笔,那就是以六百两纹银收购了寇家的“穗芳栈”,将店名统一命为合盛栈。店名貌似简单组合,各有取舍,学问却大了。一来张家老客不陌生,二让寇家的老客有归属,人心双赢,生意红火。

八十年代合盛栈食品厂

那时,张家有雇工三十五人,咸食增加了西瓜酱、面酱、双醋等十三个品种;甜食增加了什锦南糖、鸡蛋小脆、大金枣等三十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平津、包头等地,年产值达三十万元。

抗战后期,张鼎岑又购置集道街一处院落,当酱园作坊。酱园作坊解放后演变为合盛栈食品厂,大门面向中州路,是洛阳人最后的记忆。

1944年,张家酱园遭到日机轰炸,137个酱菜大缸被炸毁,死伤各一人,被迫一度停产。不久,酱园又移至北郊岳村复产,规模有所缩小。抗战胜利后,合盛栈全面复产,又研发出新品五料面儿,投放市场,大受欢迎,被誉为“味之精”。

磨调料老照片

洛阳解放后,合盛栈仍是同业中的佼佼者。1955年,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合盛栈参加行业联营,旗下咸食类并入后来的市酱菜厂;甜食与“振华”、“会苏”合并成立公私合营的合盛栈食品厂,张鼎岑以私方代表身份出任副厂长。

1966年,合盛栈食品厂改名洛阳市第一食品厂,转为全民所有制。不久,从洛阳市第一食品厂调出26人,成立洛阳市食品二厂。1983年,洛阳市第一食品厂复名合盛栈食品厂。1985年,合盛栈有职工226人,年产值372万元,创利润32万元。

1993年,合盛栈食品厂再并入三乐食品厂,于2002年7月,随后者一起破产倒闭,原厂址已化身为王府烤鸭店,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今,市面上仍有打合盛栈旗号的,但已与合盛栈无有关系。合盛栈食品成了几代人的历史记忆。

记忆中的合盛栈食品多为甜点。其中元宵、月饼、双麻酥等,选料考究,工艺独特,味美抓口,享誉城乡,获85年部优产品,都是年节的抢手货,常顾客盈门,供不应求。

一年中的端午、中秋和春节前,也是合盛栈最忙的时候。工人们常加班加点,赴全国各地选料采购,赶制应时食品,供给“三节”,效益自然也没得说。

过客,又名洛邑过客,洛阳人,市作协会员,热爱家乡,喜欢怀旧。原创作品,欢迎品评互动。原创不易,反对抄袭洗稿,转载务请注明出处。

0 阅读:31

洛邑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