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与自己“好了”将近30年的义渠王诱杀之后,耐不住寂寞的宣太后(芈月)又找了一名叫作魏丑夫的“面首”。
这个魏丑夫,虽然名字起得有点潦草,但是,他本人却是实打实的“小鲜肉”一枚——不仅年轻帅气,而且“技艺高超”,很得宣太后喜爱。
几年之后,宣太后病重;在思虑自己后事之际,芈月一度想着要将这个自己最为喜爱的魏丑夫一起“带走(陪葬)”,好让其到了那边继续侍奉自己。
听到这个消息,魏丑夫都吓懵了——他委身于“奶奶辈”的宣太后,是想少奋斗几十年,早点享受一下荣华富贵;并不是真的想“少走几十年弯路”,直接噶了。
可是,面对宣太后的提议,魏丑夫又不敢直接回绝。
毕竟,对当时的人来说,能够为帝后陪葬是一项巨大的荣耀。如果拒绝,则是“大逆不道”。那样一来,不仅同样要死,而且家人也要受到牵连。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魏子患之。《战国策·秦策》
思来想去之后,魏丑夫不惜重金,找来一个叫作庸芮的能言善辩之士,为自己游说。
庸芮知道,自己必须触及到宣太后的“灵魂”,此事才有转机。
于是,在见到宣太后后,他开门见山地问道:太后,您说人死了,还有灵魂,还有知觉吗?
一生杀人无数却从来没有做过噩梦的芈月,略一思索就回答道:没有!
哈哈,上钩了!
庸芮听到芈月这么回答,立马回击道:既然您明明知道,人死后没有知觉,为什么还要将自己生前最爱的人(魏丑夫),拉去陪葬呢?
芈月愣住了!
然后,庸芮又接着说道:咱们退一步说,万一人死后其实是有知觉的。那么,这些年来,您的所作所为,惠文王(芈月的丈夫)的灵魂早已知晓,他肯定有怨气。现在,您不想着怎么平息先王的愤怒,而是又带着一个“小鲜肉”去刺激他,这不是火上浇浇油吗?!
宣太后的CPU有点温度过高····
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的芈月,下定决心:让魏丑夫陪葬的事,就此作罢!
就这样,本来已经一只脚踩进阎王殿的魏丑夫,因为一个能言善辩之士,得以虎口逃生。
其实,我们只要稍微细想一下庸芮的说辞,就会发现:从一开始,他就给宣太后埋下了“逻辑陷阱”——不论宣太后,当时回答的是“信还是不信(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灵魂)”,庸芮只要稍微调整一下两段说辞的顺序,就可以让宣太后身陷其中,而不自知!
关于纵横家的嘴到底有厉害,在《战国策》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随着自身实力越来越强大,秦国对于自己“统一六合”的天下之志,也不再遮遮掩掩。
有一次,秦国直接陈兵周王畿,向周天子索要九鼎。
面对虎狼之师的要挟,周天子一时不知如何处置。这时候,一个叫作颜率的纵横家对周天子说道:我王勿忧,臣为陛下解决这个难题。
而这个颜率呢,一来没有到去秦军大帐做说客,劝说其“迷途知返”,二来也没有就近跑到韩赵魏去寻找救兵,煽动他们一起抗秦——颜率直接跑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齐国搬救兵。
见到齐王,颜率是这么说的:秦国一向蛮横无道,现在,竟然打起了“九鼎”的主意,实在是猖狂至极。天子经过慎重思考,觉得与其让虎狼之国(秦国)得到“九鼎”,还不如将其送给齐国。现在,齐王您只要发兵抗秦,待秦兵退去之后,“九鼎”就是齐国的。
面对如此诱惑,齐国失去了理智,他派出五万兵马,救援周王畿。秦国一看这阵势,直接就撤了。
事办完了,该兑现承诺了!
于是,齐王派人去周王畿所要“九鼎”。
早就想好了对策的颜率轻蔑一笑,他亲自跑到齐国,问道:周天子信守承诺,早已经命人准备好了“九鼎”,就等着齐国来搬运呢!只是不知道大王您准备走哪条路回国?
听到“九鼎”已经准备停当,齐王高兴异常,他说道:肯定是就近从魏国的领土上借道啊!
颜率说道:作为第一代中原霸主,魏国君臣早就觊觎“九鼎”,大王您不知道吗?我怕您借道魏国,“九鼎”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齐王一听有道理啊!
于是,又说道:那我就绕远走楚国。
颜率一笑:大王您难道忘了,早在楚庄王时期,楚国就有“问九鼎轻重”之心了吗?
齐王不笑了,他看着颜率问道:你们是不是不准备把“九鼎”给寡人了?!
颜率深深鞠了一躬,回到道:肯定给呀!只要您确定了路线,“九鼎”立马启程。
齐王一脸黑线,最终此事不了了之。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想明白了:为什么当初颜率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跑到齐国求援的初衷了——同样是一开始,纵横家颜率就给齐王挖好了“坑”!
后记:
最近青史君在读《战国策》,里面的那些纵横家,真可谓是“舌头莲花、有三寸不烂之舌”。
那些对仗工整的排比句,华丽异常的辞藻,单单是读起来都让人心生佩服、感怀万千;更不要说,再用上充满感情、顿挫有度的言语,说出这些话来,到底有多么煽动情绪、蛊惑人心了!
但是,每当读到故事的结尾,青史君都会发现:不管这些纵横家们事前说得有多么好、画的饼有多么的大,最终,谁信谁吃亏!
能言善辩者,绝不可信!"爱画大饼"者,更不可信!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告诉了我们这个真理。