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北乡的前世今生
洛北乡前身是1968年5月4日、成立的洛北公社,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辖工农、新生、东下池、西下池、瞿家屯、西工、西小屯、东涧沟、五女冢、金谷园、烧沟、岳村12个大队,为科级农业社,隶属于原郊区。
有说洛北公社成立于1958年,一定是搞混了由西工区、老城区、邙山公社合并成立的洛北人民公社。这个公社存续时间不长,为后来的大洛北区呢。大跃进期间,人民公社风靡一时,全国城市和农村都在推行人民公社化,农业社、城市公社比比皆是,并不稀奇。
1984年,洛北公社改称乡,所辖大队改为行政村,数量没有变化。2000年,区划调整,洛北乡的新生、工农、烧沟、岳村四村划给新成立的洛浦路办事处,归老城区管辖;余东下池、西下池、瞿家屯、东涧沟、五冢女、金谷园、西小屯、西工8村,仍称洛北乡,归西工区管辖。
2010年9月,老城区邙山镇大路口、史家屯村划归洛北乡管辖。2012年,洛北乡更名为洛北街道,管辖的10个村陆续改为社区,走向城市化。为留住记忆,兹将上述乡村由来,逐一试作溯源。
洛北乡域图
五女冢的传说
五女冢,多地有之,来历大同小异。三门峡渑池五女冢,说是葬着苏秦的五个闺女,名气较大。洛阳五女冢位于纱厂西路以北,陇海线以南,涧河以东,占地约一平方公里,系洛北乡的一个行政村,来历也有很多说法,意思总大差不差。
五女冢,顾名思义,乃五个女子之坟墓也,名字怪异,藏着故事。向生避死乃为常情,一些不吉利的坟墓等敏感字眼,避之犹恐不及,堂而皇之用以冠名的,一定有非常之情。洛阳五女冢原名罗汉庄,主流说法,有迹可循。
传说古时,洛阳城里某个官员,命里缺儿,一连生五个,都是女儿,年岁一大,也就死心了。因受不得乡邻白眼,官员就在洛阳城郊罗汉庄,置了一处房产,带着五个女儿安居乐业,颐养天年。眼看着女儿们一天天长大,官员心里甚是欣慰。
多年以后,官员因病去世,临终前告诫女儿,将其就地安葬,唯一遗憾的是,没能看到女儿寻婆家。五个女儿失去了依靠,哭得死去活来。由于官员一家平时人善,热心的街坊听说后,纷纷过来帮忙,张罗后事。
守灵期间,官员的远房侄儿,突然从老家赶来阻拦,要将叔父拉回安葬,说自古魂归故里为正理,不能有外丧。双方僵持不下,遂报官裁定。
因官员遗嘱在先,衙门倒是支持就地安葬,但对“侄儿”提出“五女”为外姓人,他才是遗产的合法继承人的主张,却和起稀泥,责令“侄儿”和“五女”各挖一墓,再雇一牛车,拉上官员的棺椁,不要驭手,让牛自动拉车,拉到谁挖的墓穴,谁就主处后事,继承遗产。
面对听天由命的奇葩判定,“五女”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出殡那天,方圆左近的街坊四邻都来现场看稀奇。没了驭手的牛,好像也很不习惯,拉着车漫无目的,走走停停,一圈又一圈地瞎转,根本不往正地儿去。眼看一个时辰过去了,大家渐渐已失去耐心,牛车却突然停在了“侄儿”挖的墓前,让人目瞪口呆。
原来,长期待在农村的“侄儿”,熟悉牛性,事先偷将一罐清水,藏在了墓道。牛转渴了,闻到水腥味,找水为本能。暗使手段,有点无赖,但瞒过了众人。“五女”羞愤交加,只道是天命不可违,刚料理完父亲后事,就一起寻了短见。
罗汉庄村民很同情“五女”的遭遇,将她们尸体一一收殓,安葬在她们自己挖的墓穴,修成五个大坟头,人唤“五女冢”。不知从何时起,罗汉庄也改叫五女冢,沿用至今。
传说毕竟是传说,史无记载。其实,五女冢区域,本就是隋唐洛阳城的一行宫遗址,多夯土残存,传说或有附会之嫌,但封建礼教,男尊女卑确害死人。改名五女冢,控诉过去,警示未来,或为初衷。
解放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五女冢贯彻落实得就特别好,村民不分男女,住房享有平等权利,大名鼎鼎的“姑娘楼”,确属特色。
东涧沟的由来
西工区西部,涧河之东有条沟,历史上曾为西周王城、西汉河南县城内水道,后因城废干涸,人称干沟。干沟,一般指河的支流,水利上也指沟渠。诚然,沟若无水,也自干。
大约明时,干沟之沟底,成了移民定居之地,后繁衍成村。其村因在涧河之东,取名东干沟。东干沟,后称东涧沟,西南环傍涧河,北依纱西路,东邻王城大道,妥妥的都市村庄一枚。
考古证实,早商时期,东干沟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1038年,西周成王五年,周公营洛邑,此地为王城尽纳;西汉河南县城规模远小于周王城,但东干沟仍属“城流”。1954年在东涧沟村发现的龙山、二里头类灰坑、窑址、墓葬等文化层,被命名为东干沟遗址。
金谷园,名从石崇别庐的古村
洛阳火车站西南,有古村,曰金谷园,藏身楼宇,大街小巷纵横,旅馆饭店遍布,客流接龙,商业繁盛,堪称闹市,若非街口高大牌楼,“金谷园”三个鎏金大字,刷着存在感,极易让人犯迷。不过,这方闹市,曾几何时还是片墓地呢。
1978年,在金谷园村东向阳旅社,发现的新莽贵族墓,壁画完整、清晰,人称天象神话壁画墓。该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东耳室、甬道耳室等部分组成,南北长7米,东西宽6.1米,随葬品丰富,计有陶器91件,铜器12件,铁器11件,石器7件,铜钱828枚。
此墓前、后室都有壁画。前室为穹窿顶,顶绘天象图,四壁绘梁架柱枋和兽面纹斗拱;后室为仿木结构,壁画绘于墓顶平脊和东、西、后壁的斗栱栱眼壁上,在门梁及仿木结构部件上也有彩画。图像以日、月标识阴、阳,以后土、句芒、祝融、蓐收、玄冥五方之佐和黄龙、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五方之兽体现五行,配以仙人驾虎、仙人御龙、仙人戏天马等,象征升仙和祥瑞。
这个大隐于市的金谷园村,被地方志传为昔金谷园遗址,是以为名。该地方志在介绍村之来历时,称金谷园遗址就在今金谷园村一带。一带,泛指某地及其周围,换句话说,就是坐实确认。地方志观点很有代表性,认同者不乏其人。而且,洛阳火车站曾初名金谷园车站,附近尚有金谷园路、春晴路,貌似巧合也忒多了点。
金谷园为西晋大富豪石崇重金打造的私家别墅,富丽堂皇,一时地标,在中国园林史上也占有很高地位。一千多年前,金谷园毁于战乱,地望遗迹留谜。历史原因,记载混乱,个人观点,断章取义,金谷园真身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金谷园村前身是否金谷园,答案非也。民国著名学者李健人,曾任国民党中央军校洛阳七分校教官,对洛阳自然人文、政治经济、名胜古迹、人物典故颇多研究,有文史专著《洛阳古今谈》,称“金谷园者,石崇之别庐也,在今县城之东北;近人多以城西五里之金谷园村,指为石崇之别墅殊谬。”
那么,石崇金谷园在今哪里?追根溯源,从头说起。
石崇,字季伦,父亲石苞因辅佐晋武帝司马炎篡魏有功,加爵大司马,显贵当时,公元249年出生时,就含着金钥匙。成年后凭门荫入仕,起步就是修武县令,后官至省部级,前途一片光明。
升官发财根植骨髓,石崇捞钱不择手段,充满血腥暴力。史书有交代,石崇任荆州刺史时,常以打猎为名,蒙面抢劫远道往来的商客,豪取巨额财物,以至累犯命案。犯罪掘来第一桶金后,石崇又大模大样开始经商,将钱洗白,富可敌国,人称“花不完”。
钱来得容易,挥霍也肆无忌惮。有钱以后,石崇广置田产珠宝,纳妾豢养歌妓家奴,还高调与人斗富比阔,投巨资兴建专供享乐的私人会所,命名金谷园,招聘顶级大厨,组建豪华乐队,开派对,办歌舞,一众高朋终日宴饮,夜夜笙歌,赋诗唱和,任性好色,放浪形骸,生活极其奢糜腐败,被称为史上最嚣张跋扈的炫富者。
史载,金谷园依山布局,以水造势,凿地开窟,大兴土木,宏伟壮丽,亭台楼阁错落,珍花异木婆娑,鸟唱枝头,鱼跃池塘,水光山色动静结合,与天地浑然一体,洋洋大观,四季之景俱备,以春日为最,入选古洛八大景,名曰金谷春晴。
经常打卡金谷,参与宴饮的有才貌双全的大帅哥潘安,创造洛阳纸贵神话的才子左思,贾南风皇后亲侄鲁国公贾谧等人,朋友圈名流俊杰云集,史称"金谷二十四友",有即兴之作“金谷宴集”传世。
50年多后,书圣王羲之等42人依葫芦画瓢,在绍兴兰亭也操办过一次超级文酒之会,更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横空出世,影响力甩石崇好几条街。从此,“南兰亭、北金谷”成了古典园林史的一段佳话。
公元300年,永康元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诛杀贾后、贾谧等人,石崇失势后,又因爱妾梁绿珠得罪司马伦心腹孙秀,被密告图谋不轨,参与谋反,判了个死刑,并处没收全部财产。
石崇死后,“八王”内讧继续,“永嘉之乱”爆发,洛阳被反复蹂躏,劫掠一空。时“衣冠南渡”,汉民南迁,文明断片,金谷园也逐渐破败凋敝,变成废墟。这个历史名园,随时间推移,坐标越来越模糊,但也有迹可寻。
石崇曾在《金谷诗序》中介绍过自己别墅,是第一手资料“ 余……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河南县,西汉置,西晋末年废,管着当时洛阳郊区。金谷园村在周王城内,在汉河南县城外,相距不足三华里,硬伤明显。
金谷涧,东晋(一说南朝刘宋)郭缘生《述征記》有载“金谷,谷也,地有金水,自太白原南流经此谷,晋卫尉石崇因即川阜而造为园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沿袭此说,“……谷水又东,左会金谷水,水出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迳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也。”
太白原,历史词典解释“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南凤凰台南。为金水之源。”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3河南县记载“太白原,其原芒山之异阜也。”原本指广阔平地,在邙山岭丘上,确属异类。
孟津县志记载,孟津地貌素有“七成丘陵两成山,只有一成是平川”之称,原仅今送庄和平乐朱家仓一带有分布。凤凰台,简称凤台,系送庄镇辖下一村,但太白原何以为名,不考。太白原确切位置既定,金谷园地望愈加清晰,就在凤凰台村南。金水源应为金谷水源之误。
据考证,金水源出新安县正村乡上坡村,从五头乡东入孟津麻屯,顺邙山东南而下,再经朝阳小良村,过凤凰台,流往莫沟,再到分金沟汇谷水,最后注入洛河。期间,金水纳溪流并山泉,历金谷,已名金谷水,或金谷涧。
金谷园在凤凰台,村里有金水河,通过口耳相传,在当地早已是公开秘密。金水河即金谷水,是百姓的称呼习惯,70年代谷有一大泉,流量充沛,河水还很大。
金谷园虽消失了,影响宛在,傍名情况也不鲜见。以《枫桥夜泊》闻名的唐诗人张继在《洛阳作(一作初出徽安门)》有名言: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金谷乡,指今朝阳一带,近年洛阳出土的唐代墓志屡有提及;金谷园村,应属傍名,与遗址无关。
金谷园村牌楼
西小屯的由来
西小屯,原名小屯,自古就是一片热土,西周周公营洛邑建王城,时位于城中央,西汉设河南郡,是郡属河南县城所在地,后因为屯田点,规模较小而得名。系老洛阳九营十八屯之一。
小屯成村后,随着人口增长,不断向西繁衍发展,故又名西小屯。王城大道还名胜利路时,是条断头路。当时中州路北,洛阳博物馆西有条胡同,往里走,就是西小屯村。西小屯地处城乡结合部,早市非常有名。
西小屯为市政建设做出了大贡献。2003年扩修王城大道,西小屯被一分为二。后延修唐宫西路,西小屯又被切割成零散几块,分布在街道两旁、高楼大厦之间。目前西小屯已无耕地,村民被安置在新建的两个住宅小区,按月领取米、面、油,生活补助、退休金。
瞿家屯的前世今生
瞿家屯北临九都路,西傍涧河,南倚洛河,原为洛汭冲积平原,村名既含姓氏,又源屯田,也系老洛阳九营十八屯之一。老洛阳九营十八屯,特指过去洛河两岸驻扎兵丁的营寨,后逐渐发展演变的村庄。
资料显示,屯田制始于汉武帝,曹魏完善推广,是历代政府为解决军队给养、利用士兵和流民垦种荒地的制度,大致有军屯、民屯、商屯几种。曹魏名将邓艾屯军时,曾五里置一营;军屯习惯不一,有五十人为一屯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堪为古代军屯翻版。
考古发现证实,瞿家屯史前就是人类宜居之地;西周时,瞿家屯作为粮窖区,位于最早的洛阳城,周王城的中轴线上;平王东迁后,瞿家屯为东周王城王宫所在。灵王时,“谷、洛斗,将毁王宫”,就发生在这里。瞿家屯遗址赫赫有名。
明初,今上海苏州河以南地区之松江府有大族因故遭朱元璋嫉恨,被下诏族灭,瞿氏列榜首。诏文仅留长子“以存宗桃,余皆抄没”,几乎“歼之殆尽”。大劫波及,瞿姓纷纷隐姓埋名避祸,遂人丁大减,直到明朝后期才又复起。目前,瞿家屯移民自山西的王家为第一大姓。
上世纪50年代,有中州渠又自洛汭引出,环村东流。瞿家屯有渠首加持,水系更得天独厚。1965年,随着单晶硅厂的落户,修了一段九都路,瞿家屯才逐渐走入社会视野,以城中村闻名。
1990年代中后期,有部分单位和开发商注意到洛浦公园兴建后,瞿家屯土地价值可期,租赁的有,斥资建房的也有。其时,贯通村里南北小道称上阳路。上阳者,天之阳气也,展开为唐宫名。上阳路名源上阳宫。
1996年,上阳路南去洛浦公园,需经一片小树林,还很荒凉,常有野兔出没。当时,人们经过的中州渠桥还很窄,渠堤也好多故人坟,胆小的小孩子害怕不敢过。后来此桥加宽了,也称上阳桥。
1990年代末期,中房洛阳公司于此开发楼盘,2000年建成,称上阳花园,是其时洛阳连片开发的第三波高档住宅楼,购房者蜂拥而至。是时,洛浦公园已具规模,河面彩虹桥、月亮岛已率先建成,瞿家屯地段遂再次引起有关人士的严重关注,投资建房纷至沓来。
2007年,西工法院对面的盛世唐庄开建,开通了10路车,逐渐提高了瞿家屯周围人气。2017年4月6日,建于瞿家屯小树林的上阳宫文化园正式免费开园。相比唐上阳宫而言,尽管占比甚小,或谓管中一窥,但融于洛浦公园的优美环境,还是让人喜闻乐见。
如今,瞿家屯的村民早已住进高楼大厦,成为社区居民。
瞿家屯村民住宅小区
东下池、西下池的由来
东下池、西下池原为一村,统曰下池。下池地处洛河北岸冲积平原,形成村落时,因唐上阳宫下水池子而得名,另有爱情传奇故事,人称“下池轶事”。
上阳宫东靠宫城,南临洛水,西拒谷水,北达禁苑,建于公元675年,含观风殿、化成院、麟趾院、芬芳殿、本院及西上阳宫六大组团,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遗址位置两面临水,东达今金谷园路、体育场路,北迄今纱厂路,规模那是相当大。
洛阳地斜,西北高东南低。上阳宫布局随形就势,于西北引入涧水,顺御沟中流,又在东南筑下水池,导向洛河,源源循环。御沟两侧宫殿巍峨,曲径通幽,风景秀美,气象万千。
上阳宫为帝王离宫行在,机巧奢华,美女如云。《唐六典》称“高宗晚年当居此听政焉”。武则天也常在此理政。神龙政变,女皇退位,长居上阳宫,直至去世。唐玄宗居洛时期,也常住上阳宫,除了处理朝政、大宴群臣,还在此金屋藏娇,安置了大量宫女。
史载,杨贵妃专宠后,后宫之人无复进幸,有美色者辄置别宫,上阳宫即一处“美女库”、“ 幽禁所”。上阳宫里的宫女几十年如一日,只能“一生遂向空房宿”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说“上阳人, 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宫女闲极苦闷,不满现状,无人诉说,遂题诗树叶,放于御沟,一任随波逐流,聊寄幽怀。唐诗人徐凝有《 上阳红叶》诗“洛下三分红叶秋,二分翻作上阳愁。千声万片御沟上,一片出宫何处流” ,描绘不啻写实。
宫女凤儿《 题花叶诗》曰“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韩氏《 题红叶》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宫女的诗,《 全唐诗》有收录。而且,《 全唐诗》还收录一则奇闻,“天宝末,洛苑宫娥题诗梧叶,随御沟流出。 顾况见之,亦题诗叶上,泛于波中。后十余日,于叶上又得诗一首。后闻于朝,遂得遣出”。
顾况,多才多艺,曾任著作佐,掌修国史,工于诗,系大诗人白居易的伯乐。公元787年,年轻的白居易去长安应举,以诗谒见顾况。顾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不易;及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深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句惊叹,又说,能作此诗,居又何难!后得力顾况的宣传举荐,白居易遂声名大振。
书归正传。话说天宝年秋一天,顾况顺洛河,在上阳宫外采风,走到下水池时,突见一片梧叶从宫中顺水流出,在池里漂浮打旋,上隐约有字,拾来看到一首诗,好奇之下,写和诗于叶上,放入上水池,看着又流入上阳宫,然后每天去趟下水池,期待奇迹。几天后,再见那片叶时,竟真有人在互动接龙呢。
叶上原诗为“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人。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回应道“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里断肠时。君畴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宫女接到顾况回诗,《又题》“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风取次行”。
如此反复,顾况和宫娥一来二去,日久生情,后觅机将此事如实上奏朝廷,意外获恩准,终抱美人归。这段甜美的爱情故事后被称作“下池轶事”流传,还被后人归纳为“红叶传情”经典。明朝才子唐伯虎根据传说,作红叶题诗仕女图,堪称诗画双绝,流传于世。从此,红叶也被视作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传咏至今。
有史记载,唐德宗贞元年间,“安史之乱”被毁严重的上阳宫最终荒废。若干年后,上阳宫下水池所在地渐有烟火,人们靠水吃水,种田、染布为业,繁衍成村,时称下池。
下池村中有座庙,规模不断扩大后,人习惯以庙为界,庙东叫东下池,庙西称西下池,沿用至今。庙后来也没了,遗址被1992年10月修的牡丹桥占去,东西下池就以牡丹桥为界,称谓不变。东下池、西下池都是著名的城中村,土著基本搬离,出租房屋是一大特色,号称洛阳最集中的外来民工聚集地。
东下池、西下池示意图
西工村的由来
西工村东交新生村,西连东下池村,北起中州路,南临洛河,1984年前叫西工大队,却户不满百,人口一百出点头,完全是一生产小队的规模,存在感相对较低。时因地处“西工地”核心区,故名。
西工村曾经是优良的蔬菜区,后因城市建设发展,耕地被挤占,村民散居在九都路11号院,迎春巷,支建街、南新街等处。村两委也租房在原玻南路西办公。
原南新街九层楼后有“西工旅社”,后改名“天桥宾馆”,是西工村的集体企业。2004年因建步行街,天桥宾馆被拆除,给置换商业房5600平方米,用以维持生计。
西工村位置图
过客,又名洛邑过客,洛阳人,市作协会员,热爱家乡,喜欢怀旧。原创作品,欢迎品评互动。原创不易,转载务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