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活到90岁的老人,基本上在60岁的时候,就戒掉了这3物

廉护养护 2024-11-10 03:47:3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好的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寒露时节的一个清晨,我刚值完夜班准备交接,护士小李匆匆跑来说:"王医生,今天第一个病人很特别,是位92岁的老太太,独自来看病的!"

走进诊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她身着整洁的藏青色唐装,银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正坐在那里悠闲地翻着手中的老花镜。

"大夫,我最近胃口不太好,想来做个检查。"老太太抬头冲我笑了笑,声音洪亮得让人难以相信她已是九旬老人。

作为一名从医20多年的消化内科医生,我见过形形色色的老年患者。有些70多岁就需要轮椅代步,记忆力严重衰退;有些80岁出头就已经卧床不起,生活难以自理。眼前这位老人的身体状况着实令我惊叹。

细细询问病史时,我得知老太太姓张,退休前是位中学数学教师。更让我吃惊的是,她不仅每天坚持打太极拳,还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书法班和合唱团,生活充实得很。

"张奶奶,您这身体状况比我见过的很多60多岁的病人都要好!能跟我分享一下您的养生之道吗?"我一边在病历本上记录,一边忍不住问道。

张奶奶笑着说:"说来也简单,就是我60岁那年下定决心,戒掉了三样东西。这一戒,就戒出了个健康长寿。"

张奶奶60岁那年做了一次全面体检,结果发现血压收缩压高达165mmHg,甘油三酯2.8mmol/L,颈动脉超声显示血管弹性下降,已经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兆。这个结果可把她吓坏了,她的父母都是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早早离世,父亲68岁患脑溢血去世,母亲72岁死于心肌梗塞。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主治医生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张女士,您现在是个危险的节点。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生活方式,很可能会重蹈您父母的覆辙。'" 张奶奶回忆道。

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让张奶奶下定决心要改变。她找来很多养生书籍仔细研读,还专门去请教了几位老中医。经过认真思考,她决定从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开始改变。

第一个戒掉的是烟酒。虽然张奶奶不抽烟,但特别喜欢小酌。每天晚饭必定要来两盅黄酒,逢年过节更要和老姐妹们推杯换盏。可医学研究表明,长期饮酒即使量不大,也会对身体造成慢性损害。酒精会损伤肝细胞,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还会影响深度睡眠,导致免疫力下降。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饮用超过14克酒精(相当于一杯红酒)的老年人,其心血管疾病风险比完全不饮酒的人高出27%。戒酒后的张奶奶明显感觉睡眠质量提高了,头脑更清醒,血压也逐渐趋于稳定。

第二个戒掉的是熬夜。张奶奶退休后养成了追剧的习惯,常常熬到凌晨一两点。"那时候觉得反正第二天不用上班,睡到自然醒就行。"她不好意思地说道。

2023年《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揭示,昼夜节律紊乱会加速端粒缩短,导致细胞衰老加快。长期熬夜还会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引起内分泌失调,降低免疫力。从此,张奶奶严格执行"十点睡觉,六点起床"的作息制度。

"刚开始很不适应,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就听些轻音乐,泡杯菊花茶,慢慢调整作息。坚持一个月后,身体就适应了这个节奏,现在都不用闹钟,到点自然就醒。"张奶奶说。

第三个戒掉的是重口味。张奶奶年轻时在四川生活多年,对麻辣火锅、咸菜腊肉情有独钟。"那时候觉得吃得重口才过瘾,清淡的菜就像嚼蜡一样没滋没味。"

可近年来的医学研究频频敲响警钟。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达10.5克,远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5克标准。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指出,过量食用腌制食品会增加胃癌风险,这与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胺类物质有关。频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则会损害胃黏膜,引发慢性胃炎。

改变口味习惯是最难的,张奶奶花了近半年时间才逐渐适应清淡饮食。她总结出了一套"巧味"经验:用新鲜香料代替重盐重油,比如葱姜蒜、香菜、迷迭香等;多采用蒸煮焖炖的烹饪方式保留食材本味;每天变换不同食材,让味蕾保持新鲜感。

除了戒掉这三样,张奶奶还培养了许多健康习惯。每天清晨6点起床打太极拳,她已经坚持了30多年;饭后必定散步半小时,风雨无阻;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文艺活动,和老姐妹们唱歌跳舞,其乐融融。

"我觉得保持愉快心情特别重要。年纪大了,有些人总是唉声叹气,觉得自己不中用了,那样反而会加速衰老。要学会自得其乐,多和人交流,让生活充满正能量。"张奶奶语重心长地说。

这让我想起了2024年初《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关于长寿的跨国研究。研究团队对全球18个长寿村的2万多名老年人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90岁以上高寿老人普遍具备三个特征:规律的作息时间、清淡均衡的饮食习惯、积极的社交活动。

研究还特别指出,60岁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这个年龄段,人体各项生理机能开始明显下降,但器官代偿能力仍然较好,是调整生活方式、养成健康习惯的最佳时机。那些能活到9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在60岁左右就开始有意识地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张奶奶的经历恰恰印证了这项研究结果。她的养生之道不是靠昂贵的补品或保健品,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改变,摒弃不良习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经过详细检查,张奶奶的胃部问题并不严重,只是最近天气转凉,加上饮食过于清淡导致消化功能略有下降。我建议她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每天可以吃个水煮蛋或一小碗瘦肉粥。

临走时张奶奶笑着说:"大夫,我还要再活10年,到时候带着曾孙来看你。"看着她矫健的背影,我由衷地希望她能实现这个愿望。

这次诊疗经历给了我很大启发。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何活得健康长寿,关键不在于寿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质量。张奶奶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改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延年益寿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那些活到90岁以上的老人,并非只是运气好,而是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及时调整生活方式。60岁,恰是这个调整的最佳时机。趁着身体各项机能还算硬朗,痛下决心改掉不良习惯,为未来的健康人生打下基础。

生命的精彩不在于活得多久,而在于活出质量。健康长寿的秘诀不是什么神丹妙药,而是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愿我们都能像张奶奶一样,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活出精彩,收获属于自己的长寿密码。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1 阅读:784

廉护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