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晚报2024年10月30日版面
邻居崔丽丽在准备饭菜。 刘卓毅 摄
一个摔倒骨折住进医院,一个患病在家中,儿子在外出差,儿媳要边工作边照顾两个孩子……不久前,家住李沧区中南熙悦小区的唐爱英和宗瑞平老两口生活遇到难题时,邻居们伸出了援手,大家轮流给患病在家的宗瑞平送饭,陪他聊天,还有人去医院照顾受伤的唐爱英。10月29日,记者来到李沧区中南熙悦小区8号楼,现场探访这段邻里相助的感人故事。
■老两口生活遇到“坎”
8月上旬一天清晨,家住中南熙悦小区8号楼的杨志德的电话突然响起。“那会儿是4点多,天还没亮,我感觉肯定是急事。”杨志德退休前是一名铁路警察,他接起电话,邻居告诉他,独自在家的71岁邻居宗瑞平摔倒了。
“他身体不好,老伴骨折住院了,我得抓紧去看看。”杨志德说,他和几名邻居赶到17楼的宗瑞平家,发现他倒在地上。大家反复询问,确认他没摔伤后,将他扶到了沙发上,直到宗瑞平的儿子赶到。
“我住院的这段日子里,多亏了这些好邻居,他们一直在帮忙照顾我们。”宗瑞平的老伴、68岁的唐爱英提到自己的好邻居,眼眶湿润了。
唐爱英告诉记者,老伴宗瑞平如今疾病缠身,但年轻时是文艺青年和运动达人,喜欢音乐,会拉二胡,还喜欢打乒乓球,练过拳击。2021年的一场疾病缠住了宗瑞平,从那以后,他手边离不开拐杖,身边离不开人。今年8月2日上午,她外出买地瓜时,不慎摔了一跤,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左手骨折,需要住院治疗。“那段时间,儿子在外地出差,儿媳妇也要工作,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唐爱英称,她最担心的是患病的老伴。可这种担忧,没过几天就烟消云散了。
■邻居上门送饭加照料
唐爱英和宗瑞平以前住在市北区,四年多以前搬进中南熙悦安置房居住。从那时起,老两口认识了一帮好邻居:唐爱英去同单元邻居家串门时,认识了22楼的崔丽丽;宗瑞平下楼打乒乓球时,认识了8楼的杨志德。大家年岁相仿,搬进小区之前都住在人民路附近,共同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聊的东西越来越多。
“互相之间,没把对方当外人。”杨志德和妻子金君告诉记者,宗瑞平患病后,夫妻俩没事就去找他聊天。时间一长,为方便来往,宗瑞平将自家的门房密码告诉了杨志德夫妇。唐爱英摔伤住院后,杨志德夫妇第一时间伸出援手:8月天气炎热,金君到病房里给唐爱英送饭,还给她擦拭身体,梳头,杨志德则主动当起了厨师。“我会炒大白菜,还会做石锅鱼,他(宗瑞平)吃得可香了!”杨志德说,他隔三差五就上楼,把自己做的新鲜饭菜端到宗瑞平家。
“我比较擅长做面食。”住在22楼的崔丽丽也有宗瑞平家的进门密码。她告诉记者,得知唐爱英住院后,她也开始帮忙。崔丽丽的丈夫身体欠佳,她要在家照顾丈夫,不能去医院看望,但她每次做了包子或者饺子,安顿好丈夫后,都会下楼送一些给宗瑞平。14楼的邻居张忆全家喜欢吃水果,每当她买了水果,都会送一些到宗瑞平家。
■十多名邻居轮流陪聊
8月中旬,唐爱英出院了,她惊喜地发现,老伴被邻居们照顾得很好。
因为唐爱英手伤尚未痊愈,邻居们依然坚持给她家送饭。前不久,宗瑞平的三弟四弟来看望宗瑞平,杨志德夫妇正好在家。他们发现,这些邻居比他们还熟悉宗瑞平的家。
“他们真是把我当成了家里人。”宗瑞平感叹,他身体不佳出不了门,曾经担心过理发的问题。让他没想到的是,杨志德买来剪子和推子帮他理起了发。更让宗瑞平和唐爱英感动的是,金君知道宗瑞平喜欢喝豆腐脑后,每天早晨6时许起床后,就会出门到早点摊给他买回一碗,一端就是一个多月。
“人家这么信任我,还把门房密码告诉了我,这份信任,啥东西也换不来。”金君和杨志德告诉记者,包括夫妻俩在内,有十多名邻居每天轮流到唐爱英和宗瑞平家中,大家没事就坐在一起聊聊天,或者将自家做的好菜送一些上门,这些日子,唐爱英和宗瑞平家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社区也及时伸出援手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我要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的邻居!”唐爱英表示。这场邻里间的爱心相助,不仅帮老两口顺利渡过难关,更在居民之间搭建起了一座爱心桥梁。
10月29日上午,李沧区湘潭路街道雨湖路社区的网格员余薇敲响了宗瑞平的家门。几天来,余薇经常来帮他们打水。雨湖路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照顾老两口,他们组织志愿者、网格员定期探访,还协调社区医务室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邻里之间的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精神在我们社区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大家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表示。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刘卓毅 实习生 刘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