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莹是一名初二年级的女生,皮肤白皙,言语表达清晰,话语不多,显得有些紧张。她的眼神里透露出不安,仿佛心里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
阿莹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会感觉烦闷,情绪易怒且无法自控。她对自己要求较高,不能容忍自己做得不好,很关注和在意别人的想法。她自述经常会感到痛苦,感觉心里好像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
阿莹来到珠海,两地环境和文化差异大,同时阿莹和原来的亲人、朋友分离,需要重新认识新的朋友,这给阿莹带来了不少困难,适应困难导致她安全感缺失。
阿莹小时候在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上小学后才来到珠海和父母生活,这种情况使得她和父母的心理距离较远。父母因工作繁忙,难以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同样未能主动关心和关爱孩子。
阿莹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父母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年龄更小的弟弟身上。因此,阿莹在遇到事情时以及心里有想法的时候不愿意向父母倾诉,同时也较少向朋友倾诉,社会支持较少。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级,其中安全需求及归属与爱的需求属于较低层次的需求,如果较低层次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将会影响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安全感的缺失,可能是导致阿莹自我评价低落和学习状态不佳的原因之一。
我问阿莹:“我很高兴你能信任我,愿意向我分享你的困惑,同时我觉得你很勇敢,能和我说一下,你遇到什么事情了吗?”
阿莹回答:“我觉得自己成绩不理想,情绪也不太好,易怒,遇到周围同学吵闹,有人碰我,拿我东西的时候,会感觉很烦,控制不了自己,对他们大喊。”
阿莹说现在班里的有些同学会说坏话,感觉班级氛围不太好,之前在老家和其他学校的同学不会这样,她很怀念老家的小伙伴和家乡美丽的风景。成绩方面,阿莹说她的英语成绩从初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下降了,自行分析后,认为可以从背单词和练字等方面提高。
在和阿莹的交流中,我了解到,阿莹不能容忍自己做得不好,很关注和在意别人的想法。来珠海的时候开始,经常感觉像是心里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让她无法喘息。每当夜深人静时,她会在被窝里偷偷地哭,那些无法诉说的痛苦在她的心里滋生,让她感到无比压抑。
我问:“这块石头通常什么时候会出现?”
阿莹:“很多生活中的小事都会让我感觉不舒服,晚上就会不停地回想。”
她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特别在意,父母为了方便她和弟弟上学,在附近买了房,她担心家里的经济状况,觉得自己给父母增加了负担。
我问她:“你觉得父母为了你和弟弟上学买房,负担很重,父母和你们说过这个问题吗?”
阿莹:“没有。”
我:“那你曾经把这个想法和爸爸妈妈说过吗?”
阿莹摇头。
我:“平时,你会把自己所担心的事和谁说呢?”。
阿莹:“谁都不会说。”
阿莹说自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他们对阿莹很好,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来到珠海和父母一起住,后来奶奶也一起过来。
母亲比较温柔,但不太能理解她,爸爸比较暴躁,经常不与人交流,阿莹找爸爸说话时,爸爸总是会说别烦我,这让她感觉很疏远。
所以阿莹平时只会和父母说有趣的事情,不会说不开心的事,认为可能会给家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但弟弟在家里什么都会说,阿莹认为弟弟不懂事。她有两个好朋友,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但主要会聊一些愉快的话题,对于不开心的事情主要是通过网络,通过安慰其他同样有痛苦感受的人来抒发自己的痛苦。
我问:“这种痛苦的感受是一直持续的吗?”
阿莹:“近来过生日,有开心的事的时候不会感到难受,回老家的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也会很开心。”
阿莹对自己长期的痛苦状态感到困惑和怀疑,也有些恐慌。提及痛苦的来源,她说自己好像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她说近来的一周里周日比较开心,因为弟弟参加击剑比赛获得名次了。我问阿莹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她说喜欢唱歌,有空的时候会私下自己练习,并在唱歌的时候会惊讶、激动,自己居然可以唱出这么好听的歌曲。但她没有告诉家人,觉得这不值一提,还担心如果在外面报兴趣班会花很多费用。
阿莹还说她害怕一个人待在黑暗的地方,有一次家人为了让她勇敢一点,傍晚把她一个人留在外面,她感觉反感、抵触,想要有人陪着。有时白天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也会害怕,随时做好准备以防出现意外。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帮助她充分表达自己对生活中事物的感受。我和她一起探索自我,分析寻找合适的应对方法。
阿莹还分享了自己曾帮助过海边的一个失恋的女孩,之后感觉很开心。我鼓励阿莹,喜欢帮助别人是美好的品质,鼓励她多看看自己的优点,多探索自己的兴趣,多想想自己的未来。
我和妈妈说了阿莹的主要表现和内心的想法。对于她对家庭经济负担的担心,妈妈表示很惊讶,因为阿莹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主动找妈妈谈心,通过我们的交谈,妈妈意识到平时乖巧懂事的女儿有很多家长不知道的烦恼,表示会主动关心和了解女儿。
我深入到阿莹的潜意识层面后,终于发现了根源,找到了阿莹的病理性记忆。小学二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父母回家很晚,她经常一个人在家,有被遗弃的感觉,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非常焦虑。后来就会经常入睡困难,总是想一些烦心事,要几个小时才能睡着,她感到紧张、恐惧、无助,有时甚至会哭出来。我对阿莹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她害怕的情绪下降了许多。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莹的母亲反馈,在校园里,她会主动过来和老师打招呼,也会和母亲分享她的生活。在课堂上,她全神贯注地听课,主动地发言和思考,和同学讨论交流,她的改变让我发自内心地为她感到高兴。我知道她心里有了一道光,可以照亮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不幸的经历、遭受的委屈,成为她成长路上的勇气和力量。
阿莹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曲折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寻求帮助,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阿莹的改变不仅是她个人的成长,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启示,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